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豐田法則:每20年,汽車產業將有一次大變動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豐田法則:每20年,汽車產業將有一次大變動

百年豐田的三重啟示。

文|錦緞研究院  文宇

豐田英二是豐田汽車第五任社長,也是貫穿豐田從無到有、從名古屋一家紡織公司成為全球汽車龍頭的關鍵人物。2005年出版的回憶錄《豐田巨子》,從豐田英二的個人視角,記錄了從豐田佐吉到豐田章一郎時代,豐田的草創、數次危機直至最終崛起的整個過程,同時也是日本汽車產業史的重要縮影。

較長一個時期以來,關于豐田的外部書籍或文章層出不窮。以豐田英二的這本回憶錄對照,大多數外部觀點都顯得有些神話意味了。特別是在中國汽車工業試圖通過新能源技術工藝換道超車的當下,貼合事實地觀摩豐田這座他山之石,發現汽車產業的內核實質,或是應有之義。

01、啟示一:外部善勢,內部善物

豐田原本是一家紡織業家族企業,以織布機起家立命。眾所周知,以蒸汽動力驅動的紡織業崛起是第一次產業革命的標志性成果,明治維新時代背景下,豐田家族開山人物豐田佐吉1890年發明的“木質人力織機”和1925年發明的“G型自動織布機”,是這一西學東漸浪潮的產物。

很大程度上,豐田的起點,附著著“善勢如水,萬事始成”的道家思想。而這也是豐田得以穿越百年周期的核心哲學。

20世紀初前30年,是豐田的襁褓時期。固然貴為日本民族工業的先進生產力,但豐田與西方的差距卻仍有百年之長。彼時,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席卷歐美。豐田的織布機家業,尚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余波。

千利休奠定日本文化的審美主格以降,這個民族的“崇物”精神便日漸根深蒂固——“只有美的事物能讓我低頭”。在豐田家族內部,從織布機向汽車的轉折,也隱含著這樣的文化痕跡。豐田英二的幼年,他的父輩們擅長的話題里,最多的便有對于蒸汽動力的討論。

某種意義上,對于動力的“崇拜”,是“崇物”精神在豐田家族的具體投射。這也注定了豐田走上造車之路,并行至百年心無旁騖。

當然最顯而易見的是,豐田造車,是品嘗到先進生產力甜美果實后,再度的“西學東漸”實踐。得益于織布機產業為家族帶來的財富、商業網絡與認知積累,豐田英二小學三年級時候,其父已經從德國帶了一輛電動汽車回來。

豐田英二的表兄豐田喜一郎,也就是豐田佐吉的兒子,被認為是豐田汽車的奠基人。喜一郎作為企業家,長人之處,是勘破事物第一性的能力。但可能也恰是因為過于敏銳(敏感),使他在后來時代逆流中顯得韌性不足。

后話暫且不提。喜一郎留給豐田的遺產迄今一以貫之:外部善勢,內部善物。

喜一郎超越時代的遠見,支撐著豐田家族實業香火百年的延續。

1920年代,開始涉足研究汽車時,喜一郎便以美國為參照系,構想出未來日本的汽車市場格局:達到10人一輛的普及程度?!懊?0人一輛汽車,一億人口就有1000萬輛汽車。如果每年淘汰一成的話,就需要100萬輛新汽車,僅此替換新車的需要就可以養活汽車工業了”。喜一郎深信這個時代必將來臨。

以此預研框架為指引,1937年豐田汽車正式成立。50年后的1980年代,日本汽車保有量已約為3人一輛。

相比“善勢”,喜一郎留在“善物”層面的遺產,影響力更為深遠:豐田式生產(Just intime),也就是后來流行于商學院的“精益生產”。百年之后再看,它仍然是制造業的第一性。不過,今天的“精益生產”,被后人裝進了過剩的內涵,甚至養活了一票SaaS公司。

其實,造車之初,豐田面臨的困境可以用“無知者無畏”來形容:從螺絲釘到鑄件,從化油器到火花塞,甚至是零件的尺寸標準,豐田家族是毫無頭緒的。用豐田英二的話說, “都已經開始生產汽車了,才開始調查零件市場”。

