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年輕人追捧的滑板,盡頭是教培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年輕人追捧的滑板,盡頭是教培

教練,我想學Ollie。

文|藍媒匯 伊柒

“今天滑嗎?”

“沖!”

連綿幾日的雨水終于告一段落,張璇興奮的在滑板群里詢問晚上有沒有一起玩滑板的,“有的地方還沒干,不過問題不大。”

2019年,看完騰訊制作的滑板綜藝《極限青春》后,喜歡王一博的張璇入坑了滑板,到現在已經玩了快三年。

“當時和幾個朋友一塊開始玩的。這兩年人明顯比之前多了,附近廣場上每天晚上都有人滑,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近幾年,滑板成了備受Z世代關注的內容之一,張璇的偶像王一博還成了中國滑板運動推廣大使。在小紅書搜“滑板”,相關的筆記已有近90萬篇,其中既有大佬pro們的風格板片,也不乏一些萌新記錄自己的入坑進度,或者把精致的板面當做道具凹造型發擺拍,熱度遠超討論度頗高的飛盤等運動;B站的每周必看和熱門中,Vans和Supreme等品牌簽約滑手的混剪,以及手工耿等up主以滑板為主題的創作也數次登榜,獲得了超過百萬的播放量。

這項讓年輕群體重回街頭的運動,漸漸形成了一種潮流。李寧、安踏等國潮品牌也相繼通過品牌板片、滑手聯名款等形式,圍繞滑板展開了包括服裝、鞋帽在內的一系列宣發。

和飛盤、騎行、露營一樣,又一片年輕市場正在擴張。關于滑板的一切都“看上去很美”,但從業者們卻沒有很樂觀。

“滑板從來就不是好生意”

周日晚八點,李聞所在的滑板公園本周最后一節課結束了,學員們走出場地滑向遠處一片暮色,但李聞的工作還沒完:“教練們咱一會兒開個會小結一下,再說說后面跟暑假的安排,辛苦大家。”

排完下周的課和班表之后,李聞拿了兩瓶水坐在U池邊,說起了自己的板場。

自從一年前板場建好,和幾位本地的滑手一起做滑板培訓開始,李聞周末的時間就變得越來越少了。課程從早晨九十點鐘開始一直排到傍晚。學員越來越多,教練、場地和時間都很緊張。

而幾年前,這樣的景象并不多見。

2012年,大學畢業沒多久的李聞懷著一腔孤勇在街里開了一家板店。但在當時,滑板并不是一項被大眾接納的運動。

“小混混嘛”,李聞回憶道,“當時很多人就是這么想的,最早那會兒你穿個帽衫在街上,可能都顯得奇怪,也沒有多少人玩滑板,更別提生意了。”

他和很多一起玩板的朋友聊過,不少人都說“開滑板店是個夢想”,但現實就是現實,有時店里一個月的利潤,算下來還不及普通人老老實實上班拿的工資。

那會兒,李聞需要靠副業來支撐主業。“以前搞過無人機航拍,掙點外快,有時候比開店掙得還多些。”

而在2019年年末,疫情、奧運、出行……這幾個過去從未有過關聯的標簽,意外推動了滑板在國內的擴圈。

“日本得到了奧組委的批準,頭一回把滑板運動放到奧運會了,后續的話,滑板這個項目可能會一直有”,另一家板店的主理人陳釗向AI藍媒匯(ID:lanmeih001)解釋到,“奧運代表了一種認可,對于滑板運動來說算是推廣和發展吧,它更頻繁地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

“(19年之前)滑板實際上只是一個特別特別小眾的運動,之后的話整個行業大體上就靠做教培和開網店了,線下培訓,線上網店。”

但銷量的增加并不意味著生意就好做了,線上銷量提高,代價是實體店的利潤幾乎清零。

“我的店在商場里的,其他兩家基本都因為疫情倒閉了。以前好的時候一天賣十塊板,現在賣個三四塊就很不錯了”,廬陵制燥滑板店店主大雄說,“還都是靠我在網絡平臺的流量帶來的人,網店和實體店的利潤基本82開。”

