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莊鍵 馬悅然
編輯 | 張慧
6月9日晌午,上海長興島上海風徐徐,路上鮮有行人。
不同于廠區外的安靜閑適,振華重工(600320.SH)長興基地五號門口,噴淋消殺、檢測登記、自測抗原……一輛輛運輸車正排隊入廠,繁忙如常。
進入廠區,沿著基地內的振華大道一路穿行,遠處海岸線上藍白相間的十幾臺岸橋依次排開,正在進行調試作業。岸橋,是指專門用于碼頭對集裝箱船進行裝卸作業的專業設備。
長興基地是振華重工八個生產基地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重型裝配制造生產基地。每年由這里生產的200余臺岸橋,被發往世界各地的港口碼頭。
各式廠區車間內,都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在焊接打磨車間,工人頭戴安全帽,一手拿著面罩,一手拿著焊槍加緊施工,操作現場火花飛濺。
“基地從3月17號開始實施全封閉管理。一萬三千多名員工同吃同住了近三個月,以保障不間斷生產。”振華重工長興分公司副總經理周亞芬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
“這段時間,員工的生產效率反倒提高了。”周亞芬笑著說,因為全天都在基地內,同事間感情更加深厚,在生產、安全管理上的專注度也更高了。
周亞芬透露,振華重工生產了全球近八成的港口機械,訂單主要來自海外,已排到了明年3月。去年長興基地的總產值為96億元,今年產值目標是實現120億元。
“公司的硬件設備條件好,全球暫無可完全替代的企業。”她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如果基地不全力生產,將直接影響海外新碼頭的開工運營。”
“當前公司最主要的工作是加快進度,爭取把生產進度搶回來。”周亞芬說。目前,長興基地員工到崗率為95%,產品交付率已達八成以上。
為了趕上生產進度,長興基地后續預計還將擴招1000多名員工。

工業制造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石,也是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上海制造”已成為上海的城市名片。
去年,上海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繼續位列全國第一,充分體現了上海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疫情曾讓上海制造業陷入短暫困境。但憑借上海制造業的韌性,供應鏈在疫情后得到了快速“修復”,制造業開始強勁復蘇。
上海工廠的發條也再度被擰緊。追進度、擴招、擴產、調整產線,成為它們當下工作的重點。
同樣在努力趕進度的,還有制造業巨頭3M。
3M中國區總裁丁泓禹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目前我們主要的目標,是彌補過去兩個月損失的產能。”
這家世界500強公司在上海設有四座工廠,生產口罩、消毒液和膠帶等不同類型的產品,客戶分布于醫療、電子及汽車等多個行業。
3M在國內最重要的貨運樞紐——華東物流中心同樣位于上海。正常情況下,每天都會有超過150輛滿載貨物的集裝箱卡車從物流中心駛出。
丁泓禹說,3M上海四家工廠目前基本處于滿負荷生產中。華東物流中心當下每天的的出貨量甚至超過了疫情前。
按照去年公布的一項投資計劃,3M將在上海金山工廠投資結構膠生產線的二期擴產工程,并同步新建一所結構膠測試實驗中心。
趕在此輪疫情前,結構膠生產線二期擴產工程已完成,工廠產能提升了逾一倍。受疫情影響,結構膠測試實驗中心的進度稍有滯后。
3M預計,這座實驗中心仍將按計劃在今年投入使用。項目投入運營后,將進一步加速3M本土研發、生產和測試的鏈路,響應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產品創新訴求。
阿克蘇諾貝爾上海松江工廠也計劃在近期重啟一項技術改造,以提升部分涂料產品的產能。改造工程完成后,工廠的涂料產能將因此增加10-20%。
松江工廠是這家外涂料巨頭在中國大陸投資的15座生產基地之一,擁有100名與制造相關的員工。工廠生產的功能涂料,被用于制造易拉罐和彩鋼板等產品。
過去兩個月里,這座工廠經歷了停工、重啟和產能爬坡。到5月中旬,生產基地的產能已恢復到了100%。

經歷疫情的考驗,三一重機管理層則將加速智能制造轉型,放到了更為優先的位置上。
三一重機華睿公司副總經理張彪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自動化生產線會明顯減少疫情這種外部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工業軟件能夠實現異地控制生產,更為便利。”
在他看來,公司將更多運用工業機器人,降低對人的依賴,但這不意味著大規模裁員的出現,而是需要員工轉型。
三一重機是三一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三一重工(600031.SH)的子公司,產品包括挖掘機、裝載機械及其配套中小零配件的生產等。
其位于臨港奉賢園區的廠房總面積達30萬平米,被稱為全球涵蓋工藝最全、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液壓式履帶挖掘機生產基地。
張彪介紹,去年三一重機占中國挖掘機市場份額的28%左右,今年已提升至31%。在三一重機幾大主機公司中,上海園區產值和銷售額最高,占三一集團銷售額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