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沈溦
6月21日,因為“鋼鐵俠”馬斯克對特斯拉旗下機器人產品的最新表態,引起A股市場對機器人概念的火熱關注。
具體來看,當日兩市機器人概念股掀起漲停潮,共12只個股沖上漲停版,其中邁赫股份(301199.SZ)和神思電子(300479.SZ)實現20CM漲停,機器人(300024.SZ)、佰奧智能(300836.SZ)和藍英裝備(300293.SZ)雖封板失敗,仍錄得超16%漲幅,創業板方面,奧聯電子(300585.SZ)和勁拓股份(300400.SZ)也上漲超10%。
此外,巨輪智能(002031.SZ)、新時達(002527.SZ)、派斯林(600215.SH)、亞威股份(002559.SZ)、克來機電(603960.SH)、泰爾股份(002347.SZ)、科遠智慧(002380.SZ)、中大力德(002896.SZ)、愛仕達(002403.SZ)、奧拓電子(002587.SZ)漲停。華昌達(300278.SZ)、科大智能(300222.SZ)等跟漲。
“鋼鐵俠”點燃市場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機器人概念收獲如此大的炒作熱情或來源于近期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對旗下新型智能機器人的表態。
在2021年8月19日首次舉行的人工智能日活動中,特斯拉詳細介紹了其以AI為重點的雄心,還表示將會公布特斯拉人形機器人—Tesla Bot的實際原型。
此后,馬斯克更是多次為其人形機器人“站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機器人戰略甚至比特斯拉汽車更重要。
6月3日,馬斯克表示,Tesla Bot的名字已經改為擎天柱(Optimus),而2022年人工智能日活動將推遲到9月30日舉行。
近日,他表示:“AI變得越來越好。”
相關市場分析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表面上,馬斯克為特斯拉機器人造足懸念,提高市場預期,有望在機器人制造領域打造最新的投資熱潮,另一方面,市場前期熱門板塊出現獲利出走跡象,資金尋求新的板塊投資機遇。
6月21日,A股三大指數弱勢震蕩運行,滬指一度跌逾1%,創業板指盤中跌逾1.5%。
截至收盤,滬指跌0.26%,報3306.72點;深成指跌0.51%,報12423.86點;創業板指跌0.63%,報2692.98點。兩市成交額再次突破1萬億元,為連續第八個交易日破萬億。
地產、傳媒、保險、銀行等板塊漲幅居前。教育板塊領跌,軍工、養殖業、中藥等板塊及資源股走跌。
國產“機器人”機遇加速
在機器人制造領域,我國不論在戰略規劃還是產業鏈打造方面均有布局。
《“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中提出,實施智能制造裝備創新發展行動,研發智能焊接機器人、智能移動機器人、半導體(潔凈)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推動先進工藝、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深度融合,通過智能車間/工廠建設,帶動通用、專用智能制造裝備加速研制和迭代升級。
據《“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我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展望“十四五”,我國工業機器人將繼續發力,推進產品創新及應用,推動產品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從數據來看,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產量從2016年的7.24萬臺,到2020年的21.2萬臺再到2021年的36.6萬臺。
但今年的工業機器人產量出現下滑,今年5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6616套,同比下降13.7%,1-5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66091套,同比下降9.4%。在低基數下,下半年的機器人的產量有望迎頭趕上。
6月9日,美的集團發布其首款家庭服務機器人,計劃今年下半年在國內市場量產上市。該款機器人將于美的家電連接,還計劃與華為鴻蒙系統打通。
同時,由百度與吉利聯合創立的集度汽車發布首款汽車機器人量產概念車ROBO-01。集度CEO夏一平表示,智能汽車3.0時代就是汽車機器人的時代。
此外,6月19日,中國神經介入醫療器械行業的先行公司微創腦科學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手術機器人公司睿觸科技宣布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展望下半年,數字化向縱深發展,海量數據帶動AI、半導體等基礎算力提升,智能化將加速推進。在全球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下,重點領域的廣義國產企業為科技產業提供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