這樣的背景下,喜一郎推行“看板式生產”(豐田式生產雛形),其中的苦心就不難參解:既要在零部件短缺且質量堪憂情況下,讓生產線運轉起來;又要保障大宗商品成本最優化,避免壓貨擠壓現金流;又要指導匱乏汽車生產知識的工人的裝配工作。當然,還有一個隱含的原因未被點破——汽車工人的薪資與工時掛鉤,企業主需要量化工時的最大效率。為此,喜一郎專門制定了一本10公分厚的生產手冊。

這便是豐田式生產的由來。即使如此,1940年代以前,豐田的唯一量產汽車產品——G1卡車,一直打不開銷路。豐田英二回憶說,“1936年底至1937年初,豐田制的卡車一直賣不出去。除景氣不佳之外,更重要的是,品質實在很差?!?/p>

直至1939年二戰全面爆發,“救”了豐田一命。

02、啟示二:危機是常態

最近這一年,汽車產業先后歷經芯片危機、石油危機以及疫情反復大考。如此高頻外部沖擊,并不常見。但展開豐田近百年歷史,也會發現,危機在汽車產業本是常態。

豐田的崛起,是在“時代的波浪”(豐田英二語)浮沉的過程。其中,歷次遭遇的主要危機按時間線算,清單可以這么長:

·質量危機

·通脹危機;

·財務危機;

·勞資危機

·環保危機

·社會責任危機

·石油危機

·貿易摩擦危機。

質量危機幾乎貫穿豐田前20年,上文有提及,不再贅述。

豐田汽車歷史上第一次破產危機,發生在戰爭之后。豐田面臨的局面不是賣不出去,而是沒有原材料,以及汽車賣出去,卻收不回貨款。觸發破產危機的要素多元,比如對美戰爭賠償、反財閥壟斷、地震等自然災害、戰爭對產業環境的反噬等。但論其核心,還是這些要素交融下的通貨膨脹問題。

1947年開始,日本物價不斷暴漲,企業員工的薪資幾乎每個月都面臨調整。即使豐田英二這樣初出茅廬的資本家階層人士,也面臨一無薪水可領,二則儲蓄遭銀行凍結的局面。

渡過這次破產危機,豐田的代價是以裁員及汽車制造與銷售網絡分拆為“投名狀”,同時在原母體——豐田織布機公司接管前提下,獲得了銀行家的支持。這一過程中,豐田汽車創立靈魂人物豐田喜一郎,不得不引咎辭職,自此淡出汽車制造業江湖。

破產危機,本就是財務危機與勞資危機發展到極致的表現。盡管被化解于一時,但此后十年,處置財務危機與勞資危機仍是豐田的主旋律。

這場大考,是豐田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轉折。自此之后,豐田開始迎來百年中最大的運勢,從首臺小轎車產品“豐寶”(Toyopet,皇冠前身)開始,逐漸開啟了和平年代國際化運程。

1960至1980年代期間,在汽車產業發生的很多事件,與今日驚人巧合。很大程度上,也印證了經濟周期不斷滾動輪回的特質。

這一期間,以現代環保理念和企業社會責任為核心的“ESG 1.0”,率先在汽車這一全球第一大工業部門內流轉開來。

這樣的時代印記,對豐田這樣的行業龍頭,仍是焦頭爛額似的挑戰。

幾乎在整個六七十年代,豐田汽車最大的公關危機就是尾氣排放問題。在豐田英二的自述中,看得出,他自始至終對這一肇始于1960年美國的“廢棄設限運動”耿耿于懷。豐田英二回憶說,那段時間,“使得我疲于奔命,無法像以往那樣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于公司的工作?!?/p>

自負也好,傲慢也罷,在與時代意志博弈過程中,豐田汽車最終唯有調整自己技術能力,不斷適應。直至1980年代中期,隨著氧化觸媒技術在汽車產品上的逐步應用,豐田的第一次“ESG危機”算是告一段落。

福兮禍所依的是,在豐田英二的認知中,這次ESG危機算得上是真正的“危中有機”。晚年復盤這件事時,他曾說到:“也因為這個規定,使得日本的汽車技術超出歐洲許多?!?/p>

