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ower設計
近年來,全球的沉浸式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造就了市場的場景熱潮,而如今這股熱潮愈演愈烈,似乎全國都興起了一場沉浸式“場景秀”。
國外迪士尼、環球影城等等,就是沉浸式主題商業的典型代表,而近幾年的國內沉浸式商業,也隨著國潮興起、文化自信而逐步形成了的國風主題沉浸式,深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有人將沉浸式體驗場景作為元宇宙概念下商業空間的“現實版本”,懷舊風、造景熱,這波席卷到商業地產的“沉浸式”風氣僅僅只跟風模仿嗎?
在業內看來,遠不止如此。那么,本期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
01 沉浸式場景熱潮來襲,地方沉浸國風主題商業井噴式出現
在當下,沉浸式體驗場景愈發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追捧和喜愛,這種風氣之下,各大沉浸式概念下的項目開始像雨后春筍一般在全國輪番上演。
沉浸式室內布景街區,戲精桃花源--“武陵桃花源”
位于北京東三環富力廣場5層的大型沉浸式主題商業空間“戲精桃花源”,占地面積為400多平方米,以桃花源為場景主題,在室內打造了一個沉浸式娛樂休閑空間。
戲精桃花源的細節場景與古風道具,隨處可見。場景不僅設計了游逛街道,古風建筑,位于中央的桃花樹也成為了標志性打卡地,還有充滿記憶的門氏醫館,散落各處的道具就有1300多件,讓消費者移步換景之間,還能隨手拍出古風大片。
而且,戲精桃花源還將沉浸式場景、劇情演員、故事游戲、入駐店鋪,通過游戲串聯起來,消費者可以在真人NPC的互動和幫助下完成任務,在游逛的同時還完成了游戲體驗。
通過為消費者營造的不同場景體驗,增加了消費者在桃花源參與互動的趣味性,還加深了兩者的情感連接,隨著推出的不同游戲內容,為這里帶來持續不斷的客流。
桃花源入駐了近30家國貨品牌,這些品牌和店鋪或通過場景植入到整個空間里,或通過互動內容加入到劇情中,店員也會高度配合,做到了消費者邊吃邊逛邊演戲,完全不會出戲。
沉浸式文旅景觀空間:長安十二時辰--“長安市井文化IP”
19年,《長安十二時辰》憑借水準在線的劇情,以及宏大華美的畫面、精良的拍攝制作,成為當年雜草叢生的暑期檔中最大驚喜。還原長安的盛世景象,堪比畫作的美術場景,成為當時一度熱議話題。
22年,“長安十二時辰”是西安曲江曼蒂廣場打造的一個的唐風市井文化街區。一經開市,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全網曝光量2億,單挑抖音播放量超過3200萬。
長安十二時辰共有24000㎡,有三層,是將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影視IP作為主題打造而成的。
特別設置的三層舞臺區域,將唐代“霓裳羽衣曲”復刻呈現,真人互動式演藝的場景,讓消費者能夠身臨其境體驗大唐繁華。
整條街巷里,各類手作店、工藝品店、書法等琳瑯滿目,消費者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劇本殺游戲等沉浸在這條熱鬧的長安街中,同時匯聚了100余種長安美食小吃,種類十分豐富。
沉浸式演繹商業空間:秦淮·戲院里--“上元節燈會”
秦淮·戲院里是由是南京首都大戲院的舊址改造而成的,以明朝著名畫作《上元燈彩圖》為場景創作靈感,通過元宵節燈會場景描繪,將當時金陵城夫子廟一帶的繁榮景象移植到了室內。
提取出的古法彩燈是空間中隨處可見的代表性符號,結合現代技術,打造了燈山、奇市、幻戲的奇幻空間印象。
并結合夫子廟商圈街區的特征以及整個街區建筑風格,搭建整個的空間背景,創造夜游秦淮的視覺感受,加入真人互動式演藝,讓消費者產生穿越夢境、人在戲中的沉浸式體驗。
室內國潮主題空間:深圳寶安大仟里上河坊--“清明上河圖”
寶安大仟里購物中心打造的“清明上河”國潮主題街區——上河坊,面積約有3000㎡,不僅打造了一個沉浸式場景,還將非遺傳統文化融入了內容運營,可以稱之為是一座中國歷史文化博物館。
