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侯瑞寧
國際原油價格進入寬度震蕩態勢。
截至北京時間7月6日凌晨收盤,8月WTI原油即期合約價下跌8.24%,跌破100美元至99.5美元/桶;布倫特9月原油即期合約收盤下跌9.45%,至102.77美元/桶。
7月5日,8月WTI原油即期合約因美國獨立日假期休市,無收盤價;布倫特9月原油即期合約收盤上漲1.87美元,至113.5美元/桶,漲幅為1.68%。
兩日內,布倫特原油價差達每桶10美元。
“國際油價進入大幅震蕩階段。”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所長戴家權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國際原油市場多空分歧加劇,且短期內較難達成一致。
戴家權認為,市場看空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加息導致市場對經濟衰退預期加劇;看多的主要原因是,歐盟多輪制裁下俄羅斯原油供應側收緊,導致全球油市供需緊平衡進一步加劇,且其他產油國的剩余產能較難彌補。
花旗集團是看空油價的投行機構之一。
7月6日,花旗集團發布報告稱,如果出現嚴重影響需求的經濟衰退,原油價格到今年年底可能跌至每桶65美元,到2023年底可能跌至每桶45美元。
花旗表示,這一前景是假設歐佩克+產油國不進行任何干預,以及石油投資減少。
花旗稱,歷史證據表明,只有在全球最嚴重的衰退中,石油需求才會出現負值。但在所有衰退中,油價都會降至邊際成本左右。
今年6月,以美聯儲為首,英國、日本、加拿大等多國央行加息,且加息幅度超出市場預期。7月,美聯儲有望繼續堅持緊縮貨幣政策。
在此推動下,美元指數觸及20年來新高,進一步提升了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商品的購入成本,使得能源需求雪上加霜。
美國能源署(EIA)在6月發布的《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中預測,布倫特油價將在今年下半年將跌至108美元/桶,到2023年進一步跌至97美元/桶。
也有多家機構看多國際油價。
7月2日,摩根大通在一份報告中警告,如果美國和歐洲的制裁使俄羅斯實施報復性減產,全球油價可能達到每桶380美元。
摩根大通稱,目前七國集團(G7)正在敲定一個復雜的機制來限制俄羅斯石油的價格。但考慮到俄羅斯穩健的財政狀況,該國有能力在不過度損害經濟的情況下,將每日原油產量削減500萬桶。
7月6日,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杰夫表示,日本提出限制俄羅斯石油價格的建議,將導致市場上的石油大幅減少,并可能將油價推至每桶300-400美元以上。
據《金融時報》等外媒報道,當地時間6月28日,七國領導人同意對超過一定價格的俄羅斯石油施加限制,具體方案將在之后敲定。
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分析師Bjarne Schieldrop表示,考慮到石油市場的供應緊張形勢,如果七國集團實施限制俄羅斯原油及其產品價格的計劃,國際價可能飆升至每桶200美元以上。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油價飆升至200美元/桶的可能性極小,除非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等極端事件。
該分析師稱,2008年國際油價創下147美元/桶的歷史高位,主要是因為美國次貸危機,有大量的投機力量在推升油價。今年并沒有出現類似大規模的投機行為。從目前原油供需關系看,也不支持200美元/桶的油價。
國投安信期貨研究院6月中旬發文稱,預計石油市場年內仍呈現供需雙增的特征。
國際能源署(IEA)、美國能源署(EIA)、歐佩克分別預計,2022年需求將同比增加181萬桶/日、228萬桶/日、337萬桶/日,主要得益于海外疫情管制放松后的出行需求修復。
供應方面,三大機構均預計非歐佩克供應年內仍有增長。雖然俄羅斯產量面臨下滑,但以美國為主的非俄供應市場,將在高油價刺激下穩定增長產量。
此外,歐佩克處于政策性增產周期。EIA預計歐佩克下半年增產量為79萬桶/日。在此背景下,下半年庫存面臨小幅累積,但與去年相比,累庫速度較慢。
國投安信期貨研究院稱,從三大機構年內供需差額預估看,原油供需矛盾進一步激化的可能性不大,但難以改變當前原油低庫存的背景。
俄羅斯具體出口降量情況,仍是下半年可能產生預期偏差的重要變量。若年底俄油出口降量為100萬桶/日,下半年可能小幅累庫;若降量至200萬桶/日,下半年緊平衡預期延續,將始終保持極低庫存狀態。
在此背景下,油價預計進入高位磨頂階段。若出現沙特加快增產、伊核協議重新達成等因素時,庫存拐點將更加容易確認,價格磨頂時間預計將縮短。
金聯創認為,長期看,如果各國繼續延續當前的貨幣收緊政策,用于投資及投機的資金將繼續減少,加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影響能源需求增長,大宗商品價格從高位回落將成為必然。以WTI為例,7月主流價格運行區間或保持在95-110美元/桶之間。
戴家權表示,若今年國際原油均價達120美元/桶,那全球石油支出將占到全球GDP的4%,處于歷史高位。這將非常危險,很可能會引發類似于2008年的經濟衰退。
戴家權稱,目前還很難判斷國際油價到底會呈現怎樣的變化,但劇烈波動將是趨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