03、啟示三:每20年,汽車產業將有一次大變動

豐田汽車最華麗的成長曲線,在1966年綻放。這一年,一代世界名車卡羅拉(Corolla)問世。低廉的價格,與精致主義外表,擊中了那個時代最廣泛購買力人群的心弦。

卡羅拉被認為是豐田成功的密碼。從歷史地位上,它與福特T型車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在汽車產業內部最寬且長的賽道上滾出的雪球。以卡羅拉們為樣板,在日后的商學院中,導師們也樂于將需求、成本與工藝,提煉成汽車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構成。

微觀來看,莫不如是。但稍稍展開歷史的脈絡,其實這些歸因之上,仍有更神秘且決定性的力量,左右著福特、豐田、大眾,直至特斯拉們的交替接棒邏輯。

眾所周知的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這20年,正是以美國為核心國的西方國家戰后發展黃金期。1961年至1971年10年間, 美國GDP由5233億美元翻倍至10634億美元;日本作為美國的經濟附屬國,也在這10年之內實現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乘上時代巨浪,至少要有塊舢板。對豐田來說,此時時刻,最大的幸運,莫過于日本汽車工業體系,已經從1930年代的舢板,悄然進化成1950年代的母艦。當普照的陽光打在豐田身上,我們看到:

及至1960年,豐田集團已下轄9家公司:豐田汽車、豐田自動織布機制造廠、日本電裝、愛新精機、豐田車體、愛知制鋼、豐田工機、豐田貿易,以及一家用于技術創新孵化的研究機構——豐田中央研究所。那個連一個螺絲釘都要犯怵的年代,已經翻篇了。

完備的汽車工業體系支撐下,1959年,豐田已經擁有兩座“超級工廠”,生產線被細化為車身、噴漆與裝配3個子部門,月度產能正式突破1萬輛。

時來天地皆同力,卡羅拉這朵“花冠”,攀沿著繁榮周期的脈絡,綻放的恰到好處。

在經濟泡沫膨脹的高潮階段,亦是板塊沖撞最劇烈的時期。當豐田這樣趁勢而起的新勢力,幾經浮沉終于登上歷史舞臺之后,便開始有意無意的向舊王們宣誓主權。

1961年,豐田主動向呈遞的合作議案,被福特董事會否決,但未給出任何理由。時任豐田社長石田退三,非常生氣地罵道:“福特那些不懂禮儀的小子!”。這樣的情緒,是歷史情緒的積攢釋放,是當時豐田內部一致性的情緒。連豐田英二也認為,“這種行為,是很缺乏義理道德的”。

這不難理解,豐田成長的一條暗線就是“師夷長技,產業報國”。早在1940年代甚至更早期,豐田即以福特為師,搬抄了后者的理念與工藝。弱冠時期的豐田英二,曾赴美福特工廠游學觀摩,彼時福特工廠管理者們的冷眼與傲慢,是驅動豐田自1940-1960這20年間奮起趕超的“黑暗力量”。

從“低三下四”,到挺起腰桿,豐田用時20年。之后的20年,演繹的,則是從挺起腰桿到平起平坐的故事。直至1980年,豐田再度主動提出合作案,這一次是以完全不同的條件在美國設廠。

“上一次是以‘敬請指教’的態度要求福特指示小汽車生產。這一次則是‘讓我們來教導你們’的態度,賓主地位完全顛倒?!弊匪葸@段祛下心結的歷史,豐田英二晚年不禁感嘆:世間事本無恒常,每20年便有一次大變動。

以“豐田法則”為鑒,每20年,汽車產業將有一次大變動。這么算,2020年,又是一輪新20年的起點。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豐田

5.3k
  • 蜀道豐田氫燃料電池智能制造基地落戶成都,預計總投資10億元
  • 豐田與蜀道集團簽訂合資合作協議,合資公司預計年內成立并投產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豐田法則:每20年,汽車產業將有一次大變動

