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子出行 李嘉誠
編輯|冷澤林
2003年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后,成立了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這也意味著比亞迪正式進入“汽車圈”。
從比亞迪的誕生到今天,它陪伴了一批又一批不同年齡階層的用戶,但是在面對不同年齡段的用戶,比亞迪的風評卻天差地別。尤其對于上了一定年紀的燃油車用戶來講,比亞迪亦或國產一直都是低端的“代名詞”。
其實,在燃油車時代比亞迪還總是被吉利、長城等自主車企壓一頭,也就是說大部分時間比亞迪是不被消費者所認可的。
比亞迪變年輕
由于刻板印象,當時的那批用戶群體到了現在依舊對傳統車企缺乏好感,而Z時代的年輕人或許成為了打破“僵局”的重要角色。他們配合著自主品牌的崛起,逐漸地接受國產車企的自主車型。
顯然比亞迪想繼續向上,也勢必要抓住這波年輕人以扭轉品牌形象。
2018年比亞迪再度開啟“分網”行動,分別創立e網和王朝網。而這次分網與早期以迅速打開市場為目的的分網并不相同。
在這次的分網之后,比亞迪的產品布局思路就非常清晰了,王朝系列成為比亞迪的主攻點,以此來提高比亞迪的售價區間。
e網的創立則顯然為了抓住年輕消費者,其推出的e1、e2、e3等車型價格均不高。但實際上,e網卻成為了網約車的聚集地。
而網約車對于品牌的塑造力究竟幾何,廣汽與北汽已經成為了前車之鑒。
于是比亞迪也迅速調整策略,在去年將e網升級為海洋網,從線下門店、品牌形象到車型風格都進行了年輕化升級。
誕生于比亞迪e平臺3.0的海豚成為了海洋系列的首款產品,2022年4月其銷量達到了12040輛車,環比增長14.7%,自上市以來,該車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了7萬輛。
雖然年輕群體整體消費水平不高,但對于比亞迪來講品牌形象扭轉或許將是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比亞迪需要做的是一方面是“教育”,另一方面則是等待,等待年輕消費者的購買力達到頂峰時,自然前期累計的口碑自然也能轉換成售價。
不過,這其中比亞迪或許也將付出一些“代價”。
海洋分食王朝?
將王朝網的秦PLUS DM-i和海洋網的驅逐艦05做一個對比。
作為王朝體系和海洋體系中兩款不同車型,兩者定位相似同為緊湊型轎車,比亞迪秦PLUS DM-i的起售價為11.18萬元,而驅逐艦05起售價卻達到了11.98萬元。后者作為年輕化定位,售價反而高于了同級別的王朝網車型。
具體這八千又貴在哪里了呢?繼續來看。
尺寸方面,兩車尺寸基本相同,驅逐艦05僅僅比秦PLUS DM-i多出了1.5厘米,就連兩車軸距也是相同的。
在動力方面,兩車基本做到了90%以上的重合,都搭載了比亞迪DM-i系列混合動力發動機。NEDC純電續航里程同為55km和120km,電池容量分別為8.3kWh與18.3kWh,而且用的也都是磷酸鐵鋰刀片電池。
內外飾的設計風格上,秦PLUS DM-i采用王朝家族較為成熟的設計風格,而驅逐艦05則采用了“海洋美學”的設計風格,結合著先天的新能源定位來看,更偏向于新能源車型的設計理念。而內外飾風格差異也幾乎是消費者感知到兩者最大的區別了。
從王朝系列秦PLUS DM-i和驅逐艦05的銷量來看,實際后者似乎并沒有完成吸引更多年輕人的任務。
2022年3月,驅逐艦05上市,當月秦家族銷量為24797臺。4月驅逐艦05銷量為2040臺,秦家族銷量為23520臺。5月驅逐艦05銷量4558臺,秦家族銷量為20753臺。
單看驅逐艦的銷量海洋網正在慢慢起量,但結合秦PLUS DM-i的銷量來看,驅逐艦05上市以前和上市后,兩款車型的銷售總量并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甚至還出現了下降。
也就是說,驅逐艦05的銷量很可能來自于原本就關注秦系列的消費者。
而比亞迪海豹出現后,將其與漢EV對比的人群也越來越多,反而與特斯拉Model3對比的討論還不及前者。
如此看來,比亞迪的分網銷售戰略似乎與實際效果有偏差,甚至還有負面影響。而比亞迪想要再進一步,主打年輕化的海洋網或許還要拿出更加重磅的產品,以達到在品牌營銷能力較差的情況下“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