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
微軟和索尼這兩大游戲巨頭的戰場,由比拼主機硬件來到了加碼訂閱制服務。
自索尼于3月正式官宣將推出新一代PlayStation Plus服務后,微軟也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對其訂閱制服務Xbox Game Pass的進一步升級計劃。
索尼的訂閱制服務,頗為牽動全球鐵粉的關注。
歷經多輪預告后,索尼于2022年5月24日及6月2日分別在亞洲多個地區推出了新一代PlayStation Plus(以下簡稱“PS Plus”)訂閱制服務,并在6月14日正式上線美國地區。
相較于此前版本,新一代PS Plus最為顯著的改變在于增加了區分化的會員服務。在可供會員游玩的游戲庫方面,“基礎版”訂閱延續了原版PS Plus提供的內容,“升級版”則增加了近400款PS4和PS5游戲,“高級版”除了包含以上提及的內容,進一步增加了近 340 款游戲,其中主要包括PlayStation主機歷史機型(如PS第一代至第三代、PSP等)中的游戲。以上三類會員服務的定價分別為每月9.99、14.99及17.99美元。
簡單來說,新推出PS Plus訂閱服務讓用戶可以游玩700多款游戲,同時還可獲得“育碧+Classics”的會員身份。
這正好和微軟的一個福利對沖:開通Xbox Game Pass訂閱服務,自帶“EA Play”會籍。
作為應對,6月13日,微軟召開了旗下主機Xbox的游戲發布會。
在發布會中,微軟宣布,《星空》《空洞騎士:絲之歌》《我的世界:傳奇》等第一方新游都將在首發之日加入XGP。
此外,《全面戰爭:三國》《FIFA 22》《永劫無間》等熱門游戲也在近日被收入了XGP游戲庫中。
但這個應對,多多少少讓人有些失望,畢竟只是加了一些,而不是加了一大堆。
反觀三大平臺的常年悶聲大發財的隱藏角色任天堂,則繼續走自己的路,不和微軟、索尼慪氣。
從其提供的Nintendo Switch Online(以下簡稱“NSO”)這一訂閱制服務的規則來看,NSO主打聯網功能,其次是DLC(游戲追加內容)免費下載以及部分經典游戲的免費游玩權限。
與微軟和索尼大量追加訂閱制中游戲數量的做法不同,現階段的任天堂Switch中提供的第一方和第三方游戲,并不會被直接收錄于NSO中,大多仍需通過一次性付費買斷的方式才可游玩。
主機之戰會在訂閱制上打出不靠品質升級、靠誘導消費的怪異戰爭嗎?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蔡姝越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認為:
這場以訂閱制為特征的主機平臺“軍備競賽”,其實不是核戰爭,而是常規戰爭。
關鍵還是局部試探性交火等級,對游戲廠商影響不大、對玩家影響不大,倒是對風頭正勁、席卷全球市場份額的手游廠商有一定沖擊。
游戲廠商為何沖擊不大呢?
本質上游戲主機乃至游戲平臺都有定期、不定期會推出各種限時免費游戲,一方面可以增加會員黏性,延長會員在平臺上的游戲時間,另一方面,此類游戲往往是曾經爆款、但目前已過黃金期,有部分則是續作即將或已經發售。
對前作爆款限時免費,對于游戲廠商來說也是一種促銷和延長IP影響力的機會。
此外還可以通過各種訂閱服務中多元化游戲內容,讓一部分玩家嘗鮮新的游戲類型,從而在用戶接近天花板之下,為后續提高消費頻次(購買新類型相關游戲)發揮效用。
不同平臺采取的訂閱制策略不同,也往往是針對自身平臺優質獨家游戲資源而量身定價。
與此同時,還有一種聲音在浮現,即對主機平臺大力推行訂閱制的擔憂。
這類觀點認為,隨著訂閱制內容庫的不斷豐富,主機平臺作為一種渠道的“存在感”也會越來越強,有可能會擠壓游戲創作者的生存空間。
事實上,主機平臺在1980年代的任天堂紅白機開始,就已經確立了在游戲世界里強悍的渠道存在感。游戲廠商數十年來和主機平臺之間的相愛相殺從未間斷。
因此,訂閱制并不會改變格局,畢竟訂閱中提供的免費游戲,要么爆款但過時、要么付費者小眾,真正當季游戲依然是需要另行購買的。
相當于,游戲廠商和主機平臺之間的分賬與營銷合作,有了更多的選擇,也是一種相對平衡的共贏,亦是面對市場切割力越來越強的移動游戲的一種時代選擇。
此外,目前主機平臺中提供的游戲大多仍采用買斷制,索尼、微軟紛紛大力推行游戲訂閱制,也不會產生左右互搏的可能。
這就類似于影視平臺的會員機制,部分游戲免費、過季爆款限免、當季熱門付費打折而已。
由于付費組合的多元,對于用戶來說,選擇更多;對于游戲而言,被消費的可能性也加大。
反而,在手游瘋狂氪金傷肝模式下,讓用戶更多的時間停留在訂閱制的主機平臺上,有計劃和節制的花錢,則是訂閱制真正的目的。
三大主機廠商互相為敵,但目前有個更大的外敵手機網游需要面對。
火力加強版的訂閱制,就是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