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恰逢匯源果汁三十周年,這家公司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
6月24日,匯源發布了一篇《感謝!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重整通過》的公告,公告顯示,北京匯源食品飲料公司重整方案已經獲得通過,并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準。
重組通過,讓匯源似乎迎來了一絲曙光,但匯源能否完全擺脫危機,目前還是一個未知之數,想要重現往日的輝煌,難度可能比當年創業更為困難。猶如當下的雨潤食品,雖然重組通過,但是相應的對賭協議依然“苛刻”,想要達成目標困難依舊重重。
在這份重整通過的公告當中,北京匯源表示將繼續扎根北京,輻射全國。那么匯源的重組條件到底是什么?涉及的債務到底有多少呢?
2021年1月18日,匯源被港交所摘牌。而導致匯源被摘牌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對子公司的一筆42.75億的貸款,當時這筆貸款既沒有簽署協議也沒對外披露,因而違反了港交所的上市規則,導致了股票停牌。
最終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匯源依舊沒能滿足復牌的條件所以被港交所摘牌。如果我們梳理一下匯源的發展史就會發現,匯源的敗局主要的誘因有兩個方面:
第一,可口可樂收購時埋在的隱患。2008年,可口可樂向匯源果汁拋出了橄欖枝,要以每股12.2港元的價格收購匯源,當時朱新禮為了迎合可口可樂的收購,匯源將銷售渠道砍掉了三分之二。
在當時那個網絡還不發達的年代,銷售渠道就是這些消費類公司手中的王牌,格力電器如此,娃哈哈亦是如此。對于這些品牌而言,銷售渠道建立需要數十年,而毀掉它只需要幾個月。無奈的是,最終這筆收購案以“流產”告終。
200年之后,匯源果汁開始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賣的越多虧的越多成了懸在匯源頭上的一個“魔咒”,更為讓人感覺到混亂的是,根據財報顯示2014年匯源還有17736名員工,而到了2016年匯源的員工總數就驟降至4266人。
第二,創始人朱新禮激進、大膽的投資方式。根據匯源的財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匯源的凈利潤只有不到5000萬,而其債務規模就已經達到了133億元,負債率高達52%。換句話說,匯源的凈利潤根本不足以支撐其各項借款產生的利息。
根據統計顯示,自2010年起匯源果汁的總負債就出現了一波比較明顯的上漲,在高達133億元的負債當中,有100多億都是通過銀行、融資租賃、公司債券等方式獲得的,因此當主業不能造血時,借新還舊就成了匯源的唯一的秘密武器。要知道當時匯源一年的營收也只有50多億,而每年要償付銀行渠道的利息就在5億元以上。
2019年,朱新禮這種模式終于玩不轉了,其掌控的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被法院查封,他的41.03億元人民幣也遭到凍結。此后朱新禮還各種被列為“被執行人”,甚至被“限高”。
2020年2月,朱新禮以及女兒退出了匯源上市公司董事會。而此前,匯源也差點賣給了天地壹號,無奈因為債務問題匯源將自己的商標分給了很多企業,而天地壹號想獲得匯源的所有商標非常困難,所以這場合作最終以失敗告終。
綜合而言,盡管匯源的重整方案已經通過,但是由于之前龐大的債務問題,各方牽扯的利益依舊太多,單靠匯源自己還是比較困難,未來就要寄希望于匯源的掌舵者,看能否找到新的方向。但不管怎么說,匯源已經走出了至暗時刻,跨出了未來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