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全網“追打”鐘薛高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全網“追打”鐘薛高

年輕人苦鐘薛高久矣。

 

文|全天候科技  胡描

編輯|羅麗娟

這個夏天,“雪糕刺客”、“雪糕守衛”、“鐘薛高不融化”等話題相繼登上了熱搜,掀起了一場聲討高價雪糕的輿論風波。但人們在懷念平價雪糕之時,卻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冰淇淋市場再也回不到“5毛時代”了。

圖片來源:鐘薛高官方微博

”雪糕界愛馬仕“鐘薛高幾乎在微博熱搜榜上霸榜了一周。

7月初,鐘薛高雪糕在31℃的室溫下放置1小時仍保持固體形狀的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人推測其售價高達10元以上的產品添加了凝固劑、防腐劑等成分。

隨后,鐘薛高方面回應稱: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固形物高、水少,完全融化后自然就為黏稠狀,不會完全散開變成一攤水狀,而固體無論如何融化也不能變成水。產品僅使用極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劑,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添加,可放心食用。

網友@半生開箱 實測鐘薛高雪糕被火燒不化

但這并沒有打消人們對其產品的質疑,而后,又有網友爆料鐘薛高“雪糕燒不化”。在今日,鐘薛高再次回應:所有雪糕產品合法合規生產,適量卡拉膠有助于乳蛋白保持相對穩定。

事實上,輿論對鐘薛高最大的爭議點,依然是其高昂的售價。

在這個夏天,消費者掀起了一場關于“雪糕刺客”與“雪糕守衛”的討論。

所謂雪糕刺客,指的是隱藏在便利店冰柜中不明碼標價的高價雪糕,不經意間就能刺痛人們的錢包。而雪糕守衛,則是對堅持13年只賣5毛錢的“雪蓮”的愛稱,更是守護平價、廉價雪糕的一種比喻。

在不少人的感知中,冰淇淋似乎正在價格越賣越貴,曾經5毛錢、1元售價的冰淇淋逐漸消失;從小吃到大的巧樂茲、可愛多等紛紛漲價至3-5元的價格;在便利店里,更多的冰淇淋產品售價提到了8元以上;而如茅臺這類企業,也紛紛推出了雪糕產品,售價在60元上下……

而這些話題的持續爆發,一定程度上也是消費者們對近年來新生代雪糕產品過度炒作,拉高市場價格的反思。鐘薛高作為新生代中的代表,便成為輿論重點“討伐”對象。

人民網評道:“鐘薛高的最大問題恐怕不在于用料,而在于能否撐起高昂的價格,讓人覺得物有所值?”“對于企業而言,有概念和噱頭的營銷遠遠不夠,消費者的口味會變化,市場是優勝劣汰、瞬息萬變的。產品的品質和消費者體驗,才是決定品牌長遠的核心因素。”

爭議之下,雪糕新品牌們或是時候重新思考梳理品牌價值了,該爭奪的是真正占領消費者心智,而非著眼于短期獲利。

1、高價雪糕從何而來?

在這個夏天,高價雪糕成為了一個熱度不減的話題。

在5月,貴州茅臺國際大酒店內,無數慕名而來的消費者排著長長的隊伍,只為了購買一杯價格60元上下的茅臺冰淇淋。而冰淇淋產品在i茅臺APP上線后,一小時內便售罄,賣了270萬。

早在2018年,鐘薛高橫空出世,其66元售價的“厄瓜多爾粉鉆”便掀起了一場高價的冰淇淋的風暴。

而到如今,打開便利店的冰柜,29元的德芙冰淇淋、20元的須盡歡、20元的中街大果等充斥其間。以便利蜂為例,在其150個SKU中,雪糕從3元到20元各種價格都有,而銷售最好的雪糕處于8元至12元的價格帶。

