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驚蟄研究所 小滿
近日,讀書郎即將掛牌港交所的消息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作為一家成立23年企業,讀書郎早就憑借“小呀么小兒郎,讀書就用讀書郎”、“學生電腦就用讀書郎”等洗腦廣告詞,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教育硬件品牌。
但令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讀書郎直到去年才正式申請上市,并且在2021年4月27日和11月4日連續兩次的上市申請,均未通過港交所聆訊。眼下成功獲批正式招股,已是讀書郎馬不停蹄第三次嘗試登陸資本市場的結果。
當“躺贏”20多年的讀書郎突然變得異常主動,人們就該預想到在智能教育硬件這個已經默默發展數十年的市場上,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小霸王”意外打開教育硬件市場
提到國產教育硬件市場,“小霸王”是絕對逃不開的一個品牌。上世紀90年代,來自廣東中山日華電子廠的“小霸王”游戲機,披著“學習機”的外衣風靡全國,暢銷十余年。據說在1992年,“小霸王學習機”就曾創下超億元的銷售額,凈利潤更是突破800萬。到1995年時,公司的產值已經突破10億元。
業界每次談論“小霸王”的成功時,都會提到1989年成為日華電子廠廠長,日后親手孵化出OPPO、vivo兩大國產智能手機品牌,被稱為投資教父的段永平。但是在段永平的光芒之下,也有著另一個人的身影,那就是1988年加入日華電子廠,后來成為市場部副總經理的讀書郎創始人陳智勇。
1995年12月,在段永平帶著沈煒、陳明永等一幫“門徒”成立步步高的三個月后,陳智勇也選擇出走,并且在1996年初,加入“小霸王”原計調部部長秦曙光成立的中山市日佳電子。1999年“讀書郎”品牌正式推出,主打學生點讀機、學習電腦等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段永平、陳智勇的出走,“小霸王”雖然逐漸褪去了往日的榮光,但教育硬件市場卻隨著一系列的產品創新不斷壯大。
例如段永平創立步步高之后,就開始大力發展多媒體學生電腦,為了和原有的“小霸王學習機”加以區分,并且更像教育硬件,步步高的學生電腦去掉了游戲卡槽,改成早期電腦使用的磁盤卡槽,甚至還加上了鼠標。
后來,隨著全國上下出現英語學習的新潮流,步步高又推出復讀機這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硬件。與同一時期爆火的“文曲星”電子詞典,一同成為80后、90后記憶中的經典產品。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智能教育市場已經圍繞整個K12階段的學習需求,開拓出品類豐富的教育硬件產品,從早教階段的智能機器人、學習機,到中小學生都在用的學生平板、翻譯筆、智能手表、VR/AR教學設備,甚至是智能學習燈。教育硬件的市場范圍已經超出人們印象中,對步步高、讀書郎這類傳統硬件品牌的理解,而這也正是讀書郎沖擊資本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低配高價”讀書郎為何躺贏?
在讀書郎公開招股的消息出來后,有業內人士對讀書郎的產品進行了專業分析,他們發現,售價高達5000元的讀書郎學生平板,用的是6年前發布的高通驍龍835處理器,但其價格卻是小米、OPPO和vivo等智能設備品牌的兩倍。手機廠商們快要淘汰的芯片,竟然能賣出驚人的高價,不說讀書郎是黑心廠商,但也足以坐實其“低配高價”的產品形象。
不過,與專業人士對產品的負面評價形成對比的是,讀書郎近幾年的業績增長一直比較穩定。招股書顯示,讀書郎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間,營業收入分別為6.7億元、7.34億元、8.13億元。其中,來自銷售學生個人平板的收入,在讀書郎總收入中占到相當大的一部分。
為什么專業人士眼中的“黑心產品”,卻能在市場上一直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這種顯而易見的矛盾背后,實際上是教育硬件產品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需求。
