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深海
這兩天,因為藝人關曉彤冠名店長,一家名為“天然呆”的奶茶店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據報道,因非法開放加盟,關曉彤、天然呆奶茶店等被加盟商告上法庭。
溫州謳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溫州謳歌”)法定代表人包善榮告訴媒體,為了開奶茶店他已投進去300萬,但現在成都天然呆只退回他6萬設備費。他表示自己的案例并非個例,希望通過起訴讓天然呆也承擔相應風險,不能割韭菜。
6月27日,成都天然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天然呆”)在官微聲明稱,溫州謳歌與其特許經營合同糾紛一案將于7月8日開庭審理,聲明再度否認了關曉彤與公司之間的經營關系。
早在4月初,在回應“關曉彤及關聯奶茶公司被起訴”的傳聞時,天然呆就撇清與關曉彤的關系,表示關曉彤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公司。
然而,諸多跡象顯示,天然呆和關曉彤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關曉彤多次為該品牌站臺;天然呆對外宣傳中,關曉彤被稱為“天然呆店長”。并且,關曉彤父親關少曾,間接持有成都天然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股權。
有天然呆加盟商也提出質疑,認為關曉彤和天然呆完全沒有關系不可能,同時質疑天然呆不具備特許經營資質,涉嫌違規開放加盟。
值得一提的是,媒體報道稱,天然呆幕后操盤手為四川至膳,該公司還操盤了陳赫的賢合莊、孫藝洲的鹵味燒烤店灶門坎,黃曉明的烤肉店燒江南。前不久,賢合莊也被加盟商質疑“割韭菜”。
受損加盟商提起訴訟
“本人在天然呆項目虧的太多了,每月要還利息壓力太大,每天早點6點起來工作晚上有時要到12點才休息。”溫州歐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法人包善榮發微博稱,自己是一個持有三級殘疾證,但每天卻要還300多元利息。
而這一切始于2020年12月31日。當天,包善榮和其他幾個股東花費了168萬元,包括158萬元的代理費用(特許經營費)和10萬元保證金,跟天然呆奶茶總部簽了五年的市級代理合同。
2021年4月21日,包善榮在溫州的首家天然呆加盟店開業。剛開業那會,在“1元購奶茶”、“9.9元買三杯奶茶”等多重優惠活動帶動下,店里聚集了較高的客流量。
不過,僅僅開業半個月后,店內人氣急轉直下。這時,包善榮越來越發現事情不對勁,向成都天然呆采購的物料也比市場價貴,味全牛奶比市場價格貴20元一件。
“天然呆總部經常讓我們做促銷活動,比如9.9元買兩杯奶茶。”包善榮表示,但由于他進貨成本較高,這樣的促銷根本賺不到錢。
門店購買一款飲品需要的椒鹽粉,每杯每次只需要用1-2克,天然呆卻一定要讓他買一箱,保質期卻只有15天。
此外,天然呆菜單更新周期很快,導致原材料替換周期縮短,舊的原材料必須全部替換為最新材料,這樣的物料浪費也加重了加盟商的成本負擔。
開業幾個月下來,包善榮的門店每個月營業額有時候尚不足以覆蓋房租,更別提還有人工、進貨等成本。
據時代財經,成都天然呆外派的工作人員還問包善榮為什么沒請“水軍”,因為他們直營店每天都請200人做托。
由于虧損過大,2021年10月份,包善榮無奈將門店關閉,距離開店僅半年左右,投進去的300萬元幾乎血本無歸。
據南都周刊報道,江蘇淮安一家天然呆的代理商吳先生也遭遇類似情況。為了開這家店,吳先生前后投資了120萬元,但是在開業第一個月就虧了3.9萬元。隨著營業額出現斷崖式下跌,直到2022年2月關店,當月營業額已經不到8000元。
天眼查顯示,2021年3月,天然呆因在招商廣告中發布“回本迅速,復制快速-迅速回收成本,助您快速積累資金與運營經驗,同步積累客戶,快速復制新店”的內容系在招商廣告中明示保本的行為,違法《廣告法》被錦江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萬元。
包善榮透露,類似這樣的宣傳他也看到過。他提供的“天然呆單店投資回報分析表”顯示,天然呆50平米的單店總投資45.1萬元,月均純利潤7.14萬元,約6.32個月便能回本。
這樣“不著邊際”的回報率預測,和只顧“割韭菜”不顧加盟商利益的行為,讓包善榮覺得天然呆是一家騙子公司。他決定去成都市商務局查詢這個品牌是否具備資質,結果發現,盡管和對方簽訂的是代理合同,但卻查不到特許經營資質。
據商務部商業特許經營信息管理平臺,天然呆直至2022年2月24日才完成備案。這意味著,和包善榮等加盟商簽訂代理合同時,天然呆并沒有開展特許經營的資質。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李維華認為,國家設立特許經營門檻的初衷是約束特許人,保護加盟商,天然呆未及時備案登記的做法屬于違規。
根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二章第八條,特許人應當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
天眼查顯示,天然呆因“2021年2月7日首次對外訂立商業特許經營合同后,未按照《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八條之規定在15日內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成都市商務局今年5月對其罰款3萬元。
今年3月30日,溫州謳歌將天然呆訴至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案件將于7月8月開庭。
“現在成都天然呆只退回6萬設備費,我們希望能退80-100萬。”包善榮希望天然呆也能承擔一部分風險,不能只顧著割韭菜。
“店長”關曉彤需擔責嗎?
