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李京亞
“在ESG逐漸成為企業家共識的背景下,VC/PE機構大有可為。”6月28日,高瓴創始人張磊在第二屆新浪財經·ESG全球領導者峰會主題演講中這樣表示。
張磊稱,ESG既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也是理解企業面臨的機遇和風險的獨特視角。通過科技創新與ESG的結合,企業可以找到新的增長點。張磊舉例稱,ESG理念指導下的科技創新,催化了合成生物學技術較快落地,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促成了ESG范疇下的環境與社會問題的解決。
張磊還在演講中表達了對農業科技領域的重視,他認為現在是農業科技方興未艾的關鍵窗口期,農業數字化、智能化需要大量基礎設施投入,讓農業生產變成可感知、可計算、可控制的初創公司更有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農業賽道浮上水面之前,就是高瓴創投關注的重點,這個領域,高瓴創投陸續布局了農業大數據分析服務商愛科農、智能化養豬產業管理服務提供商睿畜科技,還投資了無人機研發制造商極飛科技。6月23日,兩家早期農業科技初創愛科農和微生物合成蛋白企業昌進生物一并官宣融資消息,高瓴均有加碼。
兩周之前,高瓴首只人民幣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宣布已完成首次關賬,規模40億人民幣,落地南京建鄴區。這支碳中和基金背靠高瓴全產業鏈的研究,重點將放在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綠色出行、綠色生活、農業科技等方向。
這也是張磊連續第兩年參加ESG全球領導者峰會。去年,紅杉資本和高瓴資本在首屆“ESG全球領導者峰會”上均提出,ESG已被納入其內部投資決策的流程中。
從概念上講,根據主體不同,ESG可分為ESG實踐與ESG投資。
ESG投資是關注環境、社會和治理等非財務績效的企業價值與風險的系統方法論,此前歷經十余年發展,在全球市場已初具規模。近年,國內從政策到市場層面逐漸加深了ESG的認可程度,2020年開始起,國內ESG投資迎來小規模爆發。
由于中外ESG投資理念差異很大,所處的發展階段也不相同,國內ESG投資總體來講處于早期階段,具體來講則處在從被動型投資向影響力投資、財務回報投資的轉化過程中,想做到既要市場化財務回報,又要可量化環境回報的難度很大。目前,國內只專注于影響力投資的機構很少,近期活躍于臺前的,是一家年輕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綠動資本。根據《36氪2021年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ESG實踐報告》,可靠的ESG數據來源,有效的評估工具是國內機構開展ESG投資面臨的最大挑戰。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積極認識到ESG投資的重要性,但對非財務指標的關注也意味著與短期利潤的沖突,如何解決ESG落地中的實際問題,會是下一階段各方討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