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來咖智庫 金刀
編輯|G3007
今年以來,互聯網大廠相繼爆出裁員新聞,各個公司對于裁員的說法煞費苦心。有公司聲稱員工是“畢業”、有公司則聲稱“為社會輸送大量人才”。整個互聯網公司仿佛經歷了一場大地震,大量的員工在逃生途中尋找新的出路。
如果把大廠比作康莊大道,那么市面上的小公司就是彎彎曲曲的小路,以前大廠員工和這些小路向來沒有交集,但在今年整體形勢惡化的大環境下,一部分被裁員的大廠員工,也不得不將目光轉向這些小路。
大公司的很多所謂“人才”,進入到真正社會化的環境中會立刻傻眼:在一個完全以結果為導向的環境中,光鮮的項目履歷和大廠經驗不僅毫無益處,而且很可能成為自己俯身干活的掣肘——大公司需要的是專家,小公司需要的是全才,最怕眼高手低,方略一大堆,執行爛如泥。
最可怕的是,很多大廠的“專家”,已經不會執行了。
人生何處不相卷。本指北旨在總結前人經驗教訓,為接下來準備進小公司的大廠員工提供參考意見。
01、指北一:大公司講管理,小公司靠人情
凡是在互聯網大廠待過的朋友,應該對公司管理規章制度或多或少有點了解,某頭部大廠員工更是總喜歡張嘴閉嘴“價值觀”。在大廠做任何事,基本都有章可循,個體的權利也盡可能得到了一些保障。例如在薪資方面及后勤保障方面,大廠一律按照國家法律規定來進行經濟補償,這也是員工死卷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業務方面,尤其是市場及公關方向,大廠基本都手握一些資金和現成的資源,依賴供應商的服務為主,大廠員工在其中主要是把控好方向和相關過程,具體執行工作均無需直接動手。
大廠員工到了小公司后,第一不能適應的就是管理,有可能第一天簽合同時候就會被“惡心到”。小公司的勞動合同中關于薪資部分的約定,基本不會像大廠一樣實打實安排,基本上會拆成無數個組成部分,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社保公積金可以按照所謂的“基數”進行繳納,降低公司成本;二是為了將來可能出現的糾紛提前做好伏筆。
當邁過合同這個坎后,才要面對真正的“管理難題”。以前在大廠都是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小公司老板就是制度,朝令夕改是家常便飯,隨時改變先前的決定,在大廠員工看來,就是混亂不堪的表現。
其實這樣的局面也比較好理解,只要有過創業經歷的人都會了解這個過程:一個公司在創業之初沒有所謂方向,如果不是依靠某種資源,基本上就屬于“摸著石頭過河”。這時候獨裁制度能盡可能保持決策的高效。也正是因為此,一個創業公司的成敗,基本取決于創業者的能力和見識。市面上的小公司基本上都處在創業階段,所以可以按照創業公司來看待,這時候大廠員工選擇加入這些公司,就要接受管理的混亂的現實。
大廠員工到了小公司后,第二不能適應的就是崗位問題。以前在大公司,崗位分工非常的細,甚至一個崗位都會有若干人同時做。但是到了小公司你會發現,只要老板需要,你可以出現在任何崗位上。不管是不是你負責的事,老板都會帶上你一起做。畢竟公司就那么點人,你還是從大廠高薪聘請來的,老板要求你必須隨叫隨到也在情理之中。
大公司要的是專家,小公司需要的則是“全才”,你必須了解公司各種崗位的事務,并且要做到有新業務自己先上,為公司降本增效。
例如公司業務目前出現瓶頸,你提出要順應時代潮流開展抖音直播業務,那么請你不要按照大廠工作思路找一支直播代運營團隊,也別幻想能招一堆帥哥靚妹進來由你管轄。你能做的事只有自己趕緊看看別人怎么直播,然后化化妝開始自己的主播生涯,至于什么時候能交給其他人做把你擺脫出來,那得看你做的效果。
大廠員工到小公司第三不能適應的是心態的轉變。大多數大廠員工選擇小公司,無非是換個地方打工而已,但因為在大廠你面對的都是職業經理人,或者說大家都是來打工的,說白了也沒人在乎你是什么心態。但在小公司不同,你直接面對的是老板,即使你現在的薪資福利只有大廠一半的水平,老板也要求你愛公司要像愛自己的眼睛一樣,他總覺得你選擇這里就和他深度綁定了,如果公司這艘船沉了也會把你淹死。
這種心態的轉變,是很多人都邁不過去的坎。很多大廠員工依然保持著之前工作和生活分離的想法,想要空閑的周末時光,但老板要求你要有主人翁意識,7X24小時地考慮公司的生存與發展。你看著他每天吃著華萊士,還在瘋狂給你畫餅,做起來之后要年底分錢,你的內心會更加抵觸,這種心態的崩塌最終會導致雙方不歡而散。
02、指北二:大廠卷,小公司更卷
