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2CC新傳媒
中國美妝市場變了。
C2CC傳媒以為,有些變化的確是利好的,因為在商業中,沒有一成不變的生意,只有永遠創新的企業。
那發生了啥變化呢?
從直播場來說,“吵吵鬧鬧的喊麥式直播”:“全場最低價,321上鏈接”與“雙語講人生談詩詞,弱化賣貨(咱就是說主播非有意,可能就是愛講課~)功能”:“你們自己看,需要就買,理性消費”的場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一變化是好是壞?
人們常說凡事有利有弊,筆者認為,暫不論其它,若這一改變能讓品牌們不一窩蜂地下場“價格戰”,而是專注于“自我”品質、實力的“內(提)卷(升)”,自是于消費者,及美業的正向可持續發展是有益的。
而從市場競爭的層面來講,無論是大促還是日常銷售、營銷推廣中,在已經形成國際品牌、老牌國貨、新銳品牌三足鼎立的中國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正在以自造成分、技術科研加持等贏取消費者的認可。
這代表國貨在崛起。
從模仿到自造,從Made in China到Design in China,在當下的美妝行業,國貨美妝似乎在用自己的方式破局,近日,C2CC傳媒X新妝資訊組記者就發現,不少國貨品牌有了新的“突破”。
自造成分崛起,原料問題有突破
此番,不妨以國貨美妝行業內的原料、成分難題為例。C2CC傳媒獲悉,在近期行業內刮起了一股“了不起的而中國成分”之風,自然堂、丸美、珀萊雅、凌博士、稀物集、HBN等品牌紛紛揭秘了自身深研多年的“中國成分”。
比如,伽藍集團旗下的自然堂重磅發布超極酵母(意指無懼超越,極地酵母)喜默因,破局海外酵母價格壟斷的局面。
據悉,該成分是自然堂在21年科研沉淀、近10年酵母研究下,依托自有科研平臺,以喜馬拉雅的修護能量為靈感,研制出來的。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通過學術的賦能之外(如自2018年至今申請了相關微生物發酵研究專利17項,并發表SCI論文7篇),自然堂為克服發酵工藝的不穩定性,還突破性實現了“優良菌種自有化、工藝技術自主化、生產供應本土化”,繼而為中國自造成分的誕生提供了技術、工藝的后盾。
又如,丸美的全人源雙膠原蛋白,以其創新的科技優勢、安全優勢、功效優勢,改變傳統膠原蛋白抗衰的局限性,成了現代肌膚抗衰的破局者。
而同樣在抗老功效上有所突破的凌博士,作為一個從實驗室走出來的中國制造玻尿酸護膚品,此次則在39年堅守科研匠心的基礎上,攜新一代GD-HA凍凌玻尿酸而來。
此外,以“文化+中國成分(松茸)”為特色及差異化優勢的稀物集,自誕生起就以“根植中國,珍稀植萃”為立意開局,走出了差異化的一條道路。
當然,擁有中國成分的不止上文提到的品牌,像以中國傳統草本作為原材料的林清軒,如山茶花也是典型案例。這些足以讓我們感知到,在當下這個時代,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民族品牌,不再盲目跟風國際品牌,而是在努力把成分的主場拉到中國。
而這種情況,讓我們更有理由相信,有實力的民族品牌會通過自造中國成分將品牌做大做強。
工廠專利加持,中國獨特成分的配方大有未來?
中國成分的崛起除得益于品牌深研科研外,還與一些供應鏈端企業的“鉆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C2CC傳媒旗下鮮鋒策劃的《鮮鋒者·說》欄目中,我們首期邀請到的分享嘉賓——東方美谷功能護膚品研究院院長、上海萊博科技(下稱“萊博”)董事長李成亮,在采訪中就多次提及了國貨崛起、中國成分等關鍵詞。
在他看來,基于中國消費者集中需求和中國特色原料資源所發展出來的特色功能護膚品,已經發展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能量。中國人求真、務實、勤勉的民族精神終究還是會支撐我們的民族護膚產業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對中國民族品牌抱有信心之外,萊博自身也在致力于推動國貨崛起走向更遠的這份事業當中。據了解,密集修護型面膜LB+ NATURE屏障仿生舒顏面膜,便創新應用萊博專研的SCopid-LC仿生技術,并倡導“先替代,后修護”的革新理念,以維穩干敏肌膚。
當然,在調查階段,C2CC傳媒發現,在中國化妝品的供應鏈端有很多企業都致力于通過自主技術提取中國成分,為民族品牌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譬如,彭氏(惠州)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便選用靈芝這一漢草成分,打造了靈芝肌源賦能系列;又如,黃山荷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選用安徽祁門紅茶進行提取,并搭配金盞花和合歡花,及提取自金釵石斛、紫松果菊、寧夏枸杞等中草藥的獨家林蘭潤露成分,研發出了紅茶煥顏系列產品。
此前,C2CC傳媒旗下新妝平臺在為渠道商選品時,曾推薦過的采用黃山特色植物為主材,以中醫養生美顏經典理論為指導,以現代科技創新為推力的花寄語品牌中,也有紅茶煥顏護膚系列。據悉,該產品內含的紅茶提取物是茶提取物里的高端成分,對半胱天冬蛋白酶(細胞凋亡的核心分子)有抑制作用。
另外,需要關注的是,在中國化妝品供應鏈和品牌端,除了自研中國成分外,獨創技術的加持,也是推動民族品牌穩步向前的關鍵所在,例如,天津尚美化妝品有限公司就獨創新劑型——酵制油膜,匠心打造了“水油密接技術”。
技術之于化妝品企業的重要性想必不用多言,如今再加上國家層面對于包含日用化學品領域在內的輕工業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相信不久的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國貨品牌關于研發、配方、成分上的突破。
而當核心壁壘已構建,品牌的“光明”未來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