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洞商業 郭朝飛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就像個修羅場,十幾年間你來我往,起起伏伏。
一些商界大佬曾在此跌倒,如今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寥寥無幾。
今年6月,魅族的下一步去向明朗,將被吉利收入囊中。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消息,星紀時代將收購魅族79.09%的股權,取得單獨控制權,星紀時代的實際控制人是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交易完成后,魅族創始人黃章手中的魅族股份僅剩9.79%,淘寶中國將退出對魅族的持股與控制,此前淘寶中國持有魅族27.23%的股權。
黃章曾被一些人譽為「中國最像喬布斯的手機創業者」,雷軍做小米前與他有過一段「蜜月期」。早在2009年,魅族就發布智能手機M8,當時的數據是,兩個月銷量10萬部,五個月銷售額突破5億元。
不過,黃章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幾年后,魅族即被小米、華為等玩家甩在身后。雖然中途拿了阿里投資,也沒有太大起色。隨著李書福和吉利的入主,魅族的黃章時代落幕,事實上在智能手機的牌桌上,魅族早已落伍。
據稱,周鴻祎曾經也想投資魅族,但因價格問題作罷。生意不成,周鴻祎與黃章成了對手,2014年,周鴻祎選擇與酷派合作,后推出奇酷手機。
「我還是特別想做出一兩部有創新、有誠意的手機,要不然太遺憾了。我敲著鑼鼓吆喝半天,并沒有真正參與到這個產業鏈。」周鴻祎曾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說。
最終,老周的手機夢還是沒能實現,2019年以后360逐漸放棄手機業務。
幾乎同一時間,賈躍亭也成為攪局者。奇酷品牌出現時間不長,樂視就斥資21.8億元,拿下酷派17.9%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一度,這讓周鴻祎大為光火,怒斥「有人在他背后捅刀子。」2016年,樂視增持酷派股份至28.9%,成為其大股東。
賈躍亭曾向蘋果發起挑戰,放豪言要用樂視的生態化反「打破手機領域要么封閉、要么體驗差的魔咒。」然而,好景不長,很快樂視就爆出資金鏈危機,2017年以后樂視手機幾乎銷聲匿跡。
羅永浩也情懷滿滿地做過錘子手機,擁躉不少,最終黯然神傷。聯想、格力、海爾、TCL等也都涉足手機行業,尤其聯想2014年還以29億美元的價格,從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但終是沒有大成。
手機,成了這些江湖大佬的「麥城」。
01 成敗一身
可以說,魅族成也黃章,敗也黃章。
黃章與手機圈絕大多數老板都不同,他低調封閉,幾乎從不在媒體露面,魅族的社區論壇是他的主陣地,很多聲音與想法都是從這里傳出;他狂妄偏執,熱衷于打磨產品,在魅族幾度放權,2014年和2017年兩次大張旗鼓復出,但均未能扭轉戰局。
黃章算是中國手機圈最早覺醒的人,2007年喬布斯發布第一代蘋果手機,他就開始琢磨做智能手機,盡管當時魅族的產品還是MP3,他判斷視頻和音頻終將統一于手機,后來就有了魅族M8。
這些都被雷軍看在眼里,一度兩人過從甚密,但最終卻反目成仇。
關于黃章與雷軍的恩怨,江湖流傳著很多說法,黃章也多次發文泄憤。故事的大致梗概是:雷軍通過關系找到黃章,希望投資被拒絕;后來雷軍又將林斌(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后參與創辦小米,任小米總裁)介紹給黃章,希望對方能用5%的股份留下這個人才,但再次被拒絕。
聯姻不成,2010年雷軍做了小米。黃章認為,雷軍是為了「套取商業機密」,才不斷與他接觸,他根本不知道雷軍也要做手機,「甚至連M9的UI交互文檔都有發給他(雷軍)請他一起探討。」
事實到底如何,外界不得而知,但此后兩人交惡,兩家公司也經常對空作戰。
比如,2015年9月22日,小米在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發布小米4C。
酒店一樓大廳,一邊是小米的背景板與簽到臺,另一邊則是魅族的,雙方背靠背各站一排工作人員,小米一側身著黑西裝、雙手背后;魅族這邊則是黑色短袖、雙手交叉于腹前,場面可謂劍拔弩張。
其實,魅族手機的發布時間在第二天,地點是旁邊的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當天只是邀請的媒體入住該酒店而已。
小米的崛起與魅族內部的離職潮刺激了黃章。
