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國產影像設備廠商接連交表,機遇還是變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國產影像設備廠商接連交表,機遇還是變局?

是機遇還是變局?

文|動脈網

中國醫療影像設備的歷史,是一部圍繞著“國產替代”四個字進行的發展史。從超聲、DR,到MR、PET/CT,醫學影像公司們通常圍繞這些設備做兩件事,一是從跨國公司手中搶占醫院份額,二是與國內競對們搶奪民營及基層市場。

如今各級醫院醫學影像設備覆蓋率逐漸上升,基層公衛機構財政乏力,國內眾企業打法已顯疲態。艾瑞咨詢、頭豹研究院給出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2025年國內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為16.2%,而全球影像設備行業市場規模增速僅5.5%,國內增速為9.7%。

突圍之爭時不我待。6月29日,明峰醫療、朗視儀器兩家醫療影像設備企業同時沖擊科創板,吹起進攻號角的同時,也拱手送上了眾多背后的市場數據。

國產醫療影像設備的未來在哪里?兩家企業背后,我們或能找到通往下一程的痕跡。

產線對比

明峰醫療與朗視儀器,一家是國產CT第三,一家是國產CBCT(錐形束CT)第二,可以視作醫療影像設備領域兩個流派的一個縮影。

明峰醫療代表的是國內大型醫學裝備制造商,它構造出一條覆蓋全產線CT、1.5T MR、DR、超聲、PET/CT在內的產線,豐富程度可對標GPS、聯影醫療、東軟醫療。

影像企業產品線布局(數據來源:明峰醫療招股書)

CT是明峰醫療研發銷售跑得最快、種類最全的產線,可提供8排、16排、24排、48排、64排、256排、車載CT系列、方舟CT系列等產品。按照2021年新增銷售臺數占有率排名,明峰醫療在我國CT產品位列第六,國產廠家中位列第三,在對外出口數量位居國產品牌第三名。

2021年中國CT設備市場競爭格局

CT之外,明峰醫療還取得兩款超導型1.5T MR、四款DR和兩款超聲設備的醫療器械注冊許可證,但在商業化方面有所滯后,尚未實現規模化商業落地。其中的原因,明峰將其歸納為生產能力與資金受限,也正是本次IPO的主要目的之一。

高端影像產品方面,明峰醫療在未來主打超高端512層CT量子眼QuantumEye 799 CT與超高端PET/CT ScintCare PET/CT 750T。量子眼QuantumEye 799擁有業界唯一的16cm真球面寬體探測器與量子能譜技術,ScintCare PET/CT 750T則實現了業界超高系統靈敏度23.5kcps/MBq(NEMA),兩款產品有望沖擊GPS主導的高端影像格局。

與明峰醫療相比,朗視儀器的產線較為單一,均圍繞應用于口腔醫療領域的口腔錐形束CT進行研發銷售。

口腔錐形束CT是一種主要針對口腔頜面部進行三維成像的錐形束CT系統,廣泛應用于牙齒種植、正畸、牙體牙髓、口腔頜面外科等口腔各科。尤其是在牙齒種植等復雜應用中,口腔錐形束CT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對傳統的通用型螺旋CT,口腔錐形束CT具有分辨率高、輻射劑量低、占地小、使用成本低等優點,是口腔影像領域具有革命性的設備,在各級口腔醫療機構均有廣泛應用。

錐形束CT原理(數據來源:朗視儀器招股書)

朗視儀器的產線劃分主要服務于其對應的市場。主要由HiRes3D、Smart3D兩個系列組成。

Smart3D系列產品主要定位于基層醫療機構,2021年單價為20.45萬元/臺,該型號產品擁有依靠一機拍攝口腔醫療機構所需全部四種X射線影像的功能,可實現CBCT、全景、頭顱、口內攝影。對于一般口腔醫療機構而言,高集成度的四合一產品能夠避免購買多臺成像設備,降低采購成本,也使醫生操作和患者數據管理更加便捷。

