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區塊鏈技術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關鍵技術之一,更是支撐數字經濟不斷做大做優做強的重要推動力。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特別是相關技術與應用發展迅速,并在防偽溯源、供應鏈管理、司法存證、政務數據共享、民生服務等場景中已經初露鋒芒。
譚建榮院士表示,當前我國區塊鏈產業正處于發展機遇期,在基礎技術研究、創新應用和產業生態建設方面均處于世界前列。我們需要維持這種優勢,不斷加強“區塊鏈+”應用探索,讓區塊鏈技術成為數字經濟的強有力保障。
張超在節目中談到,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持續創新,區塊鏈技術已在多個領域實現落地且初見成效,并在提升協作效率、降低信任成本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張超提到,各地政府也已經充分意識到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和對于經濟發展、智慧城市管理的重要意義,在疫情防控管理中也能看到區塊鏈技術對打破信息孤島的助力作用,更多的應用場景在加速落地。日前,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中國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開幕式也提出,要加強網絡信息技術研究,確保網絡技術體系可控性,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研發,重視區塊鏈、數字貨幣等技術的創新。
談及區塊鏈產業未來,張超介紹到,區塊鏈技術要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切忌單打獨斗;要積極拓展區塊鏈應用場景,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不斷提升數字技術應用的廣度與深度;同時,要時刻保持對技術創新的謙卑敬畏之心,不斷加強科研投入和人才投入,保持在前沿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