如今的家長們,幾乎都經歷過當初“小霸王學習機”的風靡,他們的心里也都明白“學習機到底是用來學習的,還是用來玩的”。所以面對市面上主打性能出眾,并且擁有比學生平板更高性價比的其他平板電腦時,家長們的腦海中,自然也就出現了孩子們拿著學生平板,走上和自己當初一樣“玩物喪志”的老路。
相比之下,讀書郎的產品雖然硬件低配,但為了匹配其學生平板的產品定位,只允許用戶在應用商城下載和安裝內部應用,因此能防止孩子們把學習機當成游戲玩樂的工具。并且,即便是在被破解的情況下,讀書郎相對有限的產品性能造成的“功能限制”,也把孩子們把學生平板改造成“游戲平板”的路給堵上了。
換句話說,智能教育硬件的消費決策權在家長手里,而家長對這類產品的實際需求,以學習輔導為主,而且因為不是自己使用,家長對于產品性能參數的要求并不太高。加上讀書郎一直通過大量的營銷手段,將自身塑造成專業的學習硬件品牌,因此對于大多數家長——特別是為輔導孩子學習而頭疼的家長,都會產生“用一臺不能玩游戲的平板電腦,來輔導孩子功課”的認知。如此來看,“低配高價”的讀書郎,反而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于是,在招股書里可以看到,讀書郎從2019年至2021年,其學生個人平板業務的營收分別達到5.41億元、6.65億元和7.05億元,占總收入比重分別為80.8%、90.6%和86.7%。對應三年間貢獻的毛利分別為1.53億元、1.83億元和1.41億元。即便是2021年的毛利出現下降,也是因為原材料成本價格的上漲導致的。
“雙減”下的智能教育硬件新格局
然而,讀書郎并不能一直躺贏。驚蟄研究所觀察到,讀書郎首次提交上市申請是在2021年的4月份,此時教培行業已經傳出將迎來新一輪監管的消息,并且一些在線教育平臺也紛紛開始啟動轉型計劃,而智能教育硬件是多數K12教育機構最終的轉型方向之一。也正因為如此,讀書郎在教培行業的風波中,嗅到了自身的危機。
需要指出的是,讀書郎的產品之所以能夠以“低配高價”流行于市場,除了更符合家長需求的產品和品牌定位以外,也與其自身內置的教輔資源有著很大的關系。公開信息顯示,讀書郎成立了專門的教育科技研究院,負責教輔資料以及學習課程的研發,并且和教育機構合作推出直播課程,而這些教輔資源均被免費提供給學生和家長。
簡單來說,家長們購買讀書郎的產品,實際上是用硬件的價格,為孩子買回了長期更新的免費課程。但是,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讀書郎最有價值的自主研發直播課程也被迫終止。于是如今的讀書郎在消費者眼中,只剩下最基礎的硬件價值,這自然無法再支撐讀書郎繼續躺贏下去。
事實上讀書郎要面對的不只是自身競爭力的削弱,還有K12教培機構轉型入局以及新型科技企業積極布局帶來的外部壓力。據不完全統計,從2021年到今年2月份,K12教育智能硬件領域融資事件多達26例。在讀書郎不僅要面對步步高等傳統硬件企業,在已有的學習機、智能手表等細分領域帶來的競爭壓力,未來還會與科大訊飛、大力智能、大疆教育、優必選科技等新型科技企業構成新的競爭關系。
一個格外值得注意的信號是,新型科技企業在進入智能教育硬件市場的時候,往往也伴隨著極強的產品創新,并對市場起到顯著的分割作用。例如作業幫的錯題打印機喵喵機、斑馬的邏輯思維學習機、小猿搜題的智能練習本等,每一個產品背后都是把居家學習場景的需求進行分割后,產出的硬件解決方案。
不難想象,在這樣的趨勢下,過去一段時間以“硬件+內容”為核心價值點的智能教育硬件行業,將會出現高度分散的新格局。在一對一輔導、直播課等“內容”優勢被限制后,“讀書郎”們也將真正迎來純硬件功能上的正面對決。面對新型科技企業的大規模入侵,讀書郎如果不主動出擊,不僅將失去未來的新增市場,原本占據的學生平板這一主要市場份額,也有很大概率被層出不窮的新產品蠶食。
如果回顧教育硬件產品的發展史會發現,每一次的行業變革都伴隨著產品的創新。早期的“小霸王”雖然是打著學習機的名頭賣游戲機,但也確立了教育硬件這一新品類和新市場。再到后來的學生電腦、復讀機、文曲星等,每一輪的產品創新,也都在教育領域激發出巨大的市場價值。
至于眼下教育硬件市場正在發生的大變革,除了一系列新型科技企業帶來的硬件創新外,更深層次的背景仍是“雙減”政策下,釋放出來的教育市場需求。有機構報告預測,隨著雙減政策落實、傳統培訓需求的轉入,預計到2024年,僅學習機單一品類市場就有望達到近千億元規模。
對于讀書郎來說,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殷切盼望,帶來了自身發展新機遇,但隨之而來的高速內卷的行業格局,也正在成為一種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