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波
站在年中回望,房地產市場的成交數據和市場信心似乎都在顯示行業正在低位修復,將逐步走出困境。
來自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百強房企累計銷售操盤金額的同比降幅處于50.3%的高位,但環比增長情況繼續好轉,TOP100房企6月的業績規模環比增長61.2%。
同時,6月重點30城供應面積環比增長50%,同比跌幅收窄至36%;成交面積環比增長31%,同比跌幅收窄至38%。
走出“今年4月銷售成交腰斬”的下行周期后,5月房地產銷售端就出現環比改善,定金預收款和個人按揭也出現了跌幅收窄的跡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商品房銷售規模在年內首次實現環比增長。5月商品房銷售額達10970萬平方米和10548億元,環比分別上漲26%和30%。
這些數據給市場回暖注入更多的信心。
在6月28日舉行的萬科2021年度股東大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對樓市發表了一些積極言論,他稱短期看市場已觸底,會緩慢、溫和地恢復。
惠譽評級亞太區公共融資業務主管兼大中華區評級業務拓展負責人洪碩亨認為,從監管的角度講,房地產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
貝殼研究院也判斷,當下樓市已經走向復蘇,強二線和一線城市已經領頭修復。假設下半年外部經濟形勢沒有突發事件,根據不同城市需求基本面和政策支持力度綜合判斷,預計今年6-12月一線城市與去年同期銷售額基本持平,二線和三線及以下城市同比略有下降,帶動2022年全年一線、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銷售額同比降幅約9%、19%、14%。
“整體看,新房市場將基本回到合理中樞水平,全國商品住宅累計銷售額13.8萬億元,較2021年降幅15%,與2019年13.9萬億元的銷售規模基本持平,略低于2018-2020年三年平均14萬億元的規模。”貝殼研究院認為。
6月28日,惠譽評級分析稱,中國人民銀行于2022年5月下調住房按揭貸款利率。此外,面對新房銷售急劇下滑和土地出讓收入縮減,各線城市的地方政府也調整了購房限制。為提振住房需求而調整限制性政策的二線城市,或將迎來新房銷售的溫和復蘇,但低線城市的政策效果料將有限。
根據克而瑞地產研究數據顯示,今年6月,長三角地區市場更具彈性,蘇州、南京等成交放量,環比漲幅超30%。6月上海購房需求回補,成交率先同比轉正,新盤平均去化率高達85%,“日光盤”占比近7成。
比如,仁恒位于上海楊浦的仁恒海上源項目6月末推出372套房源,吸引了近1800組客戶參與認購并全部售罄,單項目銷售近60億元。盡管因供應“撞車”,部分遠郊剛需盤去化率跌至3成,但開盤當天認購套數也都在百套附近,實際去化壓力整體可控。
中西部地區市場也在筑底,成都、西安、長沙等成交穩中有升,核心片區“日光盤”屢見不鮮。
環渤海地區市場也出現局部轉暖,北京市場顯著升溫,新盤平均去化率超40%,高性價比樓盤持續熱銷,尤其是豪宅成交熱度不減。濟南、青島等集中網簽備案,成交環比漲幅都在70%附近。
中指數據也顯示,上半年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修復更快。 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55.7%的銷售業績來源于二線城市,同比微降0.6個百分點,銷售貢獻率仍為主導。一線城市銷售業績貢獻率同比大幅增長5.7個百分點至25.7%,增幅顯著。
具體來看,北京銷售貢獻率最高,“北廣深”貢獻率提升較快。中指數據顯示,上半年,20家代表企業銷售額貢獻前三城市分別為北京、南京和廣州,銷售額貢獻率分別為9.4%、7.1%和6.3%。
相較2021年同期,代表企業銷售額貢獻率第一的杭州滑落至第四,銷售貢獻率同比下降2.0個百分點;北京、南京和廣州均前進一位,銷售貢獻率分別同比增長1.8個、1.0個和1.5個百分點。
從增速來看,20家代表企業在一線城市的銷售額貢獻率均提升較快,其中,深圳銷售額貢獻率增長最快,同比增長2.1個百分點。上海因受到疫情影響,銷售額貢獻率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分企業來看,華潤置地、金地集團、越秀地產、首開股份等圍繞其總部所在地的優勢資源,深耕一線城市北京、廣州、深圳,一線城市銷售貢獻率均在40%以上;碧桂園和美的置業布局偏向三四線,50%的銷售業績貢獻來源于三四線城市,但業績貢獻率逐步下降,同比分別下降5.8和1.1個百分點。
盡管市場已有所回暖,但距離真正企穩復蘇還需要時間。
郁亮判斷,市場恢復仍將是一個緩慢溫和的過程。洪碩亨也有著類似判斷,“地產行業可能還處于一個相對低谷的狀態,并沒有完全從困境中走出來。大概要等到今年7、8月才能看到地產行業是否有可能整體回暖。因為,6月之前可能全國多地都處于疫情升級或封控狀態下,很難支撐購房者的消費信心。”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楊暢對界面新聞表示,房地產市場有望迎來邊際改善。億翰股份董事、首席研究員張化東則稱,三季度房地產市場回暖較難,但四季度回暖概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