街區以“清明上河圖”為主題靈感,共有三縱三橫的北宋街巷,最大限度還原北宋汴京開平時期的繁榮風貌,融合美食與非遺文化的體驗,為消費者呈現前所未有、耳目一新的文化體驗。
02 “沉浸式”盛行背后,是現實版“元宇宙”的商業探索
當前大火的“元宇宙”概念,讓商業地產的空間被重新定義,它突破了人們現實空間的限制,在不受現實因素限制的虛擬空間里,實現五官六覺的全方位“連接”。
在現實的“物理空間”向虛擬“數字空間”的發展過程中,大型交互式、沉浸式場景就是對于現實版元宇宙空間進行的一次商業場景探索。
“沉浸式”的體驗,讓消費者可以在一個沉浸式空間里,通過場景內容、實景演員、劇情演繹以及線下游戲,并結合沉浸式零售的新業態表達方式,享受沉浸式娛樂休閑的游逛樂趣。
而日漸風靡的國風主題沉浸式,究其大火的原因,還有以下幾點:
1、流量--國潮、年輕化
近五年,中國品牌在品牌總熱度中的搜索熱度從45%提升至75%,“國潮”一詞在過去十年中的關注度上漲了近528%。
“國潮”、“中國故事”已經作為一種文化方式和生活態度,慢慢滲透到大眾生活中,傳統文化正在通過極具創意的形式、年輕化的表達,融入到消費領域,“國風+潮流”的融合成就文化復蘇的同時,也在造就中國IP的理念。
2、城市大量的存量空間需要商業盤活
現階段城市大量存量商業的更新,正在成為商業地產的一個主流趨勢。
對于存量空間而言,如果以文化賦能的沉浸式體驗消費,作為展現商業塑造中“感性”的力量,與“理性的、科學的”商業交融碰撞,可以以差異化破局行業困境,給予空間改造一些全新的靈感。
3、豐富的國潮文化IP
縱觀上下五千年乃至當今,我們擁有無比豐富的靈感源泉,像‘冰墩墩’、各種古代神話人物、深入人心的動畫形象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經典的國潮文化創作素材與IP,加以利用。
如果將這些元素進行規模性開發,打造成沉浸式體驗空間讓消費者置身其中,那這些文化元素一定能夠讓消費者有非常完美的造夢體驗和深度情感鏈接。
03 “雷聲大雨點小”,如何克服場景熱之后“客流饑荒”?
“國潮+沉浸式”掀起國內造景熱,但縱觀國內不少的商業項目,不難發現,其國潮文化浮于表面的設計元素和文化形象的居多,在經歷開業的場景熱后便會遭遇“客流饑荒”的困境。
那么,我們該如何考慮“國潮+沉浸式”在商業模式中的設計呢?
戲精桃花源將入駐店鋪與沉浸式空間、實景演員、劇情和游戲等全面連通,消費者可以在這里同時感受吃喝、購物、解謎以及打卡的樂趣。
店鋪也進行了場景化設計,讓消費者在這里享受到別處沒有的體驗,例如“靖十三飲子鋪”還原了《夢華錄》中的宋朝古法茶飲,“東來也”也推出了打卡“祈福桃花樹”......
這些特色的品牌與場景、活動,共同構建了一個具有文化認同的空間,為商業提供持續性的活力和生命力。
在唐代的長安街,東市主打國內市場,是當地達官貴人的聚集地,堪稱奢侈品天堂;西市則是通往世界各地的國際大市場。
在長安十二時辰的長街里,既有庾家粽子、蕭家餛飩、巨勝奴等為代表的長安市井小吃,也有以胡餅肆、包爾薩克、胡辣羊蹄等為代表的胡風美食,還有以五香飲、桂花飲、長安冰雪等為代表的唐朝飲品,在餐飲品牌的選擇也做到了精細化運營。
通過將體驗與零售的完美結合,實現了店鋪故事化、商品道具化、消費無感化,通過內容引導自然而然帶動消費,加之有趣多樣的游戲、活動運營,吸引源源不斷的人流。
04 寫在最后
未來發展
縱觀商業發展,始終在探索和反思中不斷循環發展。
國風沉浸式乘著“國潮”的東風,以現在年輕消費者請來的方式,溝通古今。增加互動參與、調動消費者能動性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一場“身臨其境”的審美體驗。
當商業地產站在具有豐富歷史、傳統文化的寶庫上,利用黑科技、數字藝術等手段,把握沉浸式的概念,對傳統文化基因與當下潮流進行融合,在未來,必將以更為豐富的表現形式傳遞中國的形象與力量。
部分資料及圖片參考來源:原山原水文旅研究院/昆明日報/灼見/藍皮書商業圖書館/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項目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