尤其是一些不知名,且包裝隨意的雪糕,價格動輒10元左右。它們往往沒有明碼標價,消費者可能在結賬時才發現價格不菲。以至于網絡上流傳著許多經驗教訓:“千萬不要在便利店買不認識的雪糕品牌”、“即便是認識的伊利、蒙牛,也不要隨便拿起”。

而這場雪糕向高價進階的轉變,或許與鐘薛高脫離不了關系。

崛起于新消費集中爆發時期的鐘薛高,在被巨頭壟斷的平價雪糕市場找到了一個新突破口。其主打高端原料、國風設計、特色IP等,產品迎合新一代的消費群體,以“網紅”的身份迅速火遍全網。

鐘薛高的投資版圖,圖片來自天眼查截圖

成立于2018年3月,鐘薛高從2019年開始布局線下終端,到如今,其線下渠道覆蓋了從超一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等200多個城市的近40萬終端。

據鐘薛高方面透露,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間,鐘薛高全品牌銷售1.52億根,增長176%。

在鐘薛高出現后,國內迎來了一場雪糕企業的創業潮。根據天眼查的統計,我國目前有近4.5萬家雪糕相關企業,近五年,我國每年均有超過5000家雪糕企業成立。今年以來,我國已新增3000多家雪糕相關企業。

在這些新的雪糕品牌中,許多企業借鑒鐘薛高的打法,將品牌將定位放在了中高端上。新零售專家鮑躍忠認為:“高價的產品容易引起消費行業的關注,包括媒體的關注。”在這樣的定位上更容易去塑造品牌故事,適應于新消費的線上營銷。

若新品牌做平價產品,則要與伊利、和路雪、蒙牛等巨頭競爭,這也意味著新品牌要與巨頭們共同搶奪線下渠道,布局同樣的市場,不得不走薄利多銷的路線。

在行業中,“冰柜爭奪戰”已經打響過數輪。

在一個小超市的空間里,往往放著雪糕品牌免費提供的冰柜。這些冰柜具有“二選一”的排他性,根據店主與經銷商、廠家簽訂的協議,只能夠陳放這一家品牌的產品。

以東北大板為例,其在2014年推出3元產品時,不僅免費投放冰柜,每個月還會給店員80元-100元的電費,給小攤位留出了50%左右的毛利率。靠著這種方法,東北大板一下子打開了銷售渠道。

雪糕作為一種即食性的消費品,一定程度上誰能把冰柜放進這些店里,誰就能占據上風。

但這樣的方式卻也意味著極高的渠道成本,這對初創冰淇淋企業來說壓力巨大。

并且,“送冰柜解決了產品陳列的問題,但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夠用這樣的方式。”鮑躍忠認為:“伊利、蒙牛的產品線長一些,(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但其他品牌的產品線都不是很多,它不可能做到獨占整個冰柜。”

因此新品牌的雪糕更多選擇轉戰便利店、超商這樣的新零售渠道。

對便利店而言,其青睞于選擇既能“吸睛”,毛利更高的產品。有行業人士透露,便利店要求的毛利率水平通常在35%-40%。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產品進入便利店還需要支付一個條碼(單個SKU)500-1000元不等的費用。渠道成本依舊不低。

新品牌定價不斷走高,傳統大品牌更不會放過中高端市場機會。

伊利在2015年便推出了定價7元的甄稀系列產品,更有20元售價的須盡歡;蒙牛的蒂蘭圣雪水果酸奶冰淇淋售價也達到了20元;光明乳業的產品矩陣中80%為經典產品,20%為創新產品。

對乳業巨頭而言,中高端產品或是他們觸達新一代消費者的一個切入口,也是保持高毛利的重要支撐點。

而在新品牌打市場和老品牌創新的重重作用下,“線下冰柜”已經被高價雪糕產品逐漸占領。

2、平價雪糕去了哪里?

