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形勢趨穩,繼續維持常態化核酸檢測的一些大城市相繼調整了檢測頻次,7天一輪成為多個城市的首選。
2022年6月26日,山東省濟南市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通告,確定自即日起,全市常態化核酸檢測頻次由“7天兩檢”調整為“7天一檢”。
濟南市同時規定,所有省外入濟返濟人員需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抵達后第1天和第3天各進行1次核酸檢測。中高風險地區入濟返濟人員有關防控措施按照現行政策繼續執行。
同日,山東省青島市也宣布,自6月27日起,每周集中組織開展1輪核酸檢測,其中,周二對男性市民采樣檢測,周五對女性市民采樣檢測。
青島為什么還要執行“7天一檢”的政策?青島市防指辦6月26日回應稱,青島市作為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海、陸、空交通較為發達,通過陸路、空港、海港等入青人員和貨物量較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始終存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疫情,給全市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因此仍需要通過不定期核酸檢測,主動監測風險。
在山東省外,6月26日深夜,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辦公室發出通知,決定從6月27日零時起,對常態化核酸檢測作出調整,普通人群將實行“7日一檢”。浙江省臺州市宣布,6月25日起,臺州常態化核酸檢測頻次,由72小時1次調整為7天1次。安徽省蕪湖市決定,自6月25日零時起,核酸檢測由“每5天至少進行1次”調整為“每7天至少進行1次”。
哈爾濱市強調,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經營場所要持續加強掃碼、查驗核酸證明工作,嚴格執行掃碼必驗、驗碼必嚴,凡在規定時間內未取得核酸采樣或核酸證明的人員不得進入公共場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界面新聞注意到,近期一些人口眾多的大城市在調整核酸檢測批次時,普遍延長至7天一輪。此前,浙江省杭州市和寧波市決定自6月25日零時起,常態化核酸檢測頻次從72小時延長至7天;江西省南昌市6月11日決定,倡導市民“愿檢盡檢”,每7天開展1次核酸檢測(重點人群除外)。目前,我國實行7天一檢的城市還有河北石家莊等地。
部分城市還在7天一輪檢測中實行男女輪流分采。對此,青島市防指辦表示,依據奧密克戎毒株傳播特點,將家庭和單位作為防控單元,男女分開檢測相當于每周對該防控單元進行2次健康監測,在同等人力、物力投入下,在滿足7天一輪檢測目標的前提下,實現了篩查頻次的倍增,有利于盡早發現風險,節約成本、減少檢測機構的壓力,提高檢測的敏感性和時效性。
值得關注的是,最早實行男女分采的遼寧省大連市進一步延長了常態化核酸檢測時間。6月26日,大連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總指揮部宣布,調整社會面低風險人群核酸檢測篩查頻次,將每人每周檢測一次調整為每個家庭的成員或機構單位的關聯人員每周檢測一次。原則上仍采取家庭成員中的男性市民、女性市民錯時采樣,隔一周交替檢測的方式。
此前,多個城市也已暫停常態化核酸檢測。安徽省合肥市決定6月22日起,暫停實施7天一次的常態化區域免費核酸檢測;浙江省舟山市決定,6月24日起暫停市民“七天一次”的常態化核酸檢測。此外,安徽淮南、六安、江蘇海安、句容等地也同樣暫停了常態化核酸檢測。
6月2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點名通報了多起防疫層層加碼的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在核酸檢測方面的層層加碼。例如,遼寧省朝陽市、錦州市高鐵站對持有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的乘客,仍要求再做核酸檢測,并收取乘客19元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