百年豐田的三重啟示。

文|錦緞研究院  文宇

豐田英二是豐田汽車第五任社長,也是貫穿豐田從無到有、從名古屋一家紡織公司成為全球汽車龍頭的關鍵人物。2005年出版的回憶錄《豐田巨子》,從豐田英二的個人視角,記錄了從豐田佐吉到豐田章一郎時代,豐田的草創、數次危機直至最終崛起的整個過程,同時也是日本汽車產業史的重要縮影。

較長一個時期以來,關于豐田的外部書籍或文章層出不窮。以豐田英二的這本回憶錄對照,大多數外部觀點都顯得有些神話意味了。特別是在中國汽車工業試圖通過新能源技術工藝換道超車的當下,貼合事實地觀摩豐田這座他山之石,發現汽車產業的內核實質,或是應有之義。

01、啟示一:外部善勢,內部善物

豐田原本是一家紡織業家族企業,以織布機起家立命。眾所周知,以蒸汽動力驅動的紡織業崛起是第一次產業革命的標志性成果,明治維新時代背景下,豐田家族開山人物豐田佐吉1890年發明的“木質人力織機”和1925年發明的“G型自動織布機”,是這一西學東漸浪潮的產物。

很大程度上,豐田的起點,附著著“善勢如水,萬事始成”的道家思想。而這也是豐田得以穿越百年周期的核心哲學。

20世紀初前30年,是豐田的襁褓時期。固然貴為日本民族工業的先進生產力,但豐田與西方的差距卻仍有百年之長。彼時,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席卷歐美。豐田的織布機家業,尚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余波。

千利休奠定日本文化的審美主格以降,這個民族的“崇物”精神便日漸根深蒂固——“只有美的事物能讓我低頭”。在豐田家族內部,從織布機向汽車的轉折,也隱含著這樣的文化痕跡。豐田英二的幼年,他的父輩們擅長的話題里,最多的便有對于蒸汽動力的討論。

某種意義上,對于動力的“崇拜”,是“崇物”精神在豐田家族的具體投射。這也注定了豐田走上造車之路,并行至百年心無旁騖。

當然最顯而易見的是,豐田造車,是品嘗到先進生產力甜美果實后,再度的“西學東漸”實踐。得益于織布機產業為家族帶來的財富、商業網絡與認知積累,豐田英二小學三年級時候,其父已經從德國帶了一輛電動汽車回來。

豐田英二的表兄豐田喜一郎,也就是豐田佐吉的兒子,被認為是豐田汽車的奠基人。喜一郎作為企業家,長人之處,是勘破事物第一性的能力。但可能也恰是因為過于敏銳(敏感),使他在后來時代逆流中顯得韌性不足。

后話暫且不提。喜一郎留給豐田的遺產迄今一以貫之:外部善勢,內部善物。

喜一郎超越時代的遠見,支撐著豐田家族實業香火百年的延續。

1920年代,開始涉足研究汽車時,喜一郎便以美國為參照系,構想出未來日本的汽車市場格局:達到10人一輛的普及程度。“每10人一輛汽車,一億人口就有1000萬輛汽車。如果每年淘汰一成的話,就需要100萬輛新汽車,僅此替換新車的需要就可以養活汽車工業了”。喜一郎深信這個時代必將來臨。

以此預研框架為指引,1937年豐田汽車正式成立。50年后的1980年代,日本汽車保有量已約為3人一輛。

相比“善勢”,喜一郎留在“善物”層面的遺產,影響力更為深遠:豐田式生產(Just intime),也就是后來流行于商學院的“精益生產”。百年之后再看,它仍然是制造業的第一性。不過,今天的“精益生產”,被后人裝進了過剩的內涵,甚至養活了一票SaaS公司。

其實,造車之初,豐田面臨的困境可以用“無知者無畏”來形容:從螺絲釘到鑄件,從化油器到火花塞,甚至是零件的尺寸標準,豐田家族是毫無頭緒的。用豐田英二的話說, “都已經開始生產汽車了,才開始調查零件市場”。

