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歐洲議會通過了新的碳邊境調節機制提案(CBAM),也就是俗稱的碳關稅。
6月22日,據歐洲議會官網消息,其通過了碳排放交易體系(ETS)改革、碳關稅相關規則修正,以及設立社會氣候基金三項草案。
其中,碳關稅將于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2023年至2026年是碳關稅實施的過渡期。2027年起,歐盟將正式全面開征碳關稅。進口商需要為其進口產品的直接碳排放支付費用,價格掛鉤歐盟ETS。
與原草案相比,新的碳關稅草案較原草案起征時間晚了一年,但征收范圍更廣,結束豁免的時間大幅提前。
根據新草案,除了鋼鐵、鋁、水泥、化肥及電力原有五個行業,還將新納入有機化學品、塑料、氫和氨四個行業。
所有在ETS中受保護的歐盟行業將被授予免費配額,但從2027-2031年,免費配額的比例將逐漸由93%減少至25%。2032年,免費配額的比例將降為零,比原草案的退出時間提前了三年。
碳關稅草案旨在對碳排放限制相對寬松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商品征收相關稅收,以落實歐盟氣候目標。
在2020年通過的《歐洲綠色協議》中,歐盟承諾,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較1990年減少55%,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ETS是歐盟減排的主要政策工具,它要求排放污染物的發電廠和工業企業購買二氧化碳排放許可證,并對排放量設置上限。
在6月上旬的首次投票中,歐洲議會在加強還是削弱ETS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因此未能就全面改革ETS達成最終協議。
當時曾提出,到2030年將碳排放交易系統覆蓋行業的合計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61%。此次草案則提議,這一數字將上升至63%。
歐洲議會還就設立一項社會氣候基金達成一致,幫助貧困民眾由于應對能源轉型而增加的生活成本。
基金將從兩個方面補充歐盟成員國的財政資源。一是臨時性的直接補貼措施,如降低能源稅費等。二是長期的結構性投資,例如翻新建筑物、投資可再生能源、引導公眾轉向公共交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