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面包財經
監管部門要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旗幟鮮明地堅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破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大力發展普惠金融。
面包財經【國有銀行支持實體經濟透視】系列專題研究通過各家銀行公開披露的財務數據,逐家透視商業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本文為農業銀行篇。
農業銀行的定位是“服務鄉村振興領軍銀行”和“服務實體經濟主力銀行”。截至2021年末,該行縣域貸款余額為6.2萬億元,貸款增量、在全部貸款中占比均創股改以來新高。
但是,在涉農信貸創新高的同時,該行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仍有弱項。
根據公開信息,2022年2月23日,中央第十五巡視組向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反饋了巡視情況。在反饋時指出該行“持續加強“三農”和實體經濟金融服務,較好完成金融支持脫貧攻堅任務”。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支持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有弱項”。
那么,從財報及社會責任報告數據來看,農業銀行在哪些方面對實體的支持力度較強?又在那些方面是弱項呢?
涉農貸款規模及占比位居首位
年報及社會責任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農業銀行的涉農貸款達4.76萬億元,遠超其他國有銀行,較排在第二位的工商銀行高出逾2萬億元。

從涉農貸款在總貸款中的占比來看,截至2021年末,農業銀行是唯一一家涉農貸款占比高于25%的國有銀行,該行涉農貸款在總貸款中的占比為27.76%。郵儲銀行排在第二位,涉農貸款占比為24.95%。除此之外,其余國有銀行的涉農貸款占比均低于15%。

整體來看,作為支持三農的主力軍,農業銀行的涉農貸款不論從規模還是占比上,都在國有銀行中占據首位。
普惠小微企業貸款規模居國有行第二
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農業銀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約為1.32萬億,較上年末增加3693.23 億元,增速為38.8%。
與其他國有銀行相比,農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規模排在第二位,雖然與排名第一的建行1.87萬億元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明顯高于其他四家國有行的貸款規模。

從總貸款占比來看,2021年農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在總貸款中占比為7.71%,處于中等水平,雖高于中行、工行和交行,但與建行和郵儲銀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制造業貸款及占比均居中,總貸款占比10年降逾11個百分點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農業銀行的制造業貸款約為1.69萬億元,較上年增加2440.63億元,增幅為16.82%。與其他國有銀行相比,該行的制造業貸款規模小于中行和工行,位居第三位,但增速在國有行中最高。

從制造業貸款在總貸款中的占比來看,截至2021年末,農業銀行占比為9.89%,與貸款規模排名一致,居行業中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近十年數據來看,農業銀行的制造業貸款規模整體保持增長趨勢,但總貸款占比由2012年的21.85%降至2021年9.89%,10年間下降11.96個百分點。雖然2021年該行的制造業貸款有所回升,但仍不及2018年的占比水平。
總體來看,農業銀行在普惠小微以及涉農貸款上的支持力度較大,制造業貸款在總貸款占比十年降逾11個百分點、降幅較大,或成為該行服務實體經濟中的“弱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