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連續三日,央行逆回購操作量維持在每日30億元的“地量”,引起市場關于貨幣政策轉向的猜測。分析師指出,央行此舉意在回籠市場中過度寬裕的流動性,而非暗示貨幣政策轉向緊縮。
7月6日(周三),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開展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這是央行連續第三天進行3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當日凈回籠資金970億元,加上前兩天,本周央行已凈回籠資金3010億元。
央行在月初大額回籠資金并不稀奇。比如,今年3月底,央行連續5日開展千億級逆回購操作,護航資金面平穩跨過季末時點。4月初,央行逆回購量連續多日降至100億元。不過,和以往比較,這次單日3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規模確實有些少。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對界面新聞表示,央行連續小額投放逆回購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有所變化,其核心原因是季初銀行間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各類市場主體臨時性、季節性流動性需求回歸正常,無需采用較大規模的流動性投放操作。
他指出,在度過年中時點后,市場流動性需求快速下降,DR007、R007等關鍵貨幣市場利率再次降至7天期逆回購利率下方,說明流動性較為寬松。
截至7月6日12:00,銀行間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R007)報1.72%,銀行間7天存款類金融機構間的債券回購利率(DR007)報1.57%,均遠低于7天逆回購利率2.1%。
央行在2021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人民銀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更加關注DR007等貨幣市場短期基準利率,并綜合考慮現金投放回籠、財政收支以及市場需求等因素靈活調整公開市場操作的規模和期限品種。市場在觀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時,應重點關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場基準利率在一段時間內的運行情況,而不應過度關注央行操作數量,避免對貨幣政策取向產生過分解讀。
回顧歷史,當市場利率嚴重偏離政策利率時,央行都會進行非常規操作。比如,2021年1月初,DR007在1.6%-1.8%之間徘徊,遠低于當時的7天逆回購利率2.2%,此后央行先將單日逆回購規模從100億元降至50億元,隨后又降至20億元。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靜靜表示,觀察央行貨幣政策態度,“價”的重要性遠超于“量”。雖然央行逆回購投放量降至每日30億元,但中標利率仍維持在2.1%不變,說明貨幣政策調整的信號并未出現。而且,從量上來看,今年跨季期間逆回購的凈投放量也顯著超過上年同期。
她進一步指出,近期市場出現了加杠桿的現象。4月以來,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成交量不斷走高,6月23日,升至6.4萬億的歷史高位,市場加杠桿傾向凸顯。出于維護流動性平穩跨季的考慮,央行季末仍在增加逆回購投放,直到7月2日才開始縮減。
“這說明央行已關注到流動性過度充裕下市場加杠桿的傾向,并通過縮減每日逆投放規模向市場釋放‘控杠桿’的信號。”張靜靜說。
“我們認為,在‘穩企業-保就業’成為首要目標的定位下,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會倉促退場。盡管近期豬價攀升推動通脹預期走高,但在發改委保供穩價與需求淡季的背景下,央行三季度‘穩物價’的壓力并不明顯,通脹暫不成為主要矛盾。”張靜靜說。
信達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李一爽也表示,就目前情況來,30億元逆回購操作并不能判斷貨幣政策已經出現了趨勢性的轉折。
他稱,盡管近期高頻數據出現了改善,但這更多仍是疫情沖擊減弱后經濟的自發性修復,在出口增速下行、地產投資趨勢尚未出現轉折信號的狀態下,經濟未來大概率仍然處于弱復蘇的狀態。6月27日,易綱行長表態總量政策要進一步發力支持經濟,從大邏輯上看經濟仍然需要貨幣寬松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