HiRes3D系列產品主要面向公立醫院及高端民營醫療機構,2021年單價為32.76萬元/臺。其病患群體具有流量大、病情復雜、單體診療時間有限的特點,因而對CBCT設備更高頻次運行拍攝、更細微組織成像、覆蓋更多部位創面掃描的要求較高,技術難度較大,平均單價也隨之增加。

從產線角度分析,明峰醫療的布局豐富且層次分明,既擁有提供營收的CT產線,又在超聲、MR等領域進行探索,握住后期商業化的可能。在這一方面,朗視儀器面向的賽道相對較窄,但是產品布局足夠集中,能夠突破的天花板同樣有限。

不過,明峰醫療所選的各個產線外有GPS把持份額,內有聯影東軟激烈對抗。盡管擁有完備產線,但明峰醫療還需依賴銷售與平臺能力將技術轉變為盈利。從這個角度上看,明峰醫療的產品落地需要突破的障礙還有很多。

相比之下,朗視儀器所處的CBCT競爭有限,除部分海外公司外,國內僅美亞光電一家上市公司直接競爭,且市場份額相差不大,因而產品落地更為容易。

財務數據對比

進一步分析財務數據。盡管明峰醫療構建了豐富的產線,但其盈利狀況并不樂觀。

明峰醫療招股書數據顯示,企業2019、2020、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11億元、3.00億元、3.52億元,形成的凈利潤分別為-2.13億元、-2.31億元、-2.0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明峰醫療的收入來源超9成來源于CT,極度依賴CT紅利帶來的造血能力。

明峰醫療收入構成(數據來源:明峰醫療招股書)

收入集中度比明峰醫療更為嚴峻的是朗視儀器。報告期內,朗視儀器主要收入來源為口腔錐形束CT產品、軟件產品,其中口腔錐形束CT產品各年收入占比分別為99.89%、99.99%、99.98%,企業發展與行業前景緊緊綁定

朗視儀器各類設備銷售數據

不同之處在于利潤。2019、2020、2021年三年間,朗視儀器營業收入分別為2.21億元、2.19億元;4.10億元,與明峰醫療處于同一量級,但其凈利潤分別為0.20億元、0.18億元、0.64億元,始終保持公司盈利。

追其究竟,毛利率、研發投入可以解釋兩個公司之間的差異。

比較兩家企業毛利。2021年明峰醫療毛利率為18.15%,朗視儀器毛利率為41.33%。

形成差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零部件采購成本。明峰醫療銷售的CT多為螺旋CT,球管、高壓發生器等核心零部件主要以采購方式獲得,成本較高。而朗視儀器的錐形束CT核心零部件成本較低,由于成像方式是由X發生器發出錐形X光線,無需旋轉,省下了滑環、高壓發生器等核心零部件,單價降低,成本也較低,可以把毛利控制在較高位置,進而獲取更多利潤。

另一方面影響因素由研發成本所致。2019年至2021年間,朗視儀器研發費用分別為2095.91萬元、2363.76萬元、3628.50萬元,而明峰醫療投入的數字分別為8167.40 萬元、7582.39 萬元、9173.55 萬元,是朗視儀器的3-4倍。

僅借助數據可以得出粗略結論,明峰醫療在研發之中確實下了血本,也成功產出了一系列高尖端技術,但對于CT這樣一個紅海市場而言,醫院暫時還沒有意愿為明峰醫療的高端CT買單。朗視儀器雖在研發方面投入較少,但其成果在弱競爭下更能契合市場需求,因而能夠快速落地醫院,最終實現盈利。

發展前景對比

不同發展邏輯選擇引導兩家醫學影像設備走上不同道路,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因素也分化出顯著差異。

明峰醫療的爆發點在于多影像細分賽道的布局,旗下ScintCare PET/CT于2021年通過NMPA審批,相關收入并未計入招股書之中。

QuantumEye量子眼256排超高端CT是明峰醫療切入高端CT市場的關鍵產品,在國產替代的大趨勢下存在較大市場空間。該設備于2020年通過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綠色通道獲批,在后續的財務報表中有望改寫明峰醫療的營收量級。