許多人回過頭來發現,童年時期的平價冰淇淋似乎消失了身影。

實際上,雪糕市場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很多變化,“一、二線城市價高的產品多一些,但是在三、四線城市還是以伊利、蒙牛(平價產品)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品牌為主。”鮑躍忠表示。

近日,南都灣財社披露了在廣州的抽樣統計結果,包括線上和線下渠道,售價10元左右的雪糕品種增長迅速,占比接近三分之一;3元-5元的雪糕仍是市場主力,占比為44%。而5元-8元、8元-10元、10元以上的雪糕產品,占比分別為20.50%、12.5%、20%。

圖片來自南都灣財社

尤其是在小賣部、士多店這樣的渠道上,售價在3元-5元的雪糕占比高達74.30%,占比遠遠大于5元以上的雪糕產品。

不過,許多人記憶中5毛、1元的冰淇淋的確已經逐漸消失了身影,據上述統計,2元以下的雪糕在當前市場上,占比僅有約3%。

這一方面是由于行業的普遍調價。據艾媒咨詢調研數據,2008年至2020年,牛奶、淡奶油等原料成本上漲了大約80%。而這些高漲的成本,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轉嫁到了下游消費終端。

一位廣州的雪糕批發商告訴全天候科技,雪糕的出廠價每年以3-5個點的幅度向上漲。以過去5毛錢售價的綠舌頭為例,原本的批發價在3.5毛-4.5毛之間,而在如今,已經漲到了1.9元。

圖片來自網絡

而以伊利的冰淇淋業務來看,其財報顯示,在2015到2018年,伊利冷飲產品的雪糕平均出廠單價上漲幅達到29%,2021年,伊利冷飲業務同比增長16.28%。

上述批發商也表示,大品牌的出廠漲價趨勢更為明顯,伊利全系列產品便漲價了80%。但在出廠價上漲的同時,企業卻在控制零售端的售價。而批發商往往賺取的是出廠-批發-零售中,批發的一環,這也導致了批發商更不愿意入貨這些品牌的平價產品。

“比如來貨(出廠價)1.8元,讓我們賣(批發價)2元,一條雪糕2毛利潤,一箱12只,利潤2.4元。這怎么做市場,說難聽點,電費都弄不回來。”他吐槽道。

而許多雪糕品牌在網上的官方批發價格與線下批發一樣,甚至更低,這也使得批發商很難私下加價:“廠家會預留好空間做線上,這對許多線下小批發商來說,就更加沒有利潤了。”

同樣,價格十分低廉的雪糕產品也會被批發商拒之門外。在2018年,上海益民一廠就曾發過一則公告,稱旗下光明牌冷飲因為17年不漲價,渠道受阻正面臨斷供危機。

“現在已經很少人會買幾毛錢的冰淇淋了,而且批發他們的產品我們更加沒有利潤。”在這樣的情況下,批發商往往會選擇代理大廠的經典款,如巧樂茲、可愛多這類經久不衰的流量款,以及利潤更高的網紅款。

而許多人兒時回憶中的雪糕品牌,“其實不是它們不好賣了,”上述批發商表示:“你們會發覺以前一些喜歡吃的雪糕,現在哪里都買不到,其實就是因為代理商、經銷商不愿意干了。”

3、從“網紅”到人人聲討:新品牌困境

在這個夏天里,曾經引領中式高端雪糕風潮的鐘薛高,似乎站在了消費者的對立面。而一直堅持5毛錢售價的冰淇淋品牌“雪蓮”卻意外走紅了。

即便有人爆料其“生產車間臟亂不堪”,疑似“塌房”。而網友們并沒有因此而排斥雪蓮,反而因為其13年來堅持5毛錢售價,擁護起了這個已經快在市場上消失的品牌。

一位網友說:“如果我們不吃雪蓮,我們下一代就得吃鐘薛高。”

