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來跡FutureBeauty 林宇
6月27日,被稱為“醫美茅臺”的愛美客準備二度沖刺港交所,以實現其全球化布局的野心。
而與此同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鐵拳”行動也正如火如荼地落地,重點之一就是查處醫療美容領域虛假宣傳行為。種種跡象顯示,醫美行業,正在中國市場迎來最后的瘋狂。
在此背景下,愛美客能否得償所愿?
二沖港交所
6月27日,愛美客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其主板掛牌上市。高盛、中金公司及摩根大通為聯席保薦人。
據了解,這已經是愛美客第二次向港交所發起沖刺。
2021年7月29日,愛美客曾向港交所公開遞交招股書,但最終因未能在6個月內通過聆訊或招股導致上市申請材料“失效”。
作為醫美行業上游龍頭企業之一,2020年9月,愛美客順利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功募資34億元。勢頭遠不止如此,一年后的7月,愛美客的最高股價觸及844元,最高市值超1800億元,在業界獲“醫美茅臺”之稱。
愛美客近5年財報顯示,按全年看,愛美客營業總收入從3.21億元增長至14.48億元,歸母凈利潤從1.22億元增長至9.58億元,毛利率更在高水位線基礎上持續走高,從2018年的89.34%到2022年一季度的94.45%,創五年來新高。
(愛美客2018年-2022年一季度營業總收入)
(愛美客2018年-2022年一季度銷售毛利率)
截至今日,愛美客收盤價576.5元,總市值1247.32億元。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得知,若按2021年銷量計算,愛美客占中國市場份額的39.2%,為中國最大的基于透明質酸的皮膚填充劑供應商;若按2021年銷售額計算,愛美客占中國市場份額的21.3%,是中國第二大基于透明質酸的皮膚填充劑供應商。
以先發優勢領跑輕醫美
愛美客的前身叫北京英之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985年,22歲的簡軍從清華畢業,進入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主要從事國際貿易工作,1990年,在出國熱潮中放棄“鐵飯碗”,出國闖蕩。2003年底,瑞典奇美德的玻尿酸填充劑上市,簡軍親眼目睹了玻尿酸的神奇效果。看到醫美市場的潛力后,她決定回國創業。
2004年,回國的簡軍同丈夫及朋友合伙創立了北京英之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彼時,中國僅有一款名為“瑞蘭2號”的瑞典進口玻尿酸產品在售。思慮再三,簡軍決定和團隊一起,自主研發玻尿酸,歷時1500個日夜,“逸美”橫空出世,并取得了Ⅲ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打破了醫美行業被國外產品壟斷的格局。
2012年,愛美客推出新品“長效玻尿酸”,隨后開始產品細分,2015年,再次推出無痛玻尿酸。截止到今天,愛美客已擁有7款獲國家藥監局批準的Ⅲ類醫療器械產品,包括5款基于透明質酸的皮膚填充劑、1款基于聚左旋乳酸的皮膚填充劑及1款PPDO面部埋植線產品。
據公開數據,2016年時逸美的毛利率高達87.8%,而當時的1g透明質酸加上注射器,成本只有100元左右。2019年,愛美客營收達5.57億,實現利潤3.05億,以14%的銷售額占比蟬聯國產品牌第一。
16年后,簡軍終于帶著愛美客走上敲鐘舞臺,2020年9月,愛美客順利登陸深交所創業板。若此次IPO順利,愛美客將成為國內首個“A+H”雙重上市的醫美企業。
根據愛美客公司港股招股書,此次募資將用于股權投資、產品創新、研發團隊及技術收購,以及在研產品的海外商業化及相關合作類擴大全球化布局。若A+H上市成功,愛美客將獲得更多外源融資,解綁公司融資約束,或將成為其正式走向全球化的第一步。
據了解,愛美客的明星產品“嗨體”,是2017年獲批后唯一獲得NMPA批準適用范圍含頸部的Ⅲ類械玻尿酸,而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政策,注射類玻尿酸醫美產品的研發、臨床、注冊申報周期一般需要2-5年,所以目前合規產品并不多。
