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港股研究社
近日,智云健康正式登錄港交所,上市首日平開,盤前交易額達到1271萬港元。截至發稿,智云健康跌11.48%,報27.00港元
創立7年,智云健康深受資本青睞,目前已完成多輪融資,融資總額逾35億元,其中2020和2021年融資均超過了10億元,成為我國慢病管理行業融資額度最高的一家。
作為數字健康管理行業頭部企業,智云健康沖擊港股首日表現也受到了行業廣泛關注。與此同時,二級市場的股價表現,也恰恰可以反映出公司目前的狀態。那么,上市首日表現并不如人意的智云健康,其基本面到底如何?
萬億市場潛力釋放
我國數字健康管理行業整體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龐大的用戶群是其基礎。
1999年,我國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到2021年5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8%。而據2019年國家衛健委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表明,在老人群體中,有一種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
除了老人群體的慢性病患者,近十年來,我國慢性病總體人數也在不斷增長,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數字化慢病管理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人民幣578億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幣1761億元,期內復合年增長率達32.1%;并預期到2027年將突破萬億元市場規模。
萬億級市場藍海,無疑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去年零氪科技、思派健康紛紛傳出上市消息已側面反映了這一市場的發展趨勢。那么,作為在數字化慢病管理領域擁有自身優勢的智云健康也自然被賦予了更多的想象力。
除了用戶群,數字健康行業的發展還得益于其順應了新醫改保險控費和商保大發展的趨勢。如何解決居民個人醫療費用高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的關注重點。
數字健康管理擁有大數據基礎,對于分析處理醫療數據,有效控費有很大幫助。數字健康行業的發展還有助于提高國民健康水平、實現產業經濟效益,帶動相關健康產業同步發展。
憑借著行業大環境潛力釋放,受到的資本青睞以及積累的先發優勢,或許能夠撐起智云健康的上市之路。但站在自身來看,智云健康也面臨了一些不確定性。
3年虧損12億,行業普遍盈利難
智云健康成立于2014年,由掌上糖醫升級而來,是中國的一站式慢病管理和智慧醫療平臺,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數字化慢病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它是圍繞慢病管理,為醫院和藥店提供醫療產品和SaaS,為制藥公司提供數字營銷服務,為患者提供在線問診和處方開具服務。
智云健康不僅通過提供的院內解決方案、藥店解決方案和個人慢病管理解決方案,還覆蓋了院內院外數字化慢病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它還通過AIM模式進行院端布局,和上千家醫院進行合作,為他們安裝了智云SaaS系統,26家中國百強醫院,也受益成為實現規?;疭aaS入院的企業,這也是智云健康能夠吸引投資者的優勢。
隨著業務體系的搭建與完善,能夠發現的是,智云健康有著不錯的核心增長力。據招股書數據顯示,智云健康2019年至2021年營收分別為5.24億元、8.39億元、17.57億元,2021年營收幾乎達到了2020年的2倍,營收增長速度非???。
但在營收高速增長的同時,不難發現,虧損也同樣出現在智云健康的身上。
在醫療行業,盈利難成為行業內的普遍現象。已上市的阿里健康在2021年也虧損3.94億元,盈利狀況同樣不樂觀。
據招股書數據顯示,智云健康在2019年至2021年期內虧損分別為5.65億元、28.97億元、41.53億元;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1.5億元、6.36億元、4.44億元。
其次,在營收方面,智云健康主要收入來源包括院內解決方案、藥店解決方案和個人慢病管理解決方案及其他三個板塊。
2020年來自院內解決方案的收入達到50.3%,到2021年的三月止,其占比已經達到了76.7%,對比去年同期增長16%,已經成為智云健康最大的收入來源。但是細觀整個營收情況,主營業務的毛利率不太穩定,易受競爭對手定價壓力而波動。
另一方面,盡管醫藥電商、互聯網醫院以及數字健康管理是目前市場上大多數互聯網醫療企業都在發展和經營的方向,但藥品的銷售仍是主流的盈利模式。如之前遞表的智云科技、思派健康、零氪科技都是干著賣藥的“老本行”。
但可以直觀地看到的是,智云健康業務的增長和發展,影響著收入結構的轉變。隨著智云健康進一步擴大醫院最終客戶網絡,繼續提高供應鏈能力,并繼續投資于醫院SaaS的開發及營銷,預期院內解決方案板塊于未來可能會繼續增長。
巨頭入局加碼,智云健康如何搶蛋糕?
當下,借著政策的利好,許多的慢病管理企業和智慧醫療平臺不斷壯大、升級,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眾多入局者。相關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1年第一季度,以慢病為主的健康管理領域一級市場共發生逾160起投融資事件,資金投入超75億元,賽道異?;馃?。
許多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加碼這個賽道,行業內的競爭也因此變得愈發激烈。
截止到現在,字節、阿里巴巴、京東、騰訊、拼多多、餓了么等互聯網企業都在醫療健康賽道。
如借助于AI技術,百度打造了AI醫療智慧醫療平臺;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從醫藥電商出發,在醫藥流通環節構建了競爭力,并開始朝向服務端延伸。這使得一些小的細分賽道的平臺則需要從疾病種類或本地化服務尋找差異化生存。
除了互聯網巨頭的競爭壓力,與智云健康同一批的圓心科技是目前垂直領域中的主要競爭對手。從具體業務上看,圓心科技涉及到健康險、藥品福利、慢病管理、醫療服務等服務,與智云健康主推業務高度重合。
從監管層面而言,行業合規性審查帶來的沖擊也是智云健康所不能忽視的。像智云健康這種做服務以及提供解決方案的玩家,在整個過程中,扮演的更像是中間商、聚合平臺這樣的一個角色,自身僅是通過整合資源以及提供服務來達到盈利目的,本身并沒有過多的實質性產品,這也就意味著,智云健康實際上很依賴外部產品以及供應鏈。
以目前,智云健康布局的智云SaaS系統為例,智云健康目前也僅是為藥店做代理,患者通過藥店購買藥品,智云健康來獲得代理費,但一旦藥企停止代理權,智云健康就無法得到藥品的供應,可能會對其業務造成影響。
結語
在醫藥板塊當中,數字醫療正是當下炙手可熱的投資風口之一。不管是眼科、口腔還是互聯網醫療領域,在資本的加持下,紛紛摩拳擦掌,催生了不少上市欲望。
尤其是近年來疫情的爆發,大眾健康意識也逐漸增強,數字醫療價值凸顯。因此,政策對數字醫療的傾斜進一步加大,醫療行業正在成為融資、上市的熱門領域。
總體來看,數字健康管理這個行業的潛力是值得肯定的。暫且不論智云健康是否能夠成功上市,但在大環境以及健康觀念不斷轉變的趨勢下,給予了智云健康們更多的發展契機,但合理性審查以及面臨市場競爭,或許會是制約智云健康接下來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