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氨基財經
令眾多藥企又愛又恨的第七批國采,如約而至。
6月20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了第七批集采文件《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文件》,文件中提到,本次國采將于7月12日于上海開標。
不過,根據6月27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的最新消息,第七批國家集采申報材料遞交地點等信息發生變更。
劃重點,此次申報材料的地點不再是上海,而是南京市紫金山莊會議中心;申報信息公開方式也由線上+線下變為僅采用線下公開,申報企業可以在申報信息公開地點直接觀看。
除了這兩個變化,第七批國采和此前國采的規則相比,又有何變化?跟氨基君一起來看看吧。
01 競爭更加激烈,一場“血戰”在即
采購品種目錄顯示,本次國采共涉及61個品種,125個規格。這61個品種中,至少有13個品種的競爭廠家數量不少于10家,年過10億的大品種包括奧美拉唑、美托洛爾、唑來膦酸等十余種。
其中,競爭最為激烈的品種是注射用奧美拉唑鈉。2020年注射用奧美拉唑鈉在國內醫療市場銷售規模達52.1億元。此次,包括原研企業阿斯利康在內的28家藥企,都參與到這一品種的競爭中。
其次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2020年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國內醫療市場銷售總額為3.09億元。此次,包括華北制藥、華潤雙鶴、山東新華、在內的18家企業入局,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從入局藥企來看,目前已有近300家企業符合申報條件。
本土企業中,包括齊魯制藥、科倫藥業、揚子江藥業、石藥集團、成都倍特這5家公司均有超10款產品納入第七批國采,其中齊魯藥業符合條件的品種最多,共有17款。
跨國藥企中,輝瑞入圍5種藥品排名第一,分別為甲潑尼龍(口服常釋劑)、甲潑尼龍(注射劑)、舒尼替尼(口服常釋劑)、替加環素(注射劑)和伊立替康(注射劑);其次為諾華和羅氏,均入圍4種藥品。
按照第七批國采規則,實際申報企業數量在13家及以上的,最多入圍企業數量可以達到10家;實際申報企業數量在12家及以上的,最多入圍企業數量可以達到9家,依次遞減。
看起來,第七批國采又將開啟一場“腥風血雨”。
02 價格競爭升級,中選規則更加嚴格
在第七批國采中,企業中選的條件變得更為嚴苛。
在去年的國采中,企業入圍后中選條件只需要滿足一下三組條件中的一個即可:
單位可比價小于同品種最低單位可比價的1.8倍
單位申報價降幅超過一半,
單位可比價低于0.1元。
而今年,企業想要中選,既要滿足之前的條件,還要滿足以下這個新條件:
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后,同品種中非最高順位的。
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后,同品種中為最高順位,按“同品種最高順位‘單位可比價’/同品種最低順位‘單位可比價’”計算比值,在本次集采所有品種比值結果降序排列中非前 6 名的。若與第 6 名計算比值相等,則并列第 6 名。
簡單來說,就是當企業滿足要求的兩個條件之后,還需要滿足不能是最高報價這一點。
如果是同品種最高報價,則要按照報價與同品種最低報價的比值從高到低排序,處于第六位以后的企業才能入選。
03 應對斷供,新增“替補”政策
針對此前頻頻出現的斷供現象,本次國采也給出應對方案,增加了備選機制。
按照中選順位,擬中選企業需要依次選擇主供地區,主供地區的確認與第五批國采一致,每個擬中選企業的備供地區須不同于其主供地區。
變化的點在于在確認主供地區后,還需要再選擇備供地區。在備供地區成為備選企業,并且擬中選企業的主供地區和備供地區不能重合。如果擬中選企業只有1家,則無須參加備供地區確認。
備供地區與主供地區確認流程一致,但每個擬中選企業只能從其他擬中選企業的主供地區中選擇其備供地區。
當主供企業無法滿足所選地區市場需求時,備供企業可以按照有關程序獲得主供企業身份。如果確認的備選企業不能滿足供應需求,所在省份可以啟動增補備選企業供應流程,增補的備選企業從該品種其他中選企業中確定。
同時文件規定,擬中選企業若被任意一省依據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評定為“嚴重”或“特別嚴重”失信等級的,或在兩年內擬中選企業在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的中選品種被聯合采購辦公室取消中選資格的,在主供和備供地區確認中,均不具備擬中選企業第一次選擇確認地區的資格。
這也在再一次加強了對斷供企業的處罰機制。
對藥企來說,現在不僅需要考慮主供地區的報量,還要考慮備供地區的報量,這也需要企業在此次報量中,做出更為嚴謹的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