自從某位企業家高喊“996是福報”之后,大廠卷時間的新聞就層出不窮。每年大廠員工猝死的新聞都時有發生,大廠在全民心目中留下了“內卷”的印象。
一些沒有在小公司待過的人認為,小公司沒有那么卷,或者根本不卷。自己在家鄉的朋友總是很早就下班回家,自己卻在公司加班到深夜后排隊等能報銷的打車,憑借自己這么優秀的“卷經歷”,就算小公司要卷,自己也能夠縱橫小公司職場。這種想法,只能借用一位長者的話來評價了:too young,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首先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不卷是不可能的,小公司面臨的生存壓力更大,可能明天一起床公司就沒了。因此,小公司的生存本身,就在整個大環境中不斷卷來卷去,帶回到公司的每一位員工身上只能加倍卷。
大廠員工最需要明白的道理:小公司只卷業績。不管你之前來自BAT還是宇宙條,不管你是清華北大還是哈佛耶魯,不管你之前做成過幾個億的重大項目,也不管你之前對上管理多么突出,或者是大廠的時間“卷王”。即使你來到小公司舔老板舔的很起勁,每天帶著全公司干到凌晨才下班,如果你不能卷出業績,老板很快就會煩你。每天扯一堆布局,帶著全公司加班加點搞的怨聲載道,一會投這個一會搞那么,結果一毛錢收入都沒見到,結果你還要拿“高薪”,下個月全公司的工資誰來發?
在這個過程中,你提出了很多有遠見的布局和行業的洞察,老板也覺得你說的非常對。例如前文提到的直播帶貨,你提出這個想法領先同行業一個身位,但老板希望以最小的代價獲得回報,他前期已經不能再投入更多。這時候明示或暗示你需要自己帶頭上,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這條路切實可行。這時候身為大廠員工的你,不屑于做這些基本執行的工作,認為自己的價值更應該發揮在指引方向上——此時老板一臉錯愕,你指引方向了那我做什么。
在進入小公司之前,先想好自己的職位能夠創造多少收入,最起碼要負擔起自己的薪資。只有先能養活自己,才有可能在小公司活下去,讓老板更信任你給你更多權力,從而有機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很多小公司的老板看似嘴上喊著有錢不在乎,其實背地里在算每一個人每一天的投產比,不要心存僥幸。
進入了小公司,就要忘掉之前在互聯網大廠時那種眾星捧月般的輝煌,把自己當成乙方來做事。例如老板說現在公司為了拓展新的銷路,需要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展開路演,請你不要再想著從哪找點兼職來發單,成本的弦要始終緊繃在你頭上。此時最好的策略莫過于你親自帶著小伙伴們出去賣力發傳單擺攤,并且帶回實際的銷售成果,哪怕你是什么市場總監、公關總監也一樣。
03、指北三:大廠是團隊作戰,小公司需要特種兵
士兵突擊,是小廠最好的策略。
大廠員工都有這樣的感覺,現在周圍的新入職的伙伴,不僅越來越年輕,而且學歷也越來越卷,能力也有目共睹。再不濟,也可以花錢請公關公司和執行公司來幫忙,自己只需要負責輸出智力。
到了小公司后,無論你是什么高層管理,你的下屬和其他部門的人員,都不太可能像在大廠那樣“給力”。他們不僅無法完成來自你的指令,甚至有時候根本就“聽不懂你在說什么”。這時候就要有意識收斂,不要張口閉口提及你在XX公司工作時是如何如何,XX公司員工是怎樣做這件事的。那些輝煌都屬于過去了,認清楚你現在的情況,即便你再怎么說大廠的制度、流程、文化,小公司的人沒經過也聽不懂,只會覺得你“裝逼”。這樣的背后議論傳到老板耳朵里,只會對你有利無害。
也不要期待人資會給你招來什么樣優秀的人才,畢竟公司的薪資水平在那放著呢,偶爾有一兩個好苗子被忽悠進來,基本也不會長期待下去的,所以別在掏心掏肺教完別人后人家立馬離職時成為祥林嫂,這些人和事都是過眼云煙。在小公司生存的重要思路之一,要學會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只有把自己訓練成特種兵,才能在小公司生存下去。
結語
大廠有大廠的江湖規矩,小公司也有自己的生存法則,沒有絕對的對錯,只看自己能不能坦然面對和接受。
如果已經從光環中走出來并選擇了小公司,肯定是基于自身的認知+某些被動原因,那么就轉變心態,不要再抱著之前某些舒服的姿勢進入小公司,而是真正地鍛煉一下自己的綜合實力,否則只會不斷地重復著加入、離開,直到擊碎自己的信心,最終還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