在線下、線上都開設了店鋪的Journey滑板店主一宇,同樣感受到了疫情帶來的變化。“這幾年很多人沒什么事情干,就想接觸些新型體育運動或者健身運動。大家逐漸開始重視了,加上現在很多媒體平臺都在推滑板,滑板的內容更容易被看見,玩滑板的就人多了,和20年初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滑板銷量突然增加一樣。我在北海的實體店偶爾會有粉絲來,但不會很多,收入的話線上(占比)接近十吧。”

為了給門店引流,一宇在B站等平臺制作了多期和自己滑板經歷相關的視頻,近期的整活兒系列“方便面滑板”一度登上“每周必看”,Journey板店在淘寶排名中也一直穩定在前二。但一宇直言,Top2只是粉絲回購率比較高,純銷售可能前10都沒有。店里主營的滑板配件利潤很低:“行業卷的厲害,滑板那些利潤都是很透明的,量走得也沒有多少。我這邊員工數量不多,租金也不是很高,所以還能維持。”

“滑板不做培訓,很少有好做的。”

教培的藍海與紅海

在陳釗看來,做教培已經成了滑板行業的一個共識。

“我認識的一個在一線城市做教培的滑板店,他們的課程是280元一節,還是優惠之后的價格。一節課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十節課起報。”也就是說,每個學員的報名費是2800元起,折算成銷售,一期課程等于十套滑板的利潤。

更為可觀的是,滑板的課時和裝備,一定是同步消耗的——一些熱情很高的學員,周末和寒暑假每天上兩、三個課時都很正常。假期班幾天開一次,兩周不到的時間一個學員即可完成一期培訓。而滑板在練習過程中裝備的磨損(板面、輪子、軸承等等),也會隨著練習的難度、頻率而增加。

“一節課5-10個學員,假期期間一天開6-8節課,一天就有幾十個學員上課。一塊滑板的壽命周期應該是三個月,長板的壽命周期應該是五個月,上課練得勤或者比較狠會更短。“

培訓的利潤,對于傳統銷售來說幾乎算是降維打擊——受限于滑板運動本身的街頭、極限運動屬性,以及和熱門大眾體育(足籃乒羽等)相比更高的裝備價格,滑板運動的門檻和風險勸退了不少的初學者,導致滑板裝備的復購率非常低。

而教培的優勢就在于商品和服務捆綁且同時消耗。在有教練指導的情況下,滑板的入門基礎動作并不復雜,但后續項目的難度跨度會越來越大,學習、練習后期的任何一項都會消耗多個課時。而在這一周期中,如果有裝備的損耗,學員往往會選擇在該板店再次購買。

“比起單賣滑板,這個回報周期是非常恐怖的”,陳釗說。

圖源/D15滑板公園

根據天津市某家滑板店的數據統計,2020全年門店滑板銷售額為367,951元,同比2019年增長113.4%。截止2022年六月底,半年多的時間里滑板銷售額已經達到550,121元,和2019年同時期相比增長了436.1%。

2017年,這家門店開設了滑板相關的培訓課程,將滑板銷售與培訓課進行優惠組合。在2019年之前,課程群的人數不到200人,現在四個群里已有超過850位學員,而且經常需要拼手速才能搶到名額——學員多而課程少,滑板培訓是一片供小于求的市場。

“現在還沒到爭搶學員的時候,缺的是教練。”李聞在排暑期課程時,談了好幾次教練不夠的問題。

“教練這個事兒有些尷尬,也是因為滑板運動本身比較特殊——足球、籃球甚至是輪滑,都是可以一帶多的,一個教練可以帶十個十五個孩子,但是滑板不一樣,你也知道滑板沒法一起玩,不是擠不擠的問題,沒法練,也不安全。”

李聞的板場雖然只有一塊場地,但好在足夠大,一節課有好幾個教練同時分散開去帶,基本全程盯著。

”后面的暑期會有點麻煩。學員扎堆,課程會連著多半天的時間,這一行(滑板教練)又沒有多少全職,教練和課程的時間需要碰,本身玩滑板的說實話就那么多,有些只是會一點點而已。而且你知道——會滑不一定會教。因為教練人少,時薪開的不會很低,人多了也是成本。”