高端設備之外,明峰醫療的DR、超聲產線的盈利前景則沒有那么樂觀。盡管DR、超聲毛利率高,明峰醫療也有少量產品獲得審批,但這兩個細分賽道的設備劃分較細,單個產品能夠攫取的市場份額有限。

此外,要從GPS手中搶奪超聲高端市場,從邁瑞、開立、汕超中爭取中低端市場,明峰醫療必須找到一個標志性技術作為品牌核心,加以多年經營,才能構造盈利的可能,這條路看上去有些漫長,且回報沒有那么具備吸引力。DR同理。

構造生態圈,由硬件支撐營收轉向軟硬件共同支撐營收已成為頭部醫學影像企業的共識,但明峰醫療的生態構建稍顯弱勢,不具備軟件盈利的條件,后續若能加強數字化轉型,明峰醫療或夠構造新增長點。

朗視儀器在接下來數年依然能夠借助錐形束CT持續盈利,因而短期之內朗視儀器產品格局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尋找新增量,朗視儀器正朝錐形束CT引導的放療、雙源雙探錐形束CT靠近。

錐形束CT在對高密度組織或器官的影像檢查方面具有成像佳、輻射劑量低、成本低的優勢,除口腔診療領域之外,在精準放療領域也有所應用。通過錐形束 CT 對患者進行治療前掃描,形成病灶區域的三維重建圖像,從而判斷患者腫瘤三維方向上的位置誤差數值,進一步提高放療的精確度。

此外,耳鼻喉、骨科同樣具備錐形束CT的應用空間。目前市場上專業的耳鼻喉數字化影像診斷設備尚未普及,醫院還普遍采用通用型螺旋CT進行耳鼻喉的影像檢查。錐形束CT由于其高精度分辨能力,可對耳鼻喉細微解剖結構進行清晰成像,提高術前方案合理性、術中操作以及術后復查準確性。招股書顯示,朗視儀器即將推出應用于耳鼻喉領域的雙源雙探錐形束CT,在這個新興市場率先發力。

由于朗視儀器著手的賽道尚無國內的先行者進行可行性驗證,我們暫時無法判斷朗視儀器究竟能否將其變為新的營收來源。不過相比于明峰醫療,朗視儀器擁有充沛的現金流支撐探索。更多試錯機會下,朗視儀器或許能夠找到其他如錐形束CT這樣高價值低競爭的場景。

專科影像設備更具潛力?

明峰醫療、朗視儀器之外,東軟醫療、聯影醫療、汕頭超聲等等國內醫學影像企業也在近一年遞交招股書,眾多企業謀變,虧損成了常態。

歸根結底,醫學影像設備研發本就是一個重研發、高投入、重口碑的事。東軟醫療、明峰醫療等對標GPS的醫學影像企業們為了保證各產線的競爭力,每年均保持著高強度的研發投入,營收雖有規模但難以盈利。即便是即將上市的聯影醫療,也付出了近10年的持續投入,終于2021年扭虧為盈。

相比之下,朗視儀器、汕頭超聲等企業選擇的產品覆蓋領域較窄,能夠觸及的天花板肉眼可見,但卻能在市場之中維持長期盈利,持續創新。

持續的高投入不一定能有超越行業水平的技術產出, 超越行業技術創業也不一定獲得市場的認可。如此大背景下,傳統醫療影像設備公司在一味追求“高精尖”前,必須對未來做出更為明確的規劃與布局。

如今醫療影像設備競爭進入白熱化,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廣拓產線尋找增長點。這個時候,企業不妨考慮一下類似于錐形束CT這樣小而美的專科賽道。擁擠的市場中,“雞頭”或許好過“鳳尾”。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國產影像設備廠商接連交表,機遇還是變局?

是機遇還是變局?