2014年,居于幕后4年的黃章回到臺前,他決定引入外部投資,同時推出員工持股計劃、擴大產品線。多方接觸之后,黃章選擇了阿里,2015年2月,阿里5.9億美元入股魅族。
黃章曾帶領核心團隊赴杭州與馬云會面,事后發微博稱「受益匪淺」,并配上與馬云的合影。據說,馬云稱贊「黃章你比我想象得要好。」魅族前CEO白永祥曾向《中國企業家》回憶,馬云講了很多品牌和市場操作的事情,馬云和黃章見面是「高手過招,談論的都是道。」
很快,黃章再次退居幕后,魅族開始加速擴張,2015年手機銷量超過2000萬臺,甚至2016年一口氣召開十幾場發布會、發布十幾款手機。然而,魅族未能借此沖入第一陣營,反而成本劇增,經營承壓。
2017年,黃章再次回歸,魅族進行架構調整,減少產品線,停止「機海戰術」。此外,黃章從外部引入華為終端前CMO楊拓負責營銷,魅族學習華為定位商務,但并不成功。
魅族與阿里的關系也不融洽。據傳魅族與阿里簽訂了對賭協議,也因此魅族才快速擴張,但這并未得到雙方的確認。此外,2017年時,魅族不再使用阿里YunOS,而是再次換成Android。
從與小米對壘,到機海戰術模仿vivo、OPPO,再到學習華為,魅族在搖擺中失去自我,逐漸掉隊。2019年,有魅族「三劍客」之稱的白永祥、楊顏、李楠已悉數離開,此前三人分別負責產品、Flyme與營銷。
離職后李楠接受騰訊《潛望》采訪時說,「(魅族)整個公司文化自上而下的自大。你想想,魅族當年還自己做微博想跟新浪競爭。」
魅族是與黃章緊密綁定的,黃章決定著魅族能走多遠。
02 三角“情仇”
周鴻祎與黃章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倔強與自我。一度,兩人還有點惺惺相惜。
2014年黃章第一次回歸為魅族尋找投資時,周鴻祎和他的360也伸出過橄欖枝。黃章在微博關注了周,這是他當時關注的唯一一個人,并且在魅族論壇回應說,「他很有想法,我真誠真心的邀請他跟我學做菜。他讓我信可以做兄弟,讓我服我就拜他做大哥,同時我也能做‘菜’。」
最終,兩人卻沒有走到一起。魅族選擇了阿里,周鴻祎綁定了酷派。
周鴻祎曾自詡,他是早期唯一看穿小米模式并悟出雷軍想法的人,「他其實要走軟硬結合的路,帶來商業模式和產品體驗的顛覆。」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360也需要一張船票,周鴻祎認為手機就是入口,可以帶領360從軟件進入硬件,實現軟硬結合。
早在2012年,360就聯合華為以及海爾等幾家家電企業,做過特供機,但沒有成功。周鴻祎沒有放棄,2014年12月360出資4.09億美元與酷派組建合資公司,360持股45%,后增加至49.5%。第二年5月推出奇酷手機品牌。
然而,很快賈躍亭就帶著樂視插足進來。
2015年6月,樂視成為酷派的二股東,消息一出周鴻祎盛怒,甚至在朋友圈爆粗,「誰在我背后捅刀子試圖screw我,我的原則是一定fuck回去。」意外的是,幾天后周又云淡風輕,好像什么也沒發生,接受了這一事實。
據《中國企業家》報道,周鴻祎與賈躍亭私下有過一次長談,形成默契,雙方「井水不犯河水」。周鴻祎還說,「他肯定不是我的敵人。我們兩個都是新人,打成一團最高興的不是雷軍嗎?」
如果你認為故事到此結束,就大錯特錯了,這也不符合周鴻祎的行事風格。
幾個月后,周鴻祎向酷派發難,要求其按照股東協議內容,回購360在合資公司中所持有的全部49.5%的股權,總價約14.85億美元。其目的在于要求酷派停止與樂視合作對奇酷帶來的持續性傷害。
周鴻祎當然不會輕易放棄奇酷,他的真實意圖是獲得對奇酷的更大話語權。2015年10月,360手中的奇酷股份達到75%,酷派只剩下25%,周鴻祎實現了對奇酷的控制。后來,他干脆將奇酷手機改名為360手機。
安撫好周鴻祎,2016年6月樂視代替酷派創始人郭德英成為酷派大股東,郭降為二股東。樂視找來華為榮耀前總裁劉江峰出任酷派CEO。除了酷派品牌,2015年樂視還推出樂視手機,賈躍亭試圖通過雙品牌沖進國產手機前三。
誰也沒有料到,2016年11月賈躍亭的一封全員信揭開了樂視危機的序幕。
賈躍亭在信中說,樂視超級手機在推出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創下1700萬的銷售記錄,為上市公司樂視網的移動端業務發展奠定了規模用戶基礎。
同時,他也承認樂Pro 3出現供貨問題。樂視手機推出一年多做到其它廠商用幾年才達到的銷量,前端發力狂奔,后臺服務卻無法提供充分支撐,「近幾個月以來,供應鏈壓力驟增,再加上一貫伴隨LeEco發展的資金問題,導致供應緊張,對手機業務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
此后隨著樂視的危機,樂視手機逐漸從大眾視野中消失。2021年,樂視宣布重啟手機業務,后來還真的發布新手機。然而,它的時代早已逝去。
樂視出現資金鏈危機后,酷派再次易主,最終背后金主換成了京基集團。酷派創始人郭德英早已離場,成為當年「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軍團中率先走開的那個。