另一個問題同樣現實——缺錢,啟動資金。

李聞說,以自己的板場為參考,一個板場的建設成本大約在幾十萬到一百多萬在之間浮動:“板場本身需要的面積就不小,差不多四分之一個足球場左右。內部的地面也要平整結實,板場的地形道具、器材和倉儲用的貨架,因為市場相對較小一般也都要定制,單項的價格不會低于萬元。”

“南方要好些,上海或者廣州那邊,有不少愿意投錢建板場的。建好之后他們能拉來國內像沸點、DBH或者國際上Vans這種知名度高的品牌來贊助活動來回本,這點北方很多城市比不了。現在教練各個地方應該都比較缺,等到幾年后滑板如果真的能進一步破圈,滑板的從業者多了,可能板場會成為下一個稀缺資源。”

談及自己板場目前的經營和下一步的計劃,李聞坦言不確定性很多,他只希望疫情別再反復,暑假的課程能順利做起來。

“運動培訓在大家看來不是一個很新的東西,不過滑板的市場還在發展,盡管不快。”比起以前,教培確實拉起了李聞的生意,“和不少主理人一樣,我們都是和滑板早有交集,開始和堅持的理由,大部分也就是因為喜歡。至于生意,即使只在運動里面看,相對而言滑板也不見得是一個T0選擇。”

畢竟,滑板的門檻、成本、風險都很難降低。相比其他運動,滑板的受眾群體再大,也很難成為下一個飛盤或者露營。

*備注:文中張璇、李聞、陳釗、大雄、一宇均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年輕人追捧的滑板,盡頭是教培

教練,我想學Ollie。

文|藍媒匯 伊柒

“今天滑嗎?”

“沖!”

連綿幾日的雨水終于告一段落,張璇興奮的在滑板群里詢問晚上有沒有一起玩滑板的,“有的地方還沒干,不過問題不大。”

2019年,看完騰訊制作的滑板綜藝《極限青春》后,喜歡王一博的張璇入坑了滑板,到現在已經玩了快三年。

“當時和幾個朋友一塊開始玩的。這兩年人明顯比之前多了,附近廣場上每天晚上都有人滑,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近幾年,滑板成了備受Z世代關注的內容之一,張璇的偶像王一博還成了中國滑板運動推廣大使。在小紅書搜“滑板”,相關的筆記已有近90萬篇,其中既有大佬pro們的風格板片,也不乏一些萌新記錄自己的入坑進度,或者把精致的板面當做道具凹造型發擺拍,熱度遠超討論度頗高的飛盤等運動;B站的每周必看和熱門中,Vans和Supreme等品牌簽約滑手的混剪,以及手工耿等up主以滑板為主題的創作也數次登榜,獲得了超過百萬的播放量。

這項讓年輕群體重回街頭的運動,漸漸形成了一種潮流。李寧、安踏等國潮品牌也相繼通過品牌板片、滑手聯名款等形式,圍繞滑板展開了包括服裝、鞋帽在內的一系列宣發。

和飛盤、騎行、露營一樣,又一片年輕市場正在擴張。關于滑板的一切都“看上去很美”,但從業者們卻沒有很樂觀。

“滑板從來就不是好生意”

周日晚八點,李聞所在的滑板公園本周最后一節課結束了,學員們走出場地滑向遠處一片暮色,但李聞的工作還沒完:“教練們咱一會兒開個會小結一下,再說說后面跟暑假的安排,辛苦大家。”

排完下周的課和班表之后,李聞拿了兩瓶水坐在U池邊,說起了自己的板場。

自從一年前板場建好,和幾位本地的滑手一起做滑板培訓開始,李聞周末的時間就變得越來越少了。課程從早晨九十點鐘開始一直排到傍晚。學員越來越多,教練、場地和時間都很緊張。

