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摩根頻道
近日,青島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隆食品”)披露了IPO招股書,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沃隆食品雖然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品牌,但其在整個堅果領域卻有舉重輕重的地位。某種程度上說,堅果賽道能夠崛起,主要得益于沃隆食品率先推出了小包裝混合堅果“每日堅果”,為增長乏力的堅果賽道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沃隆食品,曾揚言要做“堅果中的大隊長”,然而后勁乏力,終究沒有守住市場第一的寶座。沃隆此次沖擊上市,或就是為了借助資本力量輸血,再創輝煌。
一、曾引領行業浪潮的沃隆食品,卻后勁乏力
在早期,沃隆食品主要從事堅果的進出口貿易,這為沃隆食品后續的崛起以及經營提供了巨大的助益。
在當時,堅果行業已經逐漸步入存量市場,行業格局初定。經營高品質堅果生意的沃隆食品敏銳地觀察到,堅果市場并非沒有增量,而是消費者缺乏購買堅果的理由。
到了2015年,沃隆食品開始將美國杏仁、越南腰果、澳洲夏威夷果、巴西松子等干果進行混搭,推出了小包裝每日堅果系列。乘著消費升級的浪潮,沃隆食品迅速成為堅果賽道的頭部玩家,并為整個堅果賽道注入了新的活力。數據顯示,2019年沃隆食品在混合堅果市場的市場份額為13.0%,位居行業第一。
小包裝混合堅果的市場被驗證后,洽洽、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零食品牌紛紛跟進,共同助力堅果成為休閑零食領域下的細分大單品賽道。但這也意味著,堅果賽道又一次進入了紅海。
利好沃隆食品的是,堅果賽道的大部分玩家都存在依賴代工的問題,比如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集合店,而沃隆食品得益于前期做進口貿易的積累,原材料供應穩定且價格相對較低,堅持自家工廠自主生產,控制了食品安全的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毛利率。
據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期間,沃隆食品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3.53%、37.16%、38.01%,沃隆食品2021年毛利率不僅高于依賴代工的三只松鼠(29.38%),甚至還超過了同樣自建工廠的洽洽食品(31.96%)。沃隆食品毛利率較高且逐年提升,主要得益于原材料采購價格的下降,其混合堅果的毛利率在2021年高達41.73%。
由此來看,毛利率遠高于同行,且擁有先發優勢的沃隆食品前景一片光明,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沃隆食品不僅在營收上難以突破,在混合堅果領域的市場占有率也從2019年的13.0%,下降至2021年的7.2%,行業排名也掉落到了第三,落后于洽洽和三只松鼠。
困擾沃隆食品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堅果行業市場規模有限,包裝創新帶來的市場擴容,并非純粹的市場增量。
由上可知,沃隆食品對堅果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更換包裝上,小包裝堅果雖然滿足了消費者對方便使用、健康和高品質的消費需求,但這一創新主要體現在消費端,并沒有深入改變堅果的供應鏈和生產。
且堅果并非生活必需品,新的消費需求對堅果市場規模擴容的程度有限,并且小包裝堅果市場的崛起實質上也是在分食大包裝堅果的市場份額。整合來說,堅果仍屬于細分市場,且市場規模有限。
而且包裝創新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護城河,也沒有專利的限制,可替代性較強。沃隆食品早期能夠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具有先發優勢,一旦先發優勢消失,品牌競爭力的比拼將更考驗企業的綜合實力。
沃隆食品雖然在供應鏈、生產環節具有較大的優勢,但在C端銷售渠道的搭建以及品牌科研水平上遠不及其他洽洽、三只松鼠等“前輩”,堅果市場增長觸頂后,沃隆食品的品牌競爭力下滑更加明顯,營收也隨之下降。
其次,沃隆食品的營收過度依賴單一產品。
對于堅果市場重新邁入存量市場,沃隆食品應該比“前輩們”更加急迫。因為對于洽洽、三只松鼠等企業來說,堅果屬于防御性產品,甚至可以說是副業。成,可以在豐富產品矩陣的同時,為企業提供營收增量,敗亦沒有太大的損失。
然而對于沃隆食品來說,堅果生意是命脈,一旦自身領域的市場被“前輩們”攻破,實力有限的沃隆食品就要遭受沉重的打擊。據天眼查APP顯示,沃隆食品的融資歷程為0,競品數量多達45家,且這一數字并不包含更有競爭力的洽洽、三只松鼠等老牌企業。
故此,沃隆食品更應該在堅果市場規模觸頂之前,擴充產品結構。但從當下來看,沃隆食品似乎并沒有做到。
據招股書顯示,沃隆食品主營產品包括混合堅果、禮盒系列、單品堅果、烘焙食品、每日果干五大類。在報告期間,混合堅果收入分別占主營業務的92.14%、85.73%和75.74%。雖然該占比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但仍然超過了70%,沃隆食品的營收過度依賴于混合堅果的市場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沃隆食品的禮盒系列增長速度較快,從2019年的4.82%上升至2021年的17.43%。但這一產品要想成為第二增長曲線的可能性不大,且禮盒系列收入的增長也并非革命性創新所帶的。
二、先發優勢不再,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先發優勢已逐漸喪失,主業市場被分流,又沒有新的爆款能撐起第二增長曲線,沃隆食品要想長遠發展,找到新的營收支柱迫在眉睫。但疑惑的是,沃隆食品對研發的投入并不高,反而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渠道搭建和營銷投入上。
報告期內,沃隆食品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9億元、1.8億元、2.2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的16.34%、20.10%、19.50%,在銷售費用中,宣傳推廣費和電商平臺費用占大頭。同期沃隆食品研發費用分別占營業收入的0.03%、0.18%、0.17%,研發費用雖然在逐年上漲,但仍低于同行水平。
并且根據招股書顯示,沃隆食品將募資7億元,將其中3.1億元用于生產智能化改造及智能倉儲物流中心建設項目,2.1億用于品牌形象及全渠道銷售網絡建設項目,其余的1.8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三大募資用途中,唯獨沒有明確提到產品研發。
從短期來看,將募資主要用于生產制造、物流倉儲以及渠道搭建,這確實符合沃隆食品的現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半路入行的沃隆食品,雖然自建了工廠保證了生產,但沃隆食品前期的產品主要是混合堅果,對生產線的技術含量要求并不高。銷售渠道的情況類似,長期以來沃隆食品都存在對線下經銷渠道重度依賴的情況,而同行們早已在推進全渠道戰略的發展。
由此可見,沃隆食品早期的經歷主要放在了補全短板上,這花費了沃隆大量的時間與資金。而洽洽、三只松鼠則沒有類似的煩惱,一旦市場出現了新風口,其有實力快速響應,推陳出新。在沃隆食品基礎未打牢之間,其與同行的差距或許將會越來越大。
故此,長期來看創新的重要性更為重要,只有創新才能幫助沃隆食品彎道超車,“延續”自身的先發優勢,為補全短板爭取時間。
據里斯戰略定位咨詢發布的《中國上市企業持續增長的力量——品類創新研究報告》顯示,60%持續增長企業的增長動力來源于開創新新品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依賴大單品打天下的路或許早已不適合當下,創新走多品類的發展道路才是行業趨勢。
然而,曾經引領行業風潮的沃隆食品,并沒有成為新風口的舉旗人,這可能會為其可持續發展埋下伏筆。在群雄環伺下,沃隆食品之后的路,或許將越來越難走。
參考文章:
中食財經:《沃隆“失速”,誰將撐起“每日堅果”?》
快消:《市場拋棄小而美?10億大單品見頂,第一代每日堅果卷進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