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筷玩思維 陳富貴
筷玩思維近日通過企查查數據發現,“信息科技”詞條在2021年增加了100萬家企業,對比2019年新增的78.9萬家,可見疫情后“信息科技類”企業的新增非常迅猛,此外,“數字化”、“信息化”、“信息科技”、“科技股份”、“信息技術”這類企業詞條的數據總量在疫情后也均有明顯的增長,在有著數百萬門店的餐飲業,與之對應的數字化服務商(包括非餐飲數字化服務商)的增量之大實在令人驚訝。
在這么大的盤子下,這也給餐飲企業在發展時篩選合適的數字化友商留下一個大問題:如何選擇數字化服務商?什么樣的數字化服務商更適合餐飲門店?又換句話來說,為餐飲業提供服務的數字化服務商真的都懂“餐飲數字化”這個事兒嗎?
對于上述問題,我們對餐飲數字化領域做了系列觀察,本篇文章將篩選幾個知名的數字化服務商、對它們各自的特性進行分析。通過探尋數字化企業與餐飲業之間的關系、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什么樣的數字化企業在宏觀方面更適合中國餐飲業?
當然,餐飲不屬于標準化行業,我們很難選出一個真正的王,但通過深入數字化行業,我們或許可以看明白這個行業下不同數字化企業的發展路徑及發展特點,同時我們從餐飲業的角度出發,也讓數字化企業看到餐飲品牌的深層需求,簡單說,這是一篇利于餐飲業和餐飲數字化行業的綜合分析文章。
平臺型、獨立第三方、細分領域,對于這三類數字化企業,餐飲品牌如何選?
在知名度較廣的餐飲數字化企業下,我們篩選了三類企業,分別是:平臺型的“美團收銀”、(阿里)“客如云”;拿了很多融資,但總體還保持獨立話語權的“嘩啦啦”、“天財商龍”、“奧琦瑋”;不做大而全,專攻細分市場的“非碼”、“慧運營”。
1)平臺型數字化服務商——價格便宜,更適合沒有大夢想的單店
美團收銀的平臺屬性很明顯,它甚至不過是一個商標而已,再從功能來看,美團收銀更多服務的是單店,主要解決外賣、堂食點餐、團購引流等門店需求,而且美團收銀是軟硬件一體化的,要和美團收銀合作,就得軟硬件一起購買。
由于對標的是小商家且有銷售硬件的需求,美團收銀甚至在電商平臺開了硬件旗艦店。平臺化的優劣勢都很明顯,美團收銀可以和美團點評、美團支付等打通,但產品問題的一對一服務一直被餐飲商家吐槽。又或者說,美團收銀更多是美團與餐飲業深入鏈接的一個平臺化工具而已。
客如云的發展可以說是一路坎坷,從最早的資本明星企業,再到股權質押,最后并購入阿里。從官網來看,客如云很像一家亟需加盟商的快招企業,頁面一直有無法關閉且極為占據空間的“在線客服”。客如云的功能和美團收銀差不多,同樣是軟硬件一體,解決的是門店點餐出餐收銀等方面的門店管理。
客如云依托于阿里平臺,其打通了淘寶、口碑、高德地圖、支付寶、餓了么。此外,客如云成立于2012年,在早前餐飲數字化的補貼大戰下擁有了不少小餐飲品牌,目前服務商家的總數超過了60萬,其中雖然也有連鎖企業,但總體還是小餐飲客戶居多。
2)獨立第三方數字化服務商——解決方案高級且全面,更適合連鎖餐企
嘩啦啦、天財商龍、奧琦瑋都是老牌數字化企業,它們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比如都成立于2010年之前,又都拿了很多輪的融資,部分有共同的投資方,甚至都同樣有服務于餐飲全業態的能力。在線下服務方面,嘩啦啦和天財商龍都在全國各大省會、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建立了“分公司”,而奧琦瑋也在不同城市有自己的“城市合伙人”。
可以說,嘩啦啦、天財商龍、奧琦瑋這三家企業統一了中國連鎖餐飲數字化領域的江山,它們擁有中國餐飲業最多的連鎖客戶。
其中,嘩啦啦的綜合實力較強,在《餐飲SaaS服務商滿意度調查報告》中,嘩啦啦綜合滿意度居于行業首位。在2021年《胡潤中國餐飲連鎖企業投資價值榜TOP50》中,有超過30家企業是嘩啦啦的客戶。嘩啦啦目前簽約的餐飲商戶超40萬家,其中連鎖客戶占比為82%,能達成這樣的成績,這主要是嘩啦啦一直致力于為餐飲企業提供一體化、全鏈路餐飲SaaS解決方案。從餐飲門店到整個餐飲供應鏈,嘩啦啦的產品已覆蓋餐飲全業態、全業務環節。
天財商龍的特色是服務,可選標準、銀牌、金牌這三類服務,不止服務人員和技術人員,甚至CEO也會經常到餐飲門店去交流和溝通。天財商龍成立于1998年,在餐飲數字化領域擁有超20年的沉淀,其致力于餐飲數字化的一站式閉環整體解決方案,業態上主要專攻于正餐,服務的10萬+企業有超60%是正餐品牌。