文|動脈網

中國醫療影像設備的歷史,是一部圍繞著“國產替代”四個字進行的發展史。從超聲、DR,到MR、PET/CT,醫學影像公司們通常圍繞這些設備做兩件事,一是從跨國公司手中搶占醫院份額,二是與國內競對們搶奪民營及基層市場。

如今各級醫院醫學影像設備覆蓋率逐漸上升,基層公衛機構財政乏力,國內眾企業打法已顯疲態。艾瑞咨詢、頭豹研究院給出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2025年國內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為16.2%,而全球影像設備行業市場規模增速僅5.5%,國內增速為9.7%。

突圍之爭時不我待。6月29日,明峰醫療、朗視儀器兩家醫療影像設備企業同時沖擊科創板,吹起進攻號角的同時,也拱手送上了眾多背后的市場數據。

國產醫療影像設備的未來在哪里?兩家企業背后,我們或能找到通往下一程的痕跡。

產線對比

明峰醫療與朗視儀器,一家是國產CT第三,一家是國產CBCT(錐形束CT)第二,可以視作醫療影像設備領域兩個流派的一個縮影。

明峰醫療代表的是國內大型醫學裝備制造商,它構造出一條覆蓋全產線CT、1.5T MR、DR、超聲、PET/CT在內的產線,豐富程度可對標GPS、聯影醫療、東軟醫療。

影像企業產品線布局(數據來源:明峰醫療招股書)

CT是明峰醫療研發銷售跑得最快、種類最全的產線,可提供8排、16排、24排、48排、64排、256排、車載CT系列、方舟CT系列等產品。按照2021年新增銷售臺數占有率排名,明峰醫療在我國CT產品位列第六,國產廠家中位列第三,在對外出口數量位居國產品牌第三名。

2021年中國CT設備市場競爭格局

CT之外,明峰醫療還取得兩款超導型1.5T MR、四款DR和兩款超聲設備的醫療器械注冊許可證,但在商業化方面有所滯后,尚未實現規模化商業落地。其中的原因,明峰將其歸納為生產能力與資金受限,也正是本次IPO的主要目的之一。

高端影像產品方面,明峰醫療在未來主打超高端512層CT量子眼QuantumEye 799 CT與超高端PET/CT ScintCare PET/CT 750T。量子眼QuantumEye 799擁有業界唯一的16cm真球面寬體探測器與量子能譜技術,ScintCare PET/CT 750T則實現了業界超高系統靈敏度23.5kcps/MBq(NEMA),兩款產品有望沖擊GPS主導的高端影像格局。

與明峰醫療相比,朗視儀器的產線較為單一,均圍繞應用于口腔醫療領域的口腔錐形束CT進行研發銷售。

口腔錐形束CT是一種主要針對口腔頜面部進行三維成像的錐形束CT系統,廣泛應用于牙齒種植、正畸、牙體牙髓、口腔頜面外科等口腔各科。尤其是在牙齒種植等復雜應用中,口腔錐形束CT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對傳統的通用型螺旋CT,口腔錐形束CT具有分辨率高、輻射劑量低、占地小、使用成本低等優點,是口腔影像領域具有革命性的設備,在各級口腔醫療機構均有廣泛應用。

錐形束CT原理(數據來源:朗視儀器招股書)

朗視儀器的產線劃分主要服務于其對應的市場。主要由HiRes3D、Smart3D兩個系列組成。

Smart3D系列產品主要定位于基層醫療機構,2021年單價為20.45萬元/臺,該型號產品擁有依靠一機拍攝口腔醫療機構所需全部四種X射線影像的功能,可實現CBCT、全景、頭顱、口內攝影。對于一般口腔醫療機構而言,高集成度的四合一產品能夠避免購買多臺成像設備,降低采購成本,也使醫生操作和患者數據管理更加便捷。

HiRes3D系列產品主要面向公立醫院及高端民營醫療機構,2021年單價為32.76萬元/臺。其病患群體具有流量大、病情復雜、單體診療時間有限的特點,因而對CBCT設備更高頻次運行拍攝、更細微組織成像、覆蓋更多部位創面掃描的要求較高,技術難度較大,平均單價也隨之增加。