這樣的背景下,喜一郎推行“看板式生產”(豐田式生產雛形),其中的苦心就不難參解:既要在零部件短缺且質量堪憂情況下,讓生產線運轉起來;又要保障大宗商品成本最優化,避免壓貨擠壓現金流;又要指導匱乏汽車生產知識的工人的裝配工作。當然,還有一個隱含的原因未被點破——汽車工人的薪資與工時掛鉤,企業主需要量化工時的最大效率。為此,喜一郎專門制定了一本10公分厚的生產手冊。

這便是豐田式生產的由來。即使如此,1940年代以前,豐田的唯一量產汽車產品——G1卡車,一直打不開銷路。豐田英二回憶說,“1936年底至1937年初,豐田制的卡車一直賣不出去。除景氣不佳之外,更重要的是,品質實在很差?!?/p>

直至1939年二戰全面爆發,“救”了豐田一命。

02、啟示二:危機是常態

最近這一年,汽車產業先后歷經芯片危機、石油危機以及疫情反復大考。如此高頻外部沖擊,并不常見。但展開豐田近百年歷史,也會發現,危機在汽車產業本是常態。

豐田的崛起,是在“時代的波浪”(豐田英二語)浮沉的過程。其中,歷次遭遇的主要危機按時間線算,清單可以這么長:

·質量危機

·通脹危機;

·財務危機;

·勞資危機

·環保危機

·社會責任危機

·石油危機

·貿易摩擦危機。

質量危機幾乎貫穿豐田前20年,上文有提及,不再贅述。

豐田汽車歷史上第一次破產危機,發生在戰爭之后。豐田面臨的局面不是賣不出去,而是沒有原材料,以及汽車賣出去,卻收不回貨款。觸發破產危機的要素多元,比如對美戰爭賠償、反財閥壟斷、地震等自然災害、戰爭對產業環境的反噬等。但論其核心,還是這些要素交融下的通貨膨脹問題。

1947年開始,日本物價不斷暴漲,企業員工的薪資幾乎每個月都面臨調整。即使豐田英二這樣初出茅廬的資本家階層人士,也面臨一無薪水可領,二則儲蓄遭銀行凍結的局面。

渡過這次破產危機,豐田的代價是以裁員及汽車制造與銷售網絡分拆為“投名狀”,同時在原母體——豐田織布機公司接管前提下,獲得了銀行家的支持。這一過程中,豐田汽車創立靈魂人物豐田喜一郎,不得不引咎辭職,自此淡出汽車制造業江湖。

破產危機,本就是財務危機與勞資危機發展到極致的表現。盡管被化解于一時,但此后十年,處置財務危機與勞資危機仍是豐田的主旋律。

這場大考,是豐田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轉折。自此之后,豐田開始迎來百年中最大的運勢,從首臺小轎車產品“豐寶”(Toyopet,皇冠前身)開始,逐漸開啟了和平年代國際化運程。

1960至1980年代期間,在汽車產業發生的很多事件,與今日驚人巧合。很大程度上,也印證了經濟周期不斷滾動輪回的特質。

這一期間,以現代環保理念和企業社會責任為核心的“ESG 1.0”,率先在汽車這一全球第一大工業部門內流轉開來。

這樣的時代印記,對豐田這樣的行業龍頭,仍是焦頭爛額似的挑戰。

幾乎在整個六七十年代,豐田汽車最大的公關危機就是尾氣排放問題。在豐田英二的自述中,看得出,他自始至終對這一肇始于1960年美國的“廢棄設限運動”耿耿于懷。豐田英二回憶說,那段時間,“使得我疲于奔命,無法像以往那樣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于公司的工作?!?/p>

自負也好,傲慢也罷,在與時代意志博弈過程中,豐田汽車最終唯有調整自己技術能力,不斷適應。直至1980年代中期,隨著氧化觸媒技術在汽車產品上的逐步應用,豐田的第一次“ESG危機”算是告一段落。

福兮禍所依的是,在豐田英二的認知中,這次ESG危機算得上是真正的“危中有機”。晚年復盤這件事時,他曾說到:“也因為這個規定,使得日本的汽車技術超出歐洲許多?!?/p>