在這場輿論風波中,鐘薛高的對手成了“廉價雪蓮”,這或許讓鐘薛高始料未及。

“實際上,很多抨擊鐘薛高的網友其實并不是鐘薛高的消費群體。”一位接近鐘薛高的人士表示。

也有甜品行業的從業者在測試了數十款高價冰淇淋后,從用料、價格上給出了她的看法:“和其他同類型冰淇淋比起來,鐘薛高的成本遠沒有大家想的那么低。”

實際上,大家對鐘薛高的抗議,更多反對的是鐘薛高背后所代表的魚目混珠的高價雪糕市場。

在過去幾年中,搭上新消費快車的雪糕新品牌們,以“網紅效應”、炒作、病毒式營銷的方法快速打開銷路,高昂的售價之下,賣出即賺到。但產品的品質卻未能跟上其價格和營銷,往往曇花一現,便消失了身影。

而這種著眼于短期快消的雪糕產品,也拉低了整個行業的口碑。

鐘薛高聯合創始人周兵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之前行業似乎都在找‘捷徑’。而最近這段時間,當‘捷徑’不好走了,大家又會覺得似乎消費品這個行業都在走下坡路了。”

“一味追求銷量,打折、促銷,找頭部主播,一場直播大幾百萬的收入,但長期看,這對品牌有傷害。”他說。

在線下,一場明碼標價的改革也在便利店的冰柜中進行著。

自今年7月1日起,由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開始施行,當中明確要求“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進行明碼標價,明確標示價格所對應的商品或者服務”。

這也意味著雪糕刺客將無處遁形。

高價雪糕品牌們的“擦邊球”將越來越難打,作為消費品其終究還是需要回歸產品本身,重新梳理品牌價值,從網紅品牌沉淀為真正的品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鐘薛高

2.4k
  • 鐘薛高被強制執行542萬余元
  • 鐘薛高及子公司被強執134萬余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全網“追打”鐘薛高

年輕人苦鐘薛高久矣。

 

文|全天候科技  胡描

編輯|羅麗娟

這個夏天,“雪糕刺客”、“雪糕守衛”、“鐘薛高不融化”等話題相繼登上了熱搜,掀起了一場聲討高價雪糕的輿論風波。但人們在懷念平價雪糕之時,卻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冰淇淋市場再也回不到“5毛時代”了。

圖片來源:鐘薛高官方微博

”雪糕界愛馬仕“鐘薛高幾乎在微博熱搜榜上霸榜了一周。

7月初,鐘薛高雪糕在31℃的室溫下放置1小時仍保持固體形狀的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人推測其售價高達10元以上的產品添加了凝固劑、防腐劑等成分。

隨后,鐘薛高方面回應稱: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固形物高、水少,完全融化后自然就為黏稠狀,不會完全散開變成一攤水狀,而固體無論如何融化也不能變成水。產品僅使用極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劑,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添加,可放心食用。

網友@半生開箱 實測鐘薛高雪糕被火燒不化

但這并沒有打消人們對其產品的質疑,而后,又有網友爆料鐘薛高“雪糕燒不化”。在今日,鐘薛高再次回應:所有雪糕產品合法合規生產,適量卡拉膠有助于乳蛋白保持相對穩定。

事實上,輿論對鐘薛高最大的爭議點,依然是其高昂的售價。

在這個夏天,消費者掀起了一場關于“雪糕刺客”與“雪糕守衛”的討論。

所謂雪糕刺客,指的是隱藏在便利店冰柜中不明碼標價的高價雪糕,不經意間就能刺痛人們的錢包。而雪糕守衛,則是對堅持13年只賣5毛錢的“雪蓮”的愛稱,更是守護平價、廉價雪糕的一種比喻。

在不少人的感知中,冰淇淋似乎正在價格越賣越貴,曾經5毛錢、1元售價的冰淇淋逐漸消失;從小吃到大的巧樂茲、可愛多等紛紛漲價至3-5元的價格;在便利店里,更多的冰淇淋產品售價提到了8元以上;而如茅臺這類企業,也紛紛推出了雪糕產品,售價在60元上下……