從產線角度分析,明峰醫療的布局豐富且層次分明,既擁有提供營收的CT產線,又在超聲、MR等領域進行探索,握住后期商業化的可能。在這一方面,朗視儀器面向的賽道相對較窄,但是產品布局足夠集中,能夠突破的天花板同樣有限。

不過,明峰醫療所選的各個產線外有GPS把持份額,內有聯影東軟激烈對抗。盡管擁有完備產線,但明峰醫療還需依賴銷售與平臺能力將技術轉變為盈利。從這個角度上看,明峰醫療的產品落地需要突破的障礙還有很多。

相比之下,朗視儀器所處的CBCT競爭有限,除部分海外公司外,國內僅美亞光電一家上市公司直接競爭,且市場份額相差不大,因而產品落地更為容易。

財務數據對比

進一步分析財務數據。盡管明峰醫療構建了豐富的產線,但其盈利狀況并不樂觀。

明峰醫療招股書數據顯示,企業2019、2020、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11億元、3.00億元、3.52億元,形成的凈利潤分別為-2.13億元、-2.31億元、-2.0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明峰醫療的收入來源超9成來源于CT,極度依賴CT紅利帶來的造血能力。

明峰醫療收入構成(數據來源:明峰醫療招股書)

收入集中度比明峰醫療更為嚴峻的是朗視儀器。報告期內,朗視儀器主要收入來源為口腔錐形束CT產品、軟件產品,其中口腔錐形束CT產品各年收入占比分別為99.89%、99.99%、99.98%,企業發展與行業前景緊緊綁定

朗視儀器各類設備銷售數據

不同之處在于利潤。2019、2020、2021年三年間,朗視儀器營業收入分別為2.21億元、2.19億元;4.10億元,與明峰醫療處于同一量級,但其凈利潤分別為0.20億元、0.18億元、0.64億元,始終保持公司盈利。

追其究竟,毛利率、研發投入可以解釋兩個公司之間的差異。

比較兩家企業毛利。2021年明峰醫療毛利率為18.15%,朗視儀器毛利率為41.33%。

形成差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零部件采購成本。明峰醫療銷售的CT多為螺旋CT,球管、高壓發生器等核心零部件主要以采購方式獲得,成本較高。而朗視儀器的錐形束CT核心零部件成本較低,由于成像方式是由X發生器發出錐形X光線,無需旋轉,省下了滑環、高壓發生器等核心零部件,單價降低,成本也較低,可以把毛利控制在較高位置,進而獲取更多利潤。

另一方面影響因素由研發成本所致。2019年至2021年間,朗視儀器研發費用分別為2095.91萬元、2363.76萬元、3628.50萬元,而明峰醫療投入的數字分別為8167.40 萬元、7582.39 萬元、9173.55 萬元,是朗視儀器的3-4倍。

僅借助數據可以得出粗略結論,明峰醫療在研發之中確實下了血本,也成功產出了一系列高尖端技術,但對于CT這樣一個紅海市場而言,醫院暫時還沒有意愿為明峰醫療的高端CT買單。朗視儀器雖在研發方面投入較少,但其成果在弱競爭下更能契合市場需求,因而能夠快速落地醫院,最終實現盈利。

發展前景對比

不同發展邏輯選擇引導兩家醫學影像設備走上不同道路,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因素也分化出顯著差異。

明峰醫療的爆發點在于多影像細分賽道的布局,旗下ScintCare PET/CT于2021年通過NMPA審批,相關收入并未計入招股書之中。

QuantumEye量子眼256排超高端CT是明峰醫療切入高端CT市場的關鍵產品,在國產替代的大趨勢下存在較大市場空間。該設備于2020年通過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綠色通道獲批,在后續的財務報表中有望改寫明峰醫療的營收量級。

高端設備之外,明峰醫療的DR、超聲產線的盈利前景則沒有那么樂觀。盡管DR、超聲毛利率高,明峰醫療也有少量產品獲得審批,但這兩個細分賽道的設備劃分較細,單個產品能夠攫取的市場份額有限。