據AI財經社報道,2013年郭德英還曾與馬云接觸過收購事宜,但當車開到馬云下榻的酒店四五百米時,他突然讓司機停車,決定酷派不賣了。這次轉折之后,才有了后來周鴻祎與賈躍亭的紛爭。
360手機亦發展不順,兩年多換了三個負責人,產品也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2018年360回A借殼上市之后,大安全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成為業務重點,手機逐漸沒了聲響。一度市場傳聞,360手機將與錘子合并,最后卻無結果。
360、樂視與酷派的恩怨情仇早被雨打風吹去,徒留一地悲涼。
03 前傳的后話
「中華酷聯」書寫了國產手機江湖的前傳,那是一個運營商定制機的時代,如今除了華為跨越歷史周期,其他三家的位置早已被小米、vivo、OPPO所替代。
原本,聯想對手機志在必得。
2014年1月30日,中國農歷除夕,聯想宣布斥資29億美元,從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智能手機業務。該筆收購包括摩托羅拉品牌及商標組合,例如Moto X 和 Moto G 以及DROIDTM 超級系列產品等智能手機產品組合。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對外傳遞的信息是,聯想對摩托羅拉移動「蓄謀已久」。2011年摩托羅拉一分為二時,聯想就接觸過,不過由于聯絡環節出現差錯,被谷歌拿下。即便如此,楊元慶還是邀請時任谷歌董事會執行主席的埃里克·施密特到他家里吃飯,繼續表達對摩托羅拉的興趣。
楊元慶說,如果谷歌想繼續運營硬件業務就留著,哪天不想保留這個業務,或者覺得不擅長,就打電話給他,聯想可以把這個業務接過去。
2014年初前后,雙方再次接觸,很快收購達成。聯想希望通過摩托羅拉進入歐美市場。
此外,為了應對小米等新興公司,2014年下半年聯想還成立了互聯網模式子公司神奇工場ZUK。楊元慶期待聯想品牌手機與摩托羅拉能讓聯想坐上全球智能手機第三的位子。
然而,收購摩托羅拉僅包括2000項專利,其余 15000 項專利還在谷歌手中,收購也不包括科研部門。這讓外界對收購持懷疑態度。
聯想手機業績也沒能如愿快速提升。「我去年跟你們說了幾次,要醒一醒,我甚至還說了你們拿榔頭敲都敲不醒,你們太慢了,在錯失機會。」2015年楊元慶在與移動業務管理團隊內部溝通會上說,「在過去兩年里,業績都是跟預算有差距的,沒有達成目標,去年尤為低,造成士氣不高,這種情形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要想建立一個成功的業務,就必須建立一支有求勝心、并且不斷去贏的團隊。」
此后,聯想手機業務不斷走馬換將。2015年6月,楊元慶用神奇工場CEO陳旭東代替劉軍出任聯想移動業務集團總裁。一年多以后,陳旭東被調離,喬健接手。2018年劉軍回歸,再次執掌手機業務。
在反復的人事更迭中,聯想手機在中國市場越來越邊緣化,依靠摩托品牌,聯想在北美市場還占據一定份額,或許這是當年收購留下的最大價值。
從全球市場來看,根據Canalys的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五分別為三星、蘋果、小米、OPPO、vivo,分別占據24%、18%、13%、10%與8%。聯想早已沒了位置。
至于中興,一方面沒能快速從運營商定制模式中快速走出來,另一方面,受美國制裁影響,手機業務早已快速滑落。
「中華酷聯」之外,海爾、TCL、格力、海信等傳統家電企業也都做過手機,尤其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豪言不斷。
格力2015年開始進入手機行業,董明珠一路放「狠話」:「格力要做手機,分分鐘的事情,銷量做到1個億。」「格力做手機,分分鐘滅掉小米。」「格力手機,我們做的不比蘋果差。」
然而,與董明珠的高調形成反差的是,格力手機在市場上并沒有多少聲量,甚至一度被市場懷疑已經被放棄。
2022年5月10日,董明珠在央視的一檔節目中表態,目前格力手機還在做,并沒有停。
TCL則與聯想類似,2004年其收購法國電信巨頭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2015年從惠普手中收購Palm品牌,Palm是美國老牌智能手機和掌上電腦廠商,后來TCL又與黑莓合作,因此目前TCL手機在歐美市場還有一些份額。
關于手機,TCL董事長李東生說:「我們肯定會回來的,但要找一個合適的時機。」
什么時候,還會有機會嗎?這是李東升與董明珠們共同面對的問題。畢竟中國手機江湖風云變幻,城頭變幻大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