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沈庹
“江西豬王”正邦科技5億商票逾期事件尚未處理停當,公司周末突然釋放出一個重大利好:與國家電投簽訂“碳中和”綜合智慧能源項目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3年內,總投入400億元,布局光伏、風電、綜合智慧能源等產業。
一個養豬的,突然涉足新能源,合作方還是實力強大的央企,資本市場瞬間被打了一針雞血。昨日,正邦科技股價一字漲停。
但是,需要考慮的是,正邦科技2021年巨虧188億,資金鏈持續緊繃,它靠什么接住這個400億元的“大禮”?
400億新能源大禮
今年以來,國內豬肉價格雖有上升趨勢,但大多生豬養殖企業仍沒有完全從去年巨虧的陰霾中走出來。
這是一個短期內難有重大利好的行業。
作為2021年的行業“虧損王”,正邦科技(002157.SZ)突然在周末釋放出了一個與自身主業無關的好消息,推動公司股價在周一一字漲停。
公告披露,公司在6月17日,與國家電投簽訂了《“碳中和”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合作協議書》,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在光伏、風電、綜合智慧能源等產業加快布局,力爭3年投資400億元,建成生態光伏、風電、分布式及集中式綜合智慧能源約1000萬千瓦。
國家電投屬于央企實力強大,是我國唯一擁有核電、火電、水電、風電、光伏等全部發電類型的企業。
按照框架協議,國家電投將為正邦科技提供清潔能源供應,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正邦科技則為國家電投提供生態能源用地和養殖場等屋頂資源。
對此,交易所第一時間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結合主營業務,說明與國電投資的合作,與公司現階段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發展規劃是否匹配;公司預計投入的資產或資金,是否存在資金等狀況不足以支撐項目開發等風險。
今年以來,正邦科技相繼與雙匯發展、建發股份,在生豬供應以及供應鏈服務、股權合作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推進情況外界不得而知。
資金鏈緊繃
交易所的擔心不無道理。要知道,在不久之前,正邦科技和部分子公司出現流動性緊張,5.42億元商票兌付逾期。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應付票據余額10.78億元,如不能妥善處理,或將持續產生逾期。
正邦科技原是一家以飼料為主業的企業,公司2007年上市之后,逐步向生豬養殖領域拓展。
在短短十年間,公司生豬養殖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快速成為“江西豬王”。2017年,更是以342.25萬頭生豬銷售量,躍居生豬上市企業前三。
2019年-2020年,受內外因素影響,國內母豬總量急劇下降,生豬行業進入一輪超級豬周期,正邦科技對外高價收購母豬快速擴張。
受益于此,公司在2020年出欄生豬955.97萬頭,僅次于“中國豬王”牧原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91.7億元、歸母凈利57.44億元,超過公司上市十余年以來的利潤之和。
然而,隨著國內生豬產能的快速上升,豬肉價格持續下降。2021年,正邦科技生豬銷售價格陡降,從年初的32.65元/公斤下降到年末15.17元/公斤,下半年價格更是直接腰斬。
公司不得不緊急處置前期高價外購的低效母豬、縮減業務規模,導致自建豬場產能利用率低,閑置資產成本大幅增加,同時,清退部分租賃豬舍,產生預付租金、清退補償等損失,致使公司2021年養殖業務毛利率低至-45.88%,全年歸母凈利潤虧損超過188億元,創下了行業之最。
比虧損更嚴重的,是公司的資金狀況。
2021年末,公司持有貨幣資金余額51.33億元,同比減少60.65%,其中受限資金32.98億元,而同期有息負債余額232.48億元,一年內將到期的債務金額合計188億元。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已高達92.60%。
巨大的資金缺口,靠什么來填補呢?
除了通過金融機構以及資本市場融資之外,公司在今年2月,一次性打包出售西南8家飼料子公司的股權,預計回籠資金20-25億元。
甚至,公司的豬還沒完全育肥,就急于出售,以減少養殖損失回收資金。去年下半年之后,公司生豬出欄均重,明顯低于110公斤的行業均值。今年4、5月,正邦科技生豬出欄均重更是跌破百公斤,分別僅有86.96公斤、86.58公斤,遠低于去年同期140公斤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