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于淼
6月30日早間,天齊鋰業(002466.SZ)發布公告宣布,公司計劃自6月30日至7月6日期間在全球發售約1.64億股H 股,其中,香港發售股份約為1641.24萬股,約占全球發售總數的10%;國際發售約為1.48億股,約占全球發售總數的90%,發行價區間為69.00港元至82.00 港元,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134.48億港元,或將成為港股今年最大一筆IPO。
6月30日,天齊鋰業A股收盤價為124.8元/股,由此計算,港股發行的最低價為A股現價的47%。
天齊鋰業同時披露了H股招股書,此前備受關注的基石投資者名單揭曉。
除已經公布的首位基石德方納米(300769.SZ)之外,市場猜測的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創新航”)和LG Chem, Ltd(下稱“LG化學”)也位列其中,此外還有中國太保(601601.SH)、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能投(01713.HK)及金山(香港)國際礦業有限公司,按發售價69港元計算,七家公司合計認購天齊鋰業H股7105.04萬股,總投資金額為49.03億港元。
二級市場方面,6月30日收盤,天齊鋰業股價報收124.80元,上漲1.63%,最新市值約為1843.30億元。
長協合作方成基石投資者
事實上,天齊鋰業潛在基石投資者早露端倪。
6月27日,天齊鋰業首家基石投資者揭開面紗。德方納米官宣,擬使用自有資金不超過1.60億美元(包括經紀傭金、香港聯合交易所交易費及證監會交易費等),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認購天齊鋰業在聯交所的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并擬與天齊鋰業、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及招銀國際融資有限公司共同簽署《基石投資協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德方納米此次官宣的三天前,天齊鋰業才剛披露其全資子公司成都天齊鋰業有限公司(下稱“成都天齊”)與德方納米的長協合作。
根據天齊鋰業6月24日的公告,成都天齊與德方納米達成碳酸鋰產品的供需交付計劃,雙方約定在 2022年7月至2024年12 月期間,由賣方成都天齊根據買方德方納米的需求分批次交付,銷售單價按照雙方約定的定價機制執行;此外,買賣雙方將于每月30 號前以郵件或訂單的方式確定下個月的交貨數量,并允許在合同約定的年度總供貨量出現 20%下浮偏離。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德方納米官宣參與天齊鋰業H股發行的同一日,天齊鋰業披露了與LG化學的長協合作,這也引發了市場對LG化學或也有望參與天齊鋰業H股發行的猜測。
6月27日晚間公告顯示,成都天齊與LG化學簽署了氫氧化鋰購銷合同,雙方約定自 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6年12月31日,由成都天齊向 LG 化學銷售單水氫氧化鋰,銷售數量按照合同的約定,并由賣方根據買方需求分批次交付,銷售單價按照雙方約定的定價機制執行。
此外,還有投資者聯想到更早前同樣與天齊鋰業簽署過長協合同的中創新航。
今年5月初,中創新航曾與天齊鋰業于簽署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雙方約定就電芯及電池材料、新材料、鋰鹽、鋰礦等領域開展共同投資、合作研發等多領域的合作;同時該公司還與天齊鋰業子公司成都天齊簽署了《碳酸鋰供應框架協議》,約定自2022年6月至12月,由成都天齊向其銷售電池級碳酸鋰。
時至今日,天齊鋰業終于揭曉答案,三家長協合作公司都成為了該公司H股基石投資者。
值得一提的是,德方納米、LG化學和中創新航均為天齊鋰業下游企業,分別由天齊鋰業為其提供碳酸鋰、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
其中,德方納米的核心業務包括納米碳酸鐵鋰、磷酸鐵錳鋰及鋰補充劑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電動汽車、儲能及消費電子領域;中創新航主要從事電動汽車(EV)電池及儲能系統(ESS)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LG化學則以石油化工產品、先進材料及生命科學為主營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天齊鋰業與三家下游客戶企業的深度綁定,有利于保證該公司渠道和長期價格的穩定。
此前沖刺港股曾遭暫停
公開資料顯示,天齊鋰業是以鋰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業,于2010年登陸深交所,主營業務涵蓋鋰產業鏈的關鍵階段,包括硬巖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以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
財務數據方面,雖然天齊鋰業在2021年和今年一季度都有不錯的業績表現,但從該公司近五年的業績情況來看,其盈利能力并不穩定,且負債壓力較大。
據同花順數據,天齊鋰業在2017至2021分別實現營收54.70億元、62.44億元、48.41億元、32.39億元和76.63億元,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40.09% 、14.16% 、-22.48%、-33.08%和136.56%;分別實現凈利潤為21.45億元、22.00億元、 -59.83億元、-18.34億元和20.79億元,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41.86% 、2.57% 、-371.96%、69.35%和213.37%;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0.39%、73.26%、80.88%、82.32%和58.90%。
今年一季度,天齊鋰業分別實現營收和凈利潤為52.57億元和33.28億元,同比大增481.41%和1442.65%,資產負債率為51.85%。
此前曾有業內人士分析,天齊鋰業負債壓力較大與其近幾年大手筆收購礦權有很大關聯,而赴港上市或有助于該公司緩解債務壓力,但港股投資者會否買單仍是未知數。
2018年11月,天齊鋰業曾首次沖刺港股并獲得證監會批準,彼時該公司擬發行3.28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
不過,由于天齊鋰業同年曾斥資40.66億美元(價折合人民幣約258.93 億元),收購了一家智利礦業化工企業Sociedad Química y Minera de Chile S.A.(下稱“SQM”)23.77%的股權,其中有高達35億美元資金均來自借貸,為其帶來了不小的債務壓力,此后該公司又接連遭遇行業周期調整、盈利能力下滑,以及SQM產能收益尚未兌現等因素影響,此次赴港上市計劃不得不宣告暫停。
今年1月28日,天齊鋰業再次遞交赴港上市申請。
6月2日,天齊鋰業收到證監會批復,被核準發行不超過約4.25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6月19日,天齊鋰業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至此,天齊鋰業此次港股IPO進程已掃清一切障礙,待完成本次發行后,該公司將成為深交所和港交所兩地上市的公司。
招股書顯示,天齊鋰業擬將約88.65億港元的上市募集資金用于償還SQM債務的未償還余額、擬將11.70億港元用于安居工廠一期建設投資、擬將7.85億港元用于償還若干境內銀行貸款利息,擬將12.02億港元用于營運資金以及一般公司用途。
數據顯示,截止6月10日,天齊鋰業SQM債務尚未償還的本金總額約為11.3億美元。
此外,天齊鋰業H股定價日預計在2022年7月7日或前后,并于7月12 日公布發行價格,于7月13 日在聯交所掛牌并正式開始上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