和很多明顯跨界的餐飲品牌一樣,天然呆也充分利用他們的“店長”關曉彤,來宣傳推廣。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成都天然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18日,股東除了由自然人周詩杭實控的成都添好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5%之外,還包括彤夢心緣(成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持股35%。
而彤夢心緣(成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由關曉彤父親關少曾100%持有,法定代表人也是關少曾。
盡管關曉彤本人與天然呆沒有直接股權關系,但在天然呆官網上,可以看到與關曉彤有關的宣傳海報。
資料顯示,在天然呆拓店初期,關曉彤曾以“店長”身份參與天然呆的開業活動。也有媒體報道,在一些開業現場,關曉彤還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出現。
有分析人士指出,明星站臺背書,往往憑借自己的名氣,能給品牌帶來巨大的宣傳作用。北京東元律師事務所律師孔磊認為,關曉彤的“店長”頭銜會讓消費者天然聯想到與“店”的實質性關系,相當于“店長”在給“店”進行站臺背書。
包善榮也表示,其因為關曉彤的明星身份背書和溫州地區市場空缺有了加盟做區域代理的打算,“關曉彤爸爸持股,關曉彤本人也為天然呆站臺,我覺得這應該是有保障的。”
但在被加盟商維權后,天然呆先后發布了兩則澄清聲明,均強調關曉彤并非合同主體,也沒有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
對于關曉彤是否應該為此事承擔一定的責任,律師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四川方策律師事務所郭剛律師認為,依據合同的相對性原則,一般情況是不能直接向明星追責的。多數明星只是將冠名權、肖像權授權給品牌公司,加盟商若追責,最多只能向品牌公司追責,除非明星與品牌公司有其他約定,否則不承擔品牌公司經營的不良后果。
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合伙人楊兆全告訴雷達財經,關曉彤是否承擔責任,關鍵看關曉彤是否對投資人造成誤導。如果她明示或者默認了“店長”的身份,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加盟的合法性等,都可能要承擔連帶責任。
而在此案中,包善榮將天然呆和關曉彤一同告上法庭。
與賢合莊系同一操盤手
值得關注的是,天然呆背后站著的,是和陳赫的賢合莊火鍋同屬一個幕后“推手”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四川至膳”)。
前不久,陳赫與、朱楨、葉一茜等人合伙創立的火鍋品牌賢合莊被質疑“割韭菜”。有加盟商質疑品牌疑似在沒有特許經營資質的情況下違規操作,而直接的導火索則是,眾多加盟商因經營困難,集中發起投訴,
今年5月12日,陳赫正式退出賢合莊股東行列,雙方也不再有任何股權關系。此后賢合莊也對網傳陳赫收取“2.4億加盟費”“3.7億加盟費”等內容作出了澄清,但陳赫的微博底下依然充斥著加盟商的投訴。
除了向陳赫討要“血汗錢”,一些加盟商還把矛頭指向了四川至膳。資料顯示,四川至膳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專業運營明星餐飲的代運營公司,操盤的品牌有黃曉明的烤肉店“燒江南”、關曉彤的奶茶店“天然呆”、孫藝洲的鹵味燒烤店“灶門坎”、尹正的“黃魚先生”。
目前,四川至膳官網已將上述多個明星餐飲品牌形象撤下,僅留下的品牌“譚鴨血”。但譚鴨血也依靠明星光環營銷,蔡康永、鄭伊健、沙寶亮、黃曉明、郎朗等明星都去譚鴨血吃過火鍋。
有餐飲從業人士分析,明星和餐飲的結合,還是看中明星的光環,“某個明星去過的店都可能會火,如果是明星開的店呢?”
一些加盟商被明星加盟店吸引,也是看中了明星推廣帶來的流量機會。據了解,一般店鋪加盟時會承諾,到時候明星會來站臺營銷,總部也會幫忙做運營推廣。
但實際情況是,加盟明星餐飲后,明星往往只幫忙拍一段宣傳視頻,來現場站臺的承諾幾乎不可能實現。而且在短期匯聚的一波流量過后,接下來便玩起了總部收割代理商,代理商收割加盟商的游戲,加盟商很難真正賺到錢。
而背后負責招商加盟的運營商和賣力宣傳的明星,則賺走了加盟費。《新周刊》的一篇文章表示,四川至膳建立起了一套標準化流程,以明星招牌來吸引客流。至于加盟商能不能賺到錢,他們并不關心。
*雷達財經(ID:leida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