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在社交平臺發文稱,“主流與高端純電市場的價格戰已經拉開。”
沈暉表示,補貼政策主要針對的還是具有增購換購需求的消費者,這正是目前存量市場之下汽車市場的主流消費需求。他還表示,電車方面增/換購需求主要集中在主流與高端市場。在這一市場層級中,價格競爭及其激烈,”定金抵扣“的變相降價非常嚴重,品牌之間的價格戰已經拉開序幕。
此前,上海市正式發布《上海市促進汽車消費補貼實施細則》,將在今年6月1至12月31日之間為所有符合條件的純電汽車購置者提供1萬元一次性購車補貼。
今年4月,威馬發布純電動SUV EX5,該車型因其超高的補貼力度受到廣泛關注。EX5包含3個車型共6種不同配置,售價區間在17.98萬至29.88萬之間,補貼后售價在11.23萬到21.63萬之間,最高補貼幅度超過8萬元。
如此巨大的補貼力度并沒有帶來銷量上的突破。據威馬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5月,威馬汽車總交付量為3240輛,環比下降2%。盡管今年1至5月累計交付量達18061輛,同比增長86.6%,但相較其他主流電車新勢力來看,威馬汽車仍有不小差距。
近期電池原材料價格的暴漲也將為參與純電市場價格戰的企業造成不小的成本壓力。此前,已有多家汽車制造商宣布對旗下電動汽車進行售價上調。本月特斯拉在其中國官網宣布,將對中國市場銷售的Model Y長續航版本再次進行價格上調,價格上漲1.9萬元至39.49萬元。
此外,沈暉還稱,未來銷量爭奪戰的關鍵因素是對用戶的爭奪,他表示“對應的零售模式、服務模式都要以減少重大社會負面,突出商業模式及服務優勢為主。” 在這種理念下,將不可避免地減少中間溝通和流轉環節,車企將在未來銷售中占據主導地位,以此最大化向用戶靠攏,達成用戶體驗與企業成本效率的平衡點。
對此,安永博智隆戰略咨詢合伙人章一超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國內純電領域參與玩家眾多,對于消費者來說車型選擇較為豐富,國內消費者價格敏感度較高,因此電動汽車價格競爭趨勢會更加激烈。
對于電池原材料價格飆升導致電車售價上調,他認為目前電車新勢力正面臨發展平臺期,原材料價格帶來的成本壓力是業內普遍現象。壓縮營銷成本進行價格戰或將成為新的選擇,對于利潤率較高的電車制造商,也可以選擇壓縮盈利空間獲取價格優勢。
營造更好的盈利氛圍,維持價格競爭是國內頭部品牌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漲價是普遍情況,價格戰成本缺口從哪彌補將是售價競爭的關鍵。”
(本文更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