簡而言之,誰先獲得審批,誰就具備了先發優勢。
因此愛美客先將嗨體產品線不斷拓展,推出“嗨體頸紋1.5”及“嗨體水光2.5”后,2020年7月推出“嗨體熊貓針”,精準定位眼周市場;2021年5月又推出新品“冭活泡泡針”,此產品是在“嗨體水光2.5”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引入化妝品的“雙抗”概念的具有精準化定位的產品。
不但如此,愛美客還制定了“直銷為主,經銷為輔”的市場策略。建立起穩定的B端渠道網絡。截止到2021年,愛美客共有236名銷售人員,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覆蓋國內大約5000家醫療美容機構。
除此之外,愛美客目前瞄準了再生產品的藍海市場,例如膠原蛋白產線的“濡白天使”。我國注射醫美市場中,玻尿酸和肉毒素占比分別為66.59%和32.67%,膠原蛋白注射項目不足1%。2021年以來審批加速,身為國內醫美龍頭,要在第一時間搶占市場。
此外,肉毒素的研發也被寄予厚望,2021年9月,愛美客就以8.86億的價格收購Huons Bio25.4%的股權,協同公司一起,擴展海外市場,提升國際化戰略布局能力。而肉毒素作為僅次于玻尿酸的第二大注射類項目,國內市場滲透率僅2%,在未來,肉毒素的增速獲將更勝一籌。
全球化布局、多元產品研發,愛美客似乎在盡力彌補上市之初被指“產品單一”的漏洞。
發展到今天,在醫美上游行業中,愛美客連同華熙生物、昊海生科分別以千億、600億和150億級別市值,被業界稱為“醫美三巨頭”。
三大風險當前,愛美客能否如愿敲鐘?
隨著顏值經濟乃至顏值焦慮的盛行,醫美市場發展迅猛。新氧《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約2274億元,預測2022年度醫美市場規模約達2643億元。從群體年齡結構上看,主體趨于年輕化,18-25歲的醫美消費者總計占比達51.9%,00后占比達19%。
市場巨大、需求井噴、發展迅猛,但從監管層面及愛美客本身的發展趨勢來看,其似乎也正面臨以下三大風險:
首先是監管風險。
自2021年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對醫美市場的監管力度。
2021年10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向社會公布出10起醫美市場典型不正當競爭案件,涉及虛假宣傳醫生資歷、醫療機構資質榮譽,虛假宣傳醫美產品功效等多種行為類型。緊接著一個月之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明確對九種情形予以重點打擊。其中,制造“容貌焦慮”被擺在首位。
今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召開“2022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專題新聞發布會,明確將查處醫療美容領域虛假宣傳行為列入2022年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重點之一。就在愛美客沖刺港交所的同時,各省市地區監管局也正如火如荼地落實“鐵拳”。
有業內人士指出,強監管之下,一些醫美機構肯定要關門整頓,下游C端消費者的規模效應也會逐漸減少,如同給“狂奔”的醫美行業拉上“韁繩”。
其次,研發費用占比走低,同時銷售費用攀升。
愛美客財報顯示,2018年到2022年一季度,其研發支出分別為3367.78萬元、4586.37萬元、6180.40萬元、1.02億元和2906萬元。招股書顯示,愛美客的研發開支以44.8%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但占比卻在逐年下降。
與此同時,2021年年報披露,公司自有研發管線進入臨床階段的僅一個“利拉魯肽注射液”,且該產品面臨多重競爭,風險未知。
其三,毛利“天花板”不可持續。
據前文所述,截至2022年一季度,愛美客的銷售毛利率已達93.70%,觸達天花板。隨著政策監管加強,醫美行業規范,行業估值也會逐漸回歸理性,目前高毛利率明顯不可持續。
在這三重風險之下,愛美客能否繼續保持行業優勢,如愿在港交所敲鐘上市,尚待觀察。《未來跡Future Beauty》將持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