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娛樂 胖部
編輯|樸芳
年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曾有過一場情景喜劇演出《我們的烏斯懷亞》。賈玲點評環節的話讓很多彈幕破防:“每一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情景喜劇……然后到我們這一代的時候,好像斷檔了。”
上一次掀起收視熱潮的情景喜劇還是《愛情公寓》系列,再往前追溯就是21世紀前十年《家有兒女》《武林外傳》的時代。這些劇作為互聯網早期的寵兒至今仍然有巨大討論度,《武林外傳》六年來豆瓣評分從9.1分一路上漲到9.6分,甚至成為熱搜常客。
這也成為當下“情懷”浪潮中,影視制作方期待捕捉的機會。但近來,無論是《愛情公寓》團隊出品的情景喜劇《破事精英》,還是綜藝《開播!情景喜劇》,從熱度和口碑表現來說都算不上出彩。
看似觀眾需求不小,作品的市場反饋卻不盡如人意,情景喜劇是否存在風口,還是要打上一個問號。
從“次級品”到“大情懷”,情景喜劇三十年
1992年,一個全社會熱衷于學習、引入和探索的年代,國人第一次從美國電視劇《成長的煩惱》了解到“Situation Comedy”這種形式。曾在紐約參加過《考斯比節目》拍攝的英達翻看著留學時候買的錄像,決定拍一部中國自己的情景喜劇。
次年開播的《我愛我家》,直到今天仍被許多人視為神作,雖然播放之初就陷入了爭議,但全國最高收視率85%的成績,讓其在此后多年被頻繁重播。
應該認為,情景喜劇在1990年代初興起直到21世紀初的熱度與高產,是有其環境基礎的。
一是結合同時期喜劇行業的整體發展看,人民正在學會生活和“笑”,形成了市場風口;二是隨著電視臺對內容的迫切需求提升,以及電視劇制作的放開,情景喜劇相對低門檻的特點對制作方要顯得更加友好,形成了行業熱度;三是文娛行業的加速發展下,情景喜劇前期的熱度進一步形成了正向跑動。
這種環境催生了情景喜劇快速的多樣化、地域化迭代。其中推動情景喜劇發展的一個動力,是各地域形成其品牌內容的需求,以方言演出的《西安虎家》《老娘舅》《霧都夜話》《外來媳婦本地郎》都有當地電視臺的推動,在不同地域有著深度的文化影響力,《外來媳婦本地郎》從2000年開始播出至今,已達4226集,成為中國廣電史上的奇跡。
但在情景喜劇黃金時代的背后也不乏隱憂。一方面有大批良莠不齊的內容在快速產出,開始造成市場疲勞。
另一方面,隨著國產電視內容制作的進步,一般單集時長半小時的情景喜劇很難與大制作的正劇內容競爭黃金檔,排播一般安排填充中午、傍晚的飯點,因而也惡化了投資回報環境,英達的話說是“越拍越虧”。
有趣的是,新世紀以后的《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傳》再到《愛情公寓》,反而開始在黃金檔播出,前兩部甚至登上央八黃金檔。這一波風潮,是帶有互聯網文化對喜劇行業沖擊意味的,大量網梗和段子包括文化現象進入了情景喜劇,也讓《武林外傳》至今仍表現出超前。
十多年后,曾經作為觀劇主體的80、90、00后成為互聯網主流人群,也整體帶動了全網懷舊熱潮,那些曾經用笑帶來過強烈記憶的情景喜劇,越來越成為一份“情懷”,2016年,“葛優癱”成為網絡十大熱詞;近年來《武林外傳》更成為互聯網顯學。
但這種對舊日內容的情懷,會成為這些人群消費新內容的動力嗎?
情景喜劇的再嘗試,劇難寫、戲難演、錢難賺
進入2022年,愛奇藝的小逗劇場成為一個新的情景喜劇試驗場,《破事精英》正是其推出的第三部劇集,此前還有《瓦舍江湖》《醫是醫二是二》。東方衛視的《開播!情景喜劇》在騰訊視頻、優酷聯播。至此主要長視頻平臺都加入了這一波新的嘗試。
但反饋并不樂觀。《破事精英》在愛奇藝站內最高熱度僅6604,在貓眼、燈塔等熱度榜的最好成績剛剛擠進前三;《開播!情景喜劇》上線一個月,各榜單排名在十名上下徘徊。
而對于這些內容的評價,大部分是“不好笑”。
問題出在了哪?
