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本邦
6月20日,資本邦了解到,新能源鋰電材料的龍頭——華友鈷業(603799.SH)發布大手筆定增,擬進一步擴大產能。
6月19日晚間公告,公司擬非公開發行募資不超過177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將用于:印尼華山鎳鈷公司年產12萬噸鎳金屬量氫氧化鎳鈷濕法項目、廣西華友鋰業公司年產5萬噸電池級鋰鹽項及補充流動資金。
資料顯示,華友鈷業主要從事新能源鋰電材料和鈷新材料產品的研發制造業務,公司目前為中國最大的鈷產品供應商,產銷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同時公司也是國內鋰電正極材料和三元前驅體產品主要供應商之一,產銷規模和技術開發能力處于行業前列。公司已經進入到寧德時代、比亞迪、LG化學、SKI、億緯鋰能等全球頭部動力電池的核心產業鏈,產品已開始應用到特斯拉、大眾MEB平臺、雷諾日產聯盟、沃爾沃、路虎捷豹等歐美高端電動汽車。
其中,印尼華山鎳鈷公司年產12萬噸鎳金屬量氫氧化鎳鈷濕法項目建成后,將有能力處理紅土鎳礦干礦量約1040萬噸/年。項目產出氫氧化鎳鈷中間產品32.6萬噸/年,折合鎳金屬量12.3萬噸/年,鈷金屬量1.57萬噸/年,另有選礦副產品鉻精礦約50.6萬噸/年。
另一募投項目方面,廣西華友鋰業公司年產5萬噸電池級鋰鹽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硫酸法生產工藝的所有生產系統及其配套的生產輔助設施和生活辦公設施等。建成后的鋰輝石精礦處理規模達到38.9萬噸/年。該項目產出電池級碳酸鋰2.77萬噸/年、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2.53萬噸/年及副產品元明粉、鋰硅粉。
華友鈷業表示,本次募集資金投向鎳濕法冶煉、鋰加工業務板塊,有望進一步加強一體化布局的協同效應,提高全產業鏈各環節匹配制造能力,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各環節產品盈利能力的影響,為客戶提供低成本、高品質、安全穩定的新能源鋰電材料,為鋰電池產業鏈行業的整體發展創造最大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華友鈷業談到定增的背景時指出,高鎳三元材料是動力電池重要發展方向,公司需進一步做好鎳資源布局。作為新能源汽車價值鏈的關鍵環節和核心部件,鋰電池及鋰電材料產業將伴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相應不斷擴大市場容量,迎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而其中高鎳三元材料在續航里程、能量密度和材料成本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高鎳化已成為三元動力電池的未來發展趨勢。
公司擬投資三大項目
在發布定增公告同時,華友鈷業同日還發布了一份對外投資公告。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華拓國際與Glaucous合資建設華山鎳鈷年產12萬噸鎳金屬量氫氧化鎳鈷濕法項目。華山鎳鈷的授權資本為100萬美元,其中公司應實繳出資68萬美元,持股比例為68%;Glaucous應實繳出資32萬美元,持股比例為32%。經初步測算,該項目總投資26.04億美元(含全口徑流動資金1.57億美元,其中鋪底流動資金4714.8萬美元)。
同時,公司還擬通過全資子公司華友國際礦業與TIMGO共同投資建設前景鋰礦Arcadia鋰礦開發項目。前景鋰礦擬由華友國際礦業持股90%,TIMGO持股10%。經初步測算,該項目本次投資2.75億美元(總投資6.97億美元,其中收購費用4.22億美元)。
此外,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華友鋰業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電池級鋰鹽項目。經初步測算,該項目總投資25.81億元(含全口徑流動資金6.64億元,其中鋪底流動資金1.99億元)。
其實,華友鈷業在鎳、鋰材料行業早已布局多時:
今年5月31日,華友鈷業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擬以514.06億韓元(約2.75億人民幣)認購株式會社LGBCM發行的普通股1028.12萬股,本次認購完成后,LG化學將持有LGBCM51%的股權,巴莫科技將持有LGBCM49%的股權。
株式會社LGBCM擬建設年產6.6萬噸三元正極材料產能,總投資額為4371億韓元(約23.37億人民幣)。
華友鈷業表示,本次公司與LG化學合資建設新能源鋰電材料項目,是公司按照中長期發展戰略做出的安排,契合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大發展對新能源鋰電材料快速增長的需求,將進一步整合公司以及LG化學在原材料、技術與市場渠道等方面的優勢,有利于各方在新能源鋰電材料原材料供應、產品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鋰電材料產業鏈。
此前,華友鈷業還在剛果(金)建立了采礦、選礦、冶煉于一體的鈷銅資源開發體系;在印尼建設多個鎳鈷資源項目;公司于2017年認購澳大利亞上市公司AVZ股份開啟布局鋰資源,并于2021年12月收購了津巴布韋前景鋰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