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戴晶晶
中國5月進口原油數據公布,前十大原油供應國的排名有了變化。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5月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約4582萬噸,同比增長超11.8%。
其中,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842萬噸,同比增長55%,環比增加29%。時隔19個月后,俄羅斯再次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中國最大原油來源國。
據界面新聞記者查詢,2020年1月、4月、7月、8月和10月,俄羅斯均為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國。但自2020年11月被沙特反超后,連續19個月位居第二。
從年度數據看,2016-2018年,俄羅斯連續三年為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2019-2021年,沙特對中國的原油出口大增,超過俄羅斯排名第一。
今年5月,中國從沙特阿拉伯進口的原油為782萬噸,同比增長9%,但環比下降12.4%,為單月中國第二大原油進口國。
排名第三的是伊拉克,5月出口至中國的原油約469萬噸,同比增長14.66%。排名與4月保持一致。
阿聯酋、阿曼、安哥拉分列第四至第六位,5月出口至中國的原油分別約409萬噸、398萬噸和315萬噸。與4月相比,它們的排名分別上升一位。
科威特的排名發生較大下滑,從4月的第四位下降至5月的第七位。5月,中國自科威特進口原油260萬噸,同比增長11.2%,環比下降28%。
5月,巴西出口至中國的原油為221萬噸,同比和環比均下降約9%。但排名仍與4月一致,為第八。
馬來西亞和哥倫比亞是5月中國第九、第十大原油供應國,環比分別前進一位和七位,供應量分別為220萬噸和110萬噸。今年4月,哥倫比亞為中國最十七大原油進口國,進口量僅為26萬噸原油。

俄烏沖突影響下,全球油氣供需格局和貿易流向進入劇烈調整期。
俄羅斯是油氣出口大國,原本最大出口市場是歐洲。當地時間6月3日,歐盟通過對俄羅斯的“石油禁令”,將在六個月后停止進口所有俄羅斯海運原油,八個月后停止進口所有俄羅斯成品油。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數據顯示, 5月俄羅斯海運原油出口量為506萬桶/日,為2019年11月以來最高的月度水平,環比提高0.04%,比2月提高10%。
今年俄羅斯海運原油出口歐洲的占比,從1-2月的65%,下降到了3-5月的44%;出口美洲占比從3%下降到1%;出口亞洲占比從32%上升到了45%,出口未知地區的占比從0%上升到了11%。
5月,俄羅斯也超越沙特,成為了印度的第二大原油供應國。
Refinitiv Eikon數據顯示,俄羅斯3月共向印度出口了300萬桶原油,4月為720萬桶;5月則達到了2400萬桶,環比增長約兩倍。
俄油進口量占到印度5月石油進口總量的16.5%,4月這一占比僅為5.9%。

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今年國際油價不斷攀升。
2月24日,布倫特原油主力合約站上每桶100美元,刷新2014年9月以來新高。3月,國際油價繼續上漲至接近140美元/桶,隨后震蕩下滑至100美元附近。5月下旬,隨著歐美國家夏季駕駛季節來臨、歐洲對俄羅斯“禁油令”落地,油價再度登上120美元/桶的高位。

近期,在歐佩克+增產消息與美國等國持續釋放石油儲備的影響下,國際油價出現明顯回調。
截至北京時間6月22日收盤,WTI 7月原油期貨漲0.99%,報110.65美元/桶;布倫特8月原油期貨漲1.35%,報114.65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