而這些話題的持續爆發,一定程度上也是消費者們對近年來新生代雪糕產品過度炒作,拉高市場價格的反思。鐘薛高作為新生代中的代表,便成為輿論重點“討伐”對象。

人民網評道:“鐘薛高的最大問題恐怕不在于用料,而在于能否撐起高昂的價格,讓人覺得物有所值?”“對于企業而言,有概念和噱頭的營銷遠遠不夠,消費者的口味會變化,市場是優勝劣汰、瞬息萬變的。產品的品質和消費者體驗,才是決定品牌長遠的核心因素。”

爭議之下,雪糕新品牌們或是時候重新思考梳理品牌價值了,該爭奪的是真正占領消費者心智,而非著眼于短期獲利。

1、高價雪糕從何而來?

在這個夏天,高價雪糕成為了一個熱度不減的話題。

在5月,貴州茅臺國際大酒店內,無數慕名而來的消費者排著長長的隊伍,只為了購買一杯價格60元上下的茅臺冰淇淋。而冰淇淋產品在i茅臺APP上線后,一小時內便售罄,賣了270萬。

早在2018年,鐘薛高橫空出世,其66元售價的“厄瓜多爾粉鉆”便掀起了一場高價的冰淇淋的風暴。

而到如今,打開便利店的冰柜,29元的德芙冰淇淋、20元的須盡歡、20元的中街大果等充斥其間。以便利蜂為例,在其150個SKU中,雪糕從3元到20元各種價格都有,而銷售最好的雪糕處于8元至12元的價格帶。

尤其是一些不知名,且包裝隨意的雪糕,價格動輒10元左右。它們往往沒有明碼標價,消費者可能在結賬時才發現價格不菲。以至于網絡上流傳著許多經驗教訓:“千萬不要在便利店買不認識的雪糕品牌”、“即便是認識的伊利、蒙牛,也不要隨便拿起”。

而這場雪糕向高價進階的轉變,或許與鐘薛高脫離不了關系。

崛起于新消費集中爆發時期的鐘薛高,在被巨頭壟斷的平價雪糕市場找到了一個新突破口。其主打高端原料、國風設計、特色IP等,產品迎合新一代的消費群體,以“網紅”的身份迅速火遍全網。

鐘薛高的投資版圖,圖片來自天眼查截圖

成立于2018年3月,鐘薛高從2019年開始布局線下終端,到如今,其線下渠道覆蓋了從超一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等200多個城市的近40萬終端。

據鐘薛高方面透露,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間,鐘薛高全品牌銷售1.52億根,增長176%。

在鐘薛高出現后,國內迎來了一場雪糕企業的創業潮。根據天眼查的統計,我國目前有近4.5萬家雪糕相關企業,近五年,我國每年均有超過5000家雪糕企業成立。今年以來,我國已新增3000多家雪糕相關企業。

在這些新的雪糕品牌中,許多企業借鑒鐘薛高的打法,將品牌將定位放在了中高端上。新零售專家鮑躍忠認為:“高價的產品容易引起消費行業的關注,包括媒體的關注。”在這樣的定位上更容易去塑造品牌故事,適應于新消費的線上營銷。

若新品牌做平價產品,則要與伊利、和路雪、蒙牛等巨頭競爭,這也意味著新品牌要與巨頭們共同搶奪線下渠道,布局同樣的市場,不得不走薄利多銷的路線。

在行業中,“冰柜爭奪戰”已經打響過數輪。

在一個小超市的空間里,往往放著雪糕品牌免費提供的冰柜。這些冰柜具有“二選一”的排他性,根據店主與經銷商、廠家簽訂的協議,只能夠陳放這一家品牌的產品。

以東北大板為例,其在2014年推出3元產品時,不僅免費投放冰柜,每個月還會給店員80元-100元的電費,給小攤位留出了50%左右的毛利率。靠著這種方法,東北大板一下子打開了銷售渠道。

