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席菁華
海上風電國家補貼取消后,浙江成為國內第三個明確給予海上風電補貼的省份。
7月4日,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2022年風電、光伏項目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顯示,舟山市海上風電補貼按省補政策執行。2022和2023年,浙江全省享受海上風電省級補貼規模分別按60萬千瓦和150萬千瓦控制,補貼標準分別為0.03元/千瓦時和0.015元/千瓦時。
《通知》明確,以項目全容量并網年份確定相應的補貼標準,按照“先建先得”原則確定享受省級補貼的項目,直至補貼規模用完。
項目補貼期限為10年,從項目全容量并網的第二年開始,按等效年利用小時數2600小時進行補貼。2021年底前已核準項目,2023年底未實現全容量并網,將不再享受省級財政補貼。
2021年11月,浙江省明確給予海上風電財政、金融支持,但未公布補貼標準細則。
彼時,浙江省發改委發布《關于促進浙江省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修改稿)》提出,2022-2025年通過競爭性配置確定需要扶持的項目,年度裝機總容量分別不超過50萬千瓦、100萬千瓦、150萬千瓦、100萬千瓦。
廣東省和山東省已公布海上風電省補標準細則。
不同于浙江省補貼電費的方式,廣東省和山東省的省補為一次性補貼海上風電的建設費用。
2021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促進海上風電有序開發和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實施方案》通知,成為首個明確給予海上風電補貼的省份。
廣東省補貼范圍為2018年底前已完成核準、2022-2024年全容量并網的省管海域項目;2022-2024年全容量并網項目每千瓦分別補貼1500元、1000元和500元。
據行業自媒體“風電之聲”此前測算,按廣東年平均利用小時3500小時、20年經營期計算,若每千瓦一次性補貼1500元,相當于經營期每度電補貼2分多。
山東省的海上風電補貼金額不及廣東省。今年4月,山東省公布,2022-2024年建成并網的海上風電項目,省財政分別補貼每千瓦800元、500元和300元,補貼規模分別不超過200萬千瓦、340萬千瓦和160萬千瓦。
山東省提出,2023年底前建成并網的海上風電項目,可以免于配建或租賃儲能設施,允許發電企業投資建設配套送出工程,由電網企業依法依規回購,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
2022年開始,中央財政不再對新建海上風電進行補貼,鼓勵地方政府自行補貼支持本省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2021年,中國海上風電迎來搶裝潮,新增裝機1690萬千瓦,累計裝機2777萬千瓦,躍居世界第一。
海上風電建設成本仍然較高,地方省補成為支撐“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快速發展的關鍵。
有不愿具名的風電整機企業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這三省的補貼資金規模不算大,但有總比沒有好。
2022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明確,積極推進東南部沿海地區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給予補貼的廣東、山東和浙江均為重點建設海上風電基地的省份。其他省份還包括福建和江蘇。
今年3月,浙江省提出大力推進“風光倍增工程”,2022年開工風光項目100萬千瓦,并網60萬千瓦。
7月5日,浙江省發改委印發《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著力打造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到2025年全省風電裝機達到640萬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500萬千瓦以上,占比78.13%。
目前,浙能省能源集團、中國華能、華潤集團、國家電投、國家能源集團等開發商已在浙江省獲取了海上風電項目。
舟山是浙江省海上風電開發的重點區域,2022年海上風電發展目標為開工30萬千瓦,核準容量100萬千瓦。2022年核準項目將在2023年開工,2024年底前實現全容量并網。
截至界面新聞發稿,浙江省發改委尚未公開披露該省海上風電省補標準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