2021年發布了《餐飲行業數字化升級白皮書》的奧琦瑋依托于“運營管理平臺、資源管理平臺、數智支撐平臺”這三大業務體系畫出了餐飲門店從剛創立到成為餐飲巨頭要走的全數字化轉型戰略路線圖,專業化的產品理念使得奧琦瑋在全國范圍內服務的餐飲連鎖企業門店數超過17萬家,有許多連鎖百強企業也是奧琦瑋的客戶。
3)細分領域數字化服務商——從產品功能的角度解決細分領域問題
一些企業則選擇后退一步、專攻細分領域,這也讓它們擁有了一定的市場地位。
非碼成立于2014年、一直專注于線下消費場景,以操作平臺的方式,將線下門店升級為“智慧門店”,主要產品形式是小程序,其有開個店、智能錢包、碼上推等運營服務產品。非碼雖然是數字化企業的后生,但它也擁有星巴克、麥當勞、全家等300多個連鎖品牌客戶。
慧運營將連鎖品牌門店管理解決方案分為管錢管貨的甩手掌柜、管人管事的慧運營、數據服務的睿博云,其主要專注于門店管理,更多服務于連鎖加盟品牌,服務總門店數超過15萬家。
綜上所述,從解決方案來看,美團收銀、客如云、非碼、慧運營立足于扎根門店,通過產品來解決門店的數字化運營管理事務;嘩啦啦、天財商龍、奧琦瑋則早早跳過了產品階段,它們可以從全產品、全業務、全品類的精細化和專業化的角度為餐飲品牌提供數字化全鏈路、全圖景解決方案。
簡單來說,如果只是單店,只想解決開店數字化這個事兒,那么可以選擇前者,而傾向于品牌化、集團化發展,那么后者就是最好的選擇。
基因不同無法競爭,餐飲數字化行業的未來還看獨立第三方數字化企業
在平臺型和非平臺型的數字化企業,我們可以先來關注話語權的不同。平臺型的企業在某種程度上是平臺的工具,服務于平臺戰略,較難關注到產品發展和客戶服務。獨立第三方相對更有時間、資源去關注并深挖餐飲行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1)2C基因和2B基因有著根本的差異
平臺型更多屬于2C的基因,比如它們會通過降低費率、扣點、甚至排名來吸引商戶,流量賦能確實很誘人,但餐飲業本身及餐飲數字化行業更多還是屬于2B的基因,在側重點方面,2B的數字化服務商眼里看到的并不是顧客和流量,而是餐飲企業自身,由此它們傾向于幫餐飲門店降本提效、優化管理水平。
一方面是流量思維,另一方面是內功思維,2C和2B在基因方面有本質差異。
餐飲企業需要更多的流量還是更多的內功?我們在行業也看到了很多秉承流量思維的品牌,但隨著時間,這些品牌都會消亡于市場,流量思維只適用于平臺本身,而無法支撐餐飲企業走向遠方,餐飲品牌本質上的發展需求和成長屬性更是決定了講究實力才有未來,基于這個角度,我們更看好餐飲數字化服務商能夠將目光放在餐飲企業本身,以提高餐飲企業數字化水平的角度服務于餐飲業。
此外,以產品為中心還是以客戶為中心,路徑也都不一樣,比如平臺戰略的2C邏輯不是客戶想要什么,而是平臺想賣給客戶什么。美團靠補貼起家,講究的不是性價比而是更低價,由于平臺邏輯限制,美團收銀同樣不屬于性價比而是更低價。
有從業者指出,美團和阿里在收銀方面打價格戰,它們利于餐飲業的地方在于把一套數字化系統從此前的百來萬降到了幾千、幾萬,但不利的一面在于低客單限制了自身發展,其產品沒有服務屬性,更沒有成長屬性,餐飲品牌如果從單店用平臺型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做大了基本都得換新的數字化服務商。
比如五爺拌面早前用的是客如云的系統,在十幾家之后就換成了嘩啦啦,目前它一千多家店還在用嘩啦啦的系統。階段不同,自然適應的數字化企業也不同,綜合來看,餐飲數字化行業的未來其實還得靠嘩啦啦、天財商龍、奧琦瑋這些頭部企業。
2)頭部餐飲企業的數字化市場漸成定局,餐飲數字化戰局隱隱有走向腰部的跡象
在提高餐飲企業發展的內功方面,嘩啦啦、奧琦瑋、天財商龍都有大量案例。據《最受餐飲人信賴的數字化服務平臺滿意度調查報告》表明,在最能幫餐飲企業盤活數據、改善經營方面,嘩啦啦的市場聲量更高一些。
從具體數據來看,嘩啦啦目前服務于40萬餐飲商家,連鎖客戶比例達到82%,從客戶量級、客戶質量以及業態多樣化方面,嘩啦啦確實有明顯的優勢。
發展到了當下,連鎖餐飲企業的數字化需求鮮有空白,頭部餐飲企業的數字化之爭大多已成定局,目前服務于頭部連鎖餐飲企業的嘩啦啦、奧琦瑋等都有凝望腰部連鎖客戶的情景,擁有海量頭部餐飲客戶的數字化經驗沉淀,嘩啦啦在腰部及以下連鎖餐飲企業的服務能力方面或許會更有價值。
什么樣的數字化服務商更適合餐飲業?