雪糕作為一種即食性的消費品,一定程度上誰能把冰柜放進這些店里,誰就能占據上風。

但這樣的方式卻也意味著極高的渠道成本,這對初創冰淇淋企業來說壓力巨大。

并且,“送冰柜解決了產品陳列的問題,但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夠用這樣的方式。”鮑躍忠認為:“伊利、蒙牛的產品線長一些,(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但其他品牌的產品線都不是很多,它不可能做到獨占整個冰柜。”

因此新品牌的雪糕更多選擇轉戰便利店、超商這樣的新零售渠道。

對便利店而言,其青睞于選擇既能“吸睛”,毛利更高的產品。有行業人士透露,便利店要求的毛利率水平通常在35%-40%。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產品進入便利店還需要支付一個條碼(單個SKU)500-1000元不等的費用。渠道成本依舊不低。

新品牌定價不斷走高,傳統大品牌更不會放過中高端市場機會。

伊利在2015年便推出了定價7元的甄稀系列產品,更有20元售價的須盡歡;蒙牛的蒂蘭圣雪水果酸奶冰淇淋售價也達到了20元;光明乳業的產品矩陣中80%為經典產品,20%為創新產品。

對乳業巨頭而言,中高端產品或是他們觸達新一代消費者的一個切入口,也是保持高毛利的重要支撐點。

而在新品牌打市場和老品牌創新的重重作用下,“線下冰柜”已經被高價雪糕產品逐漸占領。

2、平價雪糕去了哪里?

許多人回過頭來發現,童年時期的平價冰淇淋似乎消失了身影。

實際上,雪糕市場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很多變化,“一、二線城市價高的產品多一些,但是在三、四線城市還是以伊利、蒙牛(平價產品)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品牌為主。”鮑躍忠表示。

近日,南都灣財社披露了在廣州的抽樣統計結果,包括線上和線下渠道,售價10元左右的雪糕品種增長迅速,占比接近三分之一;3元-5元的雪糕仍是市場主力,占比為44%。而5元-8元、8元-10元、10元以上的雪糕產品,占比分別為20.50%、12.5%、20%。

圖片來自南都灣財社

尤其是在小賣部、士多店這樣的渠道上,售價在3元-5元的雪糕占比高達74.30%,占比遠遠大于5元以上的雪糕產品。

不過,許多人記憶中5毛、1元的冰淇淋的確已經逐漸消失了身影,據上述統計,2元以下的雪糕在當前市場上,占比僅有約3%。

這一方面是由于行業的普遍調價。據艾媒咨詢調研數據,2008年至2020年,牛奶、淡奶油等原料成本上漲了大約80%。而這些高漲的成本,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轉嫁到了下游消費終端。

一位廣州的雪糕批發商告訴全天候科技,雪糕的出廠價每年以3-5個點的幅度向上漲。以過去5毛錢售價的綠舌頭為例,原本的批發價在3.5毛-4.5毛之間,而在如今,已經漲到了1.9元。

圖片來自網絡

而以伊利的冰淇淋業務來看,其財報顯示,在2015到2018年,伊利冷飲產品的雪糕平均出廠單價上漲幅達到29%,2021年,伊利冷飲業務同比增長16.28%。

上述批發商也表示,大品牌的出廠漲價趨勢更為明顯,伊利全系列產品便漲價了80%。但在出廠價上漲的同時,企業卻在控制零售端的售價。而批發商往往賺取的是出廠-批發-零售中,批發的一環,這也導致了批發商更不愿意入貨這些品牌的平價產品。

“比如來貨(出廠價)1.8元,讓我們賣(批發價)2元,一條雪糕2毛利潤,一箱12只,利潤2.4元。這怎么做市場,說難聽點,電費都弄不回來。”他吐槽道。

而許多雪糕品牌在網上的官方批發價格與線下批發一樣,甚至更低,這也使得批發商很難私下加價:“廠家會預留好空間做線上,這對許多線下小批發商來說,就更加沒有利潤了。”