而幾年前,這樣的景象并不多見。

2012年,大學畢業沒多久的李聞懷著一腔孤勇在街里開了一家板店。但在當時,滑板并不是一項被大眾接納的運動。

“小混混嘛”,李聞回憶道,“當時很多人就是這么想的,最早那會兒你穿個帽衫在街上,可能都顯得奇怪,也沒有多少人玩滑板,更別提生意了。”

他和很多一起玩板的朋友聊過,不少人都說“開滑板店是個夢想”,但現實就是現實,有時店里一個月的利潤,算下來還不及普通人老老實實上班拿的工資。

那會兒,李聞需要靠副業來支撐主業。“以前搞過無人機航拍,掙點外快,有時候比開店掙得還多些。”

而在2019年年末,疫情、奧運、出行……這幾個過去從未有過關聯的標簽,意外推動了滑板在國內的擴圈。

“日本得到了奧組委的批準,頭一回把滑板運動放到奧運會了,后續的話,滑板這個項目可能會一直有”,另一家板店的主理人陳釗向AI藍媒匯(ID:lanmeih001)解釋到,“奧運代表了一種認可,對于滑板運動來說算是推廣和發展吧,它更頻繁地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

“(19年之前)滑板實際上只是一個特別特別小眾的運動,之后的話整個行業大體上就靠做教培和開網店了,線下培訓,線上網店。”

但銷量的增加并不意味著生意就好做了,線上銷量提高,代價是實體店的利潤幾乎清零。

“我的店在商場里的,其他兩家基本都因為疫情倒閉了。以前好的時候一天賣十塊板,現在賣個三四塊就很不錯了”,廬陵制燥滑板店店主大雄說,“還都是靠我在網絡平臺的流量帶來的人,網店和實體店的利潤基本82開。”

在線下、線上都開設了店鋪的Journey滑板店主一宇,同樣感受到了疫情帶來的變化。“這幾年很多人沒什么事情干,就想接觸些新型體育運動或者健身運動。大家逐漸開始重視了,加上現在很多媒體平臺都在推滑板,滑板的內容更容易被看見,玩滑板的就人多了,和20年初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滑板銷量突然增加一樣。我在北海的實體店偶爾會有粉絲來,但不會很多,收入的話線上(占比)接近十吧。”

為了給門店引流,一宇在B站等平臺制作了多期和自己滑板經歷相關的視頻,近期的整活兒系列“方便面滑板”一度登上“每周必看”,Journey板店在淘寶排名中也一直穩定在前二。但一宇直言,Top2只是粉絲回購率比較高,純銷售可能前10都沒有。店里主營的滑板配件利潤很低:“行業卷的厲害,滑板那些利潤都是很透明的,量走得也沒有多少。我這邊員工數量不多,租金也不是很高,所以還能維持。”

“滑板不做培訓,很少有好做的。”

教培的藍海與紅海

在陳釗看來,做教培已經成了滑板行業的一個共識。

“我認識的一個在一線城市做教培的滑板店,他們的課程是280元一節,還是優惠之后的價格。一節課是一個半小時左右,十節課起報。”也就是說,每個學員的報名費是2800元起,折算成銷售,一期課程等于十套滑板的利潤。

更為可觀的是,滑板的課時和裝備,一定是同步消耗的——一些熱情很高的學員,周末和寒暑假每天上兩、三個課時都很正常。假期班幾天開一次,兩周不到的時間一個學員即可完成一期培訓。而滑板在練習過程中裝備的磨損(板面、輪子、軸承等等),也會隨著練習的難度、頻率而增加。

“一節課5-10個學員,假期期間一天開6-8節課,一天就有幾十個學員上課。一塊滑板的壽命周期應該是三個月,長板的壽命周期應該是五個月,上課練得勤或者比較狠會更短。“

培訓的利潤,對于傳統銷售來說幾乎算是降維打擊——受限于滑板運動本身的街頭、極限運動屬性,以及和熱門大眾體育(足籃乒羽等)相比更高的裝備價格,滑板運動的門檻和風險勸退了不少的初學者,導致滑板裝備的復購率非常低。