03、啟示三:每20年,汽車產業將有一次大變動

豐田汽車最華麗的成長曲線,在1966年綻放。這一年,一代世界名車卡羅拉(Corolla)問世。低廉的價格,與精致主義外表,擊中了那個時代最廣泛購買力人群的心弦。

卡羅拉被認為是豐田成功的密碼。從歷史地位上,它與福特T型車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在汽車產業內部最寬且長的賽道上滾出的雪球。以卡羅拉們為樣板,在日后的商學院中,導師們也樂于將需求、成本與工藝,提煉成汽車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構成。

微觀來看,莫不如是。但稍稍展開歷史的脈絡,其實這些歸因之上,仍有更神秘且決定性的力量,左右著福特、豐田、大眾,直至特斯拉們的交替接棒邏輯。

眾所周知的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這20年,正是以美國為核心國的西方國家戰后發展黃金期。1961年至1971年10年間, 美國GDP由5233億美元翻倍至10634億美元;日本作為美國的經濟附屬國,也在這10年之內實現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乘上時代巨浪,至少要有塊舢板。對豐田來說,此時時刻,最大的幸運,莫過于日本汽車工業體系,已經從1930年代的舢板,悄然進化成1950年代的母艦。當普照的陽光打在豐田身上,我們看到:

及至1960年,豐田集團已下轄9家公司:豐田汽車、豐田自動織布機制造廠、日本電裝、愛新精機、豐田車體、愛知制鋼、豐田工機、豐田貿易,以及一家用于技術創新孵化的研究機構——豐田中央研究所。那個連一個螺絲釘都要犯怵的年代,已經翻篇了。

完備的汽車工業體系支撐下,1959年,豐田已經擁有兩座“超級工廠”,生產線被細化為車身、噴漆與裝配3個子部門,月度產能正式突破1萬輛。

時來天地皆同力,卡羅拉這朵“花冠”,攀沿著繁榮周期的脈絡,綻放的恰到好處。

在經濟泡沫膨脹的高潮階段,亦是板塊沖撞最劇烈的時期。當豐田這樣趁勢而起的新勢力,幾經浮沉終于登上歷史舞臺之后,便開始有意無意的向舊王們宣誓主權。

1961年,豐田主動向呈遞的合作議案,被福特董事會否決,但未給出任何理由。時任豐田社長石田退三,非常生氣地罵道:“福特那些不懂禮儀的小子!”。這樣的情緒,是歷史情緒的積攢釋放,是當時豐田內部一致性的情緒。連豐田英二也認為,“這種行為,是很缺乏義理道德的”。

這不難理解,豐田成長的一條暗線就是“師夷長技,產業報國”。早在1940年代甚至更早期,豐田即以福特為師,搬抄了后者的理念與工藝。弱冠時期的豐田英二,曾赴美福特工廠游學觀摩,彼時福特工廠管理者們的冷眼與傲慢,是驅動豐田自1940-1960這20年間奮起趕超的“黑暗力量”。

從“低三下四”,到挺起腰桿,豐田用時20年。之后的20年,演繹的,則是從挺起腰桿到平起平坐的故事。直至1980年,豐田再度主動提出合作案,這一次是以完全不同的條件在美國設廠。

“上一次是以‘敬請指教’的態度要求福特指示小汽車生產。這一次則是‘讓我們來教導你們’的態度,賓主地位完全顛倒。”追溯這段祛下心結的歷史,豐田英二晚年不禁感嘆:世間事本無恒常,每20年便有一次大變動。

以“豐田法則”為鑒,每20年,汽車產業將有一次大變動。這么算,2020年,又是一輪新20年的起點。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方县| 黄山市| 额尔古纳市| 耒阳市| 塔城市| 平阴县| 金阳县| 深州市| 肃南| 叙永县| 洪湖市| 恩施市| 万全县| 合水县| 华宁县| 如东县| 志丹县| 大冶市| 景洪市| 汉中市| 舟山市| 湘乡市| 平昌县| 顺义区| 富川| 东阳市| 广饶县| 苏尼特右旗| 东山县| 内黄县| 会泽县| 长武县| 红安县| 元氏县| 东安县| 五常市| 丹寨县| 霍山县| 碌曲县| 上犹县| 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