同樣,價格十分低廉的雪糕產品也會被批發商拒之門外。在2018年,上海益民一廠就曾發過一則公告,稱旗下光明牌冷飲因為17年不漲價,渠道受阻正面臨斷供危機。

“現在已經很少人會買幾毛錢的冰淇淋了,而且批發他們的產品我們更加沒有利潤。”在這樣的情況下,批發商往往會選擇代理大廠的經典款,如巧樂茲、可愛多這類經久不衰的流量款,以及利潤更高的網紅款。

而許多人兒時回憶中的雪糕品牌,“其實不是它們不好賣了,”上述批發商表示:“你們會發覺以前一些喜歡吃的雪糕,現在哪里都買不到,其實就是因為代理商、經銷商不愿意干了。”

3、從“網紅”到人人聲討:新品牌困境

在這個夏天里,曾經引領中式高端雪糕風潮的鐘薛高,似乎站在了消費者的對立面。而一直堅持5毛錢售價的冰淇淋品牌“雪蓮”卻意外走紅了。

即便有人爆料其“生產車間臟亂不堪”,疑似“塌房”。而網友們并沒有因此而排斥雪蓮,反而因為其13年來堅持5毛錢售價,擁護起了這個已經快在市場上消失的品牌。

一位網友說:“如果我們不吃雪蓮,我們下一代就得吃鐘薛高。”

在這場輿論風波中,鐘薛高的對手成了“廉價雪蓮”,這或許讓鐘薛高始料未及。

“實際上,很多抨擊鐘薛高的網友其實并不是鐘薛高的消費群體。”一位接近鐘薛高的人士表示。

也有甜品行業的從業者在測試了數十款高價冰淇淋后,從用料、價格上給出了她的看法:“和其他同類型冰淇淋比起來,鐘薛高的成本遠沒有大家想的那么低。”

實際上,大家對鐘薛高的抗議,更多反對的是鐘薛高背后所代表的魚目混珠的高價雪糕市場。

在過去幾年中,搭上新消費快車的雪糕新品牌們,以“網紅效應”、炒作、病毒式營銷的方法快速打開銷路,高昂的售價之下,賣出即賺到。但產品的品質卻未能跟上其價格和營銷,往往曇花一現,便消失了身影。

而這種著眼于短期快消的雪糕產品,也拉低了整個行業的口碑。

鐘薛高聯合創始人周兵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之前行業似乎都在找‘捷徑’。而最近這段時間,當‘捷徑’不好走了,大家又會覺得似乎消費品這個行業都在走下坡路了。”

“一味追求銷量,打折、促銷,找頭部主播,一場直播大幾百萬的收入,但長期看,這對品牌有傷害。”他說。

在線下,一場明碼標價的改革也在便利店的冰柜中進行著。

自今年7月1日起,由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開始施行,當中明確要求“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進行明碼標價,明確標示價格所對應的商品或者服務”。

這也意味著雪糕刺客將無處遁形。

高價雪糕品牌們的“擦邊球”將越來越難打,作為消費品其終究還是需要回歸產品本身,重新梳理品牌價值,從網紅品牌沉淀為真正的品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灯塔市| 安塞县| 永平县| 萝北县| 佛山市| 桐乡市| 岳阳市| 千阳县| 布尔津县| 镇江市| 吉安县| 西华县| 垫江县| 天柱县| 普兰县| 福贡县| 扶绥县| 攀枝花市| 吴旗县| 平远县| 长垣县| 永新县| 徐水县| 页游| 元朗区| 陕西省| 贵定县| 梁山县| 双城市| 离岛区| 禹州市| 沙雅县| 宝山区| 博客| 易门县| 信丰县| 乌鲁木齐县| 民勤县| 浠水县| 寿阳县|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