而教培的優勢就在于商品和服務捆綁且同時消耗。在有教練指導的情況下,滑板的入門基礎動作并不復雜,但后續項目的難度跨度會越來越大,學習、練習后期的任何一項都會消耗多個課時。而在這一周期中,如果有裝備的損耗,學員往往會選擇在該板店再次購買。

“比起單賣滑板,這個回報周期是非常恐怖的”,陳釗說。

圖源/D15滑板公園

根據天津市某家滑板店的數據統計,2020全年門店滑板銷售額為367,951元,同比2019年增長113.4%。截止2022年六月底,半年多的時間里滑板銷售額已經達到550,121元,和2019年同時期相比增長了436.1%。

2017年,這家門店開設了滑板相關的培訓課程,將滑板銷售與培訓課進行優惠組合。在2019年之前,課程群的人數不到200人,現在四個群里已有超過850位學員,而且經常需要拼手速才能搶到名額——學員多而課程少,滑板培訓是一片供小于求的市場。

“現在還沒到爭搶學員的時候,缺的是教練。”李聞在排暑期課程時,談了好幾次教練不夠的問題。

“教練這個事兒有些尷尬,也是因為滑板運動本身比較特殊——足球、籃球甚至是輪滑,都是可以一帶多的,一個教練可以帶十個十五個孩子,但是滑板不一樣,你也知道滑板沒法一起玩,不是擠不擠的問題,沒法練,也不安全。”

李聞的板場雖然只有一塊場地,但好在足夠大,一節課有好幾個教練同時分散開去帶,基本全程盯著。

”后面的暑期會有點麻煩。學員扎堆,課程會連著多半天的時間,這一行(滑板教練)又沒有多少全職,教練和課程的時間需要碰,本身玩滑板的說實話就那么多,有些只是會一點點而已。而且你知道——會滑不一定會教。因為教練人少,時薪開的不會很低,人多了也是成本。”

另一個問題同樣現實——缺錢,啟動資金。

李聞說,以自己的板場為參考,一個板場的建設成本大約在幾十萬到一百多萬在之間浮動:“板場本身需要的面積就不小,差不多四分之一個足球場左右。內部的地面也要平整結實,板場的地形道具、器材和倉儲用的貨架,因為市場相對較小一般也都要定制,單項的價格不會低于萬元。”

“南方要好些,上海或者廣州那邊,有不少愿意投錢建板場的。建好之后他們能拉來國內像沸點、DBH或者國際上Vans這種知名度高的品牌來贊助活動來回本,這點北方很多城市比不了。現在教練各個地方應該都比較缺,等到幾年后滑板如果真的能進一步破圈,滑板的從業者多了,可能板場會成為下一個稀缺資源。”

談及自己板場目前的經營和下一步的計劃,李聞坦言不確定性很多,他只希望疫情別再反復,暑假的課程能順利做起來。

“運動培訓在大家看來不是一個很新的東西,不過滑板的市場還在發展,盡管不快。”比起以前,教培確實拉起了李聞的生意,“和不少主理人一樣,我們都是和滑板早有交集,開始和堅持的理由,大部分也就是因為喜歡。至于生意,即使只在運動里面看,相對而言滑板也不見得是一個T0選擇。”

畢竟,滑板的門檻、成本、風險都很難降低。相比其他運動,滑板的受眾群體再大,也很難成為下一個飛盤或者露營。

*備注:文中張璇、李聞、陳釗、大雄、一宇均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都市| 晋江市| 岳阳市| 桦甸市| 石家庄市| 板桥市| 尼木县| 平安县| 始兴县| 鄂尔多斯市| 安吉县| 黔西县| 长葛市| 红原县| 宁陕县| 门源| 常熟市| 南雄市| 鲁甸县| 敦化市| 湖北省| 陆川县| 平武县| 盐亭县| 海丰县| 黄梅县| 修文县| 九龙坡区| 巩留县| 板桥市| 晴隆县| 成武县| 武汉市| 望城县| 靖边县| 伊宁县| 尚志市| 和林格尔县| 建昌县| 登封市|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