此外,要從GPS手中搶奪超聲高端市場,從邁瑞、開立、汕超中爭取中低端市場,明峰醫療必須找到一個標志性技術作為品牌核心,加以多年經營,才能構造盈利的可能,這條路看上去有些漫長,且回報沒有那么具備吸引力。DR同理。

構造生態圈,由硬件支撐營收轉向軟硬件共同支撐營收已成為頭部醫學影像企業的共識,但明峰醫療的生態構建稍顯弱勢,不具備軟件盈利的條件,后續若能加強數字化轉型,明峰醫療或夠構造新增長點。

朗視儀器在接下來數年依然能夠借助錐形束CT持續盈利,因而短期之內朗視儀器產品格局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尋找新增量,朗視儀器正朝錐形束CT引導的放療、雙源雙探錐形束CT靠近。

錐形束CT在對高密度組織或器官的影像檢查方面具有成像佳、輻射劑量低、成本低的優勢,除口腔診療領域之外,在精準放療領域也有所應用。通過錐形束 CT 對患者進行治療前掃描,形成病灶區域的三維重建圖像,從而判斷患者腫瘤三維方向上的位置誤差數值,進一步提高放療的精確度。

此外,耳鼻喉、骨科同樣具備錐形束CT的應用空間。目前市場上專業的耳鼻喉數字化影像診斷設備尚未普及,醫院還普遍采用通用型螺旋CT進行耳鼻喉的影像檢查。錐形束CT由于其高精度分辨能力,可對耳鼻喉細微解剖結構進行清晰成像,提高術前方案合理性、術中操作以及術后復查準確性。招股書顯示,朗視儀器即將推出應用于耳鼻喉領域的雙源雙探錐形束CT,在這個新興市場率先發力。

由于朗視儀器著手的賽道尚無國內的先行者進行可行性驗證,我們暫時無法判斷朗視儀器究竟能否將其變為新的營收來源。不過相比于明峰醫療,朗視儀器擁有充沛的現金流支撐探索。更多試錯機會下,朗視儀器或許能夠找到其他如錐形束CT這樣高價值低競爭的場景。

專科影像設備更具潛力?

明峰醫療、朗視儀器之外,東軟醫療、聯影醫療、汕頭超聲等等國內醫學影像企業也在近一年遞交招股書,眾多企業謀變,虧損成了常態。

歸根結底,醫學影像設備研發本就是一個重研發、高投入、重口碑的事。東軟醫療、明峰醫療等對標GPS的醫學影像企業們為了保證各產線的競爭力,每年均保持著高強度的研發投入,營收雖有規模但難以盈利。即便是即將上市的聯影醫療,也付出了近10年的持續投入,終于2021年扭虧為盈。

相比之下,朗視儀器、汕頭超聲等企業選擇的產品覆蓋領域較窄,能夠觸及的天花板肉眼可見,但卻能在市場之中維持長期盈利,持續創新。

持續的高投入不一定能有超越行業水平的技術產出, 超越行業技術創業也不一定獲得市場的認可。如此大背景下,傳統醫療影像設備公司在一味追求“高精尖”前,必須對未來做出更為明確的規劃與布局。

如今醫療影像設備競爭進入白熱化,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廣拓產線尋找增長點。這個時候,企業不妨考慮一下類似于錐形束CT這樣小而美的專科賽道。擁擠的市場中,“雞頭”或許好過“鳳尾”。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江县| 报价| 白沙| 杭锦旗| 安国市| 高阳县| 保定市| 静安区| 大渡口区| 咸阳市| 长垣县| 汉阴县| 云和县| 淮滨县| 信宜市| 井研县| 瓮安县| 奉新县| 无为县| 淳安县| 上杭县| 富源县| 大悟县| 南平市| 彭阳县| 高雄市| 牟定县| 开化县| 义乌市| 顺平县| 筠连县| 赤城县| 诸城市| 新绛县| 琼结县| 虎林市| 民权县| 石屏县| 海兴县| 城口县|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