最后我們回到餐飲業的角度,以使用者的邏輯來分析。
1)在當下餐飲數字化行業,產品和服務依然是一項重要的能力
產品是一項成本,這無需多言,但優質的服務也會是一項大成本,況且也不是所有數字化企業都有能力提供優質的服務,比如平臺型數字化企業由于走了低價路線,它們就難以做到優質的服務。
不過并不見得更多的服務就更好,比如正餐有更多的服務,但更好的體驗應該是沒有服務、不需要服務也能讓顧客吃得開心。對于餐飲老板來說,他們更愿意將時間花在門店、花在顧客身上。服務要素固然重要,但相應的服務理念也需要好好思考,將服務高于產品,又或者將服務產品化,這都是不同的路徑。
在產品的角度之外,天財商龍很早就提出了服務這個概念,甚至還把服務放到了官網上,不僅為服務設置了層級,還將服務的濃度與產品方案直接掛鉤,技術人員、客服、公司高管都參與到服務流程中,可見天財商龍主要是以“人”的角度來做服務。
從根本上看,服務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我們也似乎可以認為因為產品存在問題,所以才更講究服務,但或許“優質的產品+優質的服務”也是一對雙向飛輪。
在產品和服務的理念上,嘩啦啦也早早提出數字化解決方案應該簡單化、一體化、職能化,甚至再到服務產品化、專家產品化。
據筷玩思維了解,嘩啦啦很強調咨詢服務產品化的方向,希望將專家的經驗植入到產品中,嘩啦啦目前也在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以滿足目前階段企業的服務需求。
2)基于餐飲業的多樣化,一體化、科技樹重要性不可忽視
總體來說,餐飲是一個非標行業,行業品牌發展水平和發展愿景基本參差不齊且各有差異,比如一個大的餐飲集團可能會涉及到多個不同的餐飲品類,一個餐飲集團旗下也會有處在多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品牌,所以,餐飲品牌在數字化解決方案方面基本也是非標的,比如有些餐飲企業傾向于自研私有化的數字化方案,而有些餐飲企業基本也會用2-3家及以上不同的餐飲數字化解決方案,當然也有一些餐飲企業持續和一家數字化友商長期合作。
但無論如何,一體化的價值正在凸顯,經營全環節的數據打通、沉淀,這是經營進階的重要基礎。另外,服務商如何將平臺沉淀的大量“最佳實踐”轉化為生產力,從而更好地指導中小型餐飲企業成長,這已經逐步成為服務商制勝的關鍵點。各大頭部服務商都在著力打造“經營路線圖”或“科技樹”。
以嘩啦啦為例,2021年嘩啦啦在全國建立了23個賦能中心,2022年也以“進攻”為發展關鍵詞,擴張步伐進一步加速,相關負責人在一次采訪中提到,“在服務了多業態、多管理模式、多規模的客戶后,嘩啦啦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逐步完善出了一棵‘科技樹’,可以幫助不同規模、不同業態餐飲企業規劃發展路徑,這也是嘩啦啦‘進攻’的底層邏輯”。
結語
在數字化服務商的角度,我們選取了美團收銀、客如云、非碼、慧運營、嘩啦啦、天財商龍、奧琦瑋這七家企業,但它們的路徑和格局是不同的,有的停留在工具的角度,有的已經升維到品牌思想的高度了。不能忽略的是,餐飲數字化行業其實已經走過了搶奪市場占有率的初級階段,在當下,理念比產品更重要。
當然,餐飲業太大了,什么樣的數字化企業更適合餐飲業,這其實沒有標準選擇,也不會有唯一的答案。
如果只是單店,也沒有發展連鎖的夢想,僅僅想要一個便宜的數字化工具,那么美團收銀、客如云等或許是一個好選擇,而如果想要發展連鎖,那么嘩啦啦、天財商龍、奧琦瑋就是一個好的選擇,單就解決方案而論,目前天財商龍在正餐領域更有優勢。
對于多品類、多品牌、多業態的連鎖餐飲巨頭和餐飲集團,擁有全鏈路、科技樹、強大中臺的嘩啦啦或許是一個較為優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