《開播!情景喜劇》里會就當下的喜劇內容做一些討論,比如尚敬的《薪劇場》第一集播完后被觀眾認為“沒有市場”、“包袱太少”,也讓這位老導演提出疑問“現在的市場太急功近利了,投資人只想要爆笑”。
在新媒體、短視頻的沖擊下,無論從觀眾本身的觀看習慣,還是劇集內容的傳播需求,都需要影視內容有短時間抓住觀眾的能力。但就內容本身來說,這些作品的品質似乎不足以成為情景喜劇的代表。
情景喜劇上一次在市場消失,關鍵原因首先就是內容上的高要求。不只是玩梗的能力,單集長度在30分鐘上下的情景喜劇,要求編劇能夠架構起一個喜劇結構,用相聲的術語一般叫“梁子”。
相聲講究“理不歪,笑不來”,其實就是指喜劇在結構上需要具有的反邏輯和荒誕性,這樣喜劇才成立。比如《我愛我家》第一集,就是老干部傅明退休后沒事干,決定在家里主持工作,形成了場景錯位;《武林外傳》第一集,則是“行俠仗義”的郭芙蓉成了人人害怕的雌雄雙煞,因為身份誤解形成對立。
而《破事精英》第一集,講“迫事部”接到了策劃任務大坑,結合自身體驗開腦洞解決問題;《開播!情景喜劇》中,新一集《家有姐妹》拍的是明星秦霄賢藏在方家,被父親和姐姐誤以為是方向的男朋友。從故事邏輯上,不難看到“梁子”的薄弱。
因此,雖然《破事精英》在人設和玩梗等方面還是不乏亮點,但“梁子”問題影響的是整體觀感,所以當出現很多真實的職場元素,多少會讓人笑不出來。這些直白的表達雖然試圖帶動共情,但缺乏喜感也就沒了回味的余地。
類似編劇的短板,這些年行業內似乎略有好轉,包括《一年一度喜劇大會》也為行業輸送了若干優秀的喜劇編劇,但還需要繼續培養,創作也需要更多時間。而在情景喜劇方面,好“梁子”也確實用差不多了。
同時,情景喜劇在制作上也在脫離行業實際,作為一種電視早期的制作形式,一方面在當下確實顯得粗糙且單調,因而對內容依賴性更高;另一方面,無論從形式還是表演都有很多舞臺化的氣質,包括《破事精英》和綜藝里都有加入音樂劇的嘗試,視頻化后對觀看習慣形成了挑戰。
劇難寫,戲難演,情景喜劇對于當下的行業仍然不是沒有難度,如果沒有情懷加持,一些曾經的熱播內容如今也未必能再度成為爆款,更不必說目前這些本身可能存在問題的作品。
情懷生意還能做,喜劇走進百劇中
今年三月,《我愛我家》推出了官方劇本集,并在摩點網開啟眾籌,目標金額為10萬元。原定眾籌時間為45天,但完成目標最后只用了一分鐘。最終該項目籌集金額達數百萬。
從《我愛我家》到《東北一家人》,再到《家有兒女》《武林外傳》,在情景喜劇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一批寶貴的IP,且至今仍具有其價值和變現空間,包括近幾年觀眾自發挖掘了若干遺珠如《地下交通站》《都市男女》等。
此前《武林外傳》和《愛情公寓》曾先后在2011年、2018年推出大電影,前者收獲票房1.86億,后者更3天破5億票房,最終入賬5.55億。雖然口碑表現都不如人意,《愛情公寓》電影更遭遇口碑崩盤,但IP的吸金能力可見一斑。而且次年推出的《愛情公寓5》仍然實現了較高熱度,愛奇藝站內最高熱度9656,表現出了極強的IP韌性。
直到目前,電影行業仍有一些將經典情景喜劇進行改編嘗試的傳言。而除了電影,如《我愛我家》官方劇本集的開發,進入了線下圖書市場;今年6月1日上線的手游《全民泡泡超人》,則改編了《家有兒女》主題曲主打“情懷營銷”。
當情景喜劇本身成為情懷生意,當下有更多喜劇內容正在填補相關市場。比如短視頻內容開始主導當下喜劇視頻的創作,短平快的段子和吐槽占據了相當市場;而在長視頻和音頻領域,脫口秀和相聲不乏擁躉,今年初的《一年一度喜劇大會》也在培養新人演員。
而劇集領域,越來越多的開始出現輕喜劇風格,成為長劇領域的新風向。
比如此前愛奇藝的《警察榮譽》,就在于溫暖和詼諧的基調帶來了相對輕松的體驗,尤其是王景春飾演的派出所長被許多觀眾評為“搞笑擔當”,人氣很高。這種輕喜劇的融合正在廣泛出現在更多作品里,有行業人士稱“原來是一切皆可甜寵,現在輕喜劇元素可能會比甜寵更多”。
根據統計,近期各平臺待播的輕喜劇內容包括愛奇藝的《超時空羅曼史》《點心之路》、騰訊視頻的《只此江湖夢》《北緯路甲一號》、優酷《我叫劉金鳳》、芒果TV《東八區的先生們》和B站的《正義的算法》等。
這種熱度顯然也與當下觀眾對喜劇的需求有關。而輕喜劇內容與其他類型的融合,相較傳統的喜劇內容如情景喜劇,也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在行業寒冬期,各平臺在自制和采購方面都在尋求更強的確定性,輕喜劇+的開發方向或許是更好的生意。
隨著行業劇作能力的發展,情景喜劇也許會在未來再誕生若干爆款,但推動情景喜劇出現的大環境無法再現,也很難重現黃金時代的產量與影響力。至少在當下,它更適合作為情懷生意的一部分,帶我們回憶那些歡笑,也紀念那些笑聲背后銘刻的時代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