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崔鵬
7月5日,騰訊宣布自2022年7月1日起至9月30日,“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正式開放申報。
該項目是由科學家主導,騰訊公司出資、獨立運營的新型基礎研究資助項目。騰訊稱將在10年內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支持一批杰出科學家進行基礎研究。
官方信息顯示,“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將設置數學與物質科學(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Sciences)、生物與醫學科學(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兩個領域,并鼓勵學科交叉研究。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秘書長王嫵蓉介紹稱,該項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籌備,前后調研訪談過科學界大量資深專家,也與政府主管部門進行過深入溝通,最終將定位聚焦在支持基礎科學研究上。
據介紹,該項目的資助類別分為兩類:實驗類不超過500萬元每人每年,理論類不超過300萬元每人每年,并連續資助5年。研究員在資助期滿后如通過評估,還可以獲得續期資助。
“經過測算,我們判斷這筆資金(100億)在十年內能夠穩定支持200-300位頂尖科學家專注做自由探索。”王嫵蓉表示,騰訊作為出資方不會干預任何人才遴選方面的決策,完全交給科學家來確定規則、制定決策流程。
在遴選目標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主席施一公稱,要支持“雄心勃勃、年富力強、敢于擔當”的科學家。
官網信息顯示,2022年度“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計劃資助60人,包括機構提名和自由申報兩種申報方式。
申報人需符合以下條件:申報時未滿55周歲;擔任博士生導師5年以上;在中國內地或港澳地區全職工作(國籍不限);每年投入科研工作時間不少于9個月;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并仍處于研究一線。
王嫵蓉對媒體表示,“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最鮮明的特色是“選人不選項目”,所以不對獲資助的研究院設置明確的研究任務,不考核論文數量,也不限定必須拿出成果的期限。
在遴選的公平性問題上,施一公表示“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將獨立運營,評審專家包含在國內外經歷過大型科學項目評審的一流科學家,以及大范圍的國際同行參與評審;同時將實施嚴格的回避制度,并由監督委員會進行充分監督。
“在我個人看來,申報人發過多少文章,有多少專利,有多少引用,都不是關鍵,也不是標準,唯一的標準就是他過去的研究在國際上是否有影響、今后要進行的研究是否真正處于基礎研究最前沿。”施一公表示。
此前在2018年,騰訊還曾與十余位中國科學家發起“科學探索獎”,目前這一獎項已資助150位青年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