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蘇鋒
磷化工產品包括磷肥、農藥、磷酸鹽、磷酸等,廣泛應用于農業、食品、阻燃劑、洗滌劑、電子等行業。
磷化工以磷礦石為起點,磷礦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循環利用性等特點,屬一次性礦產資源,因此值得重視。
資源分布與需求提升
世界磷礦產豐富,但分布不均衡,我國為第二大磷礦儲量國。
截至2020年4月,全球共有332個磷礦床,主要分布于東南亞、中東、非洲、澳大利亞、南美洲、北美洲東部和西部等地區,其中非洲和亞洲的磷礦資源分別占世界的80%和13%。
據USGS數據,當前全球磷礦石儲量共710億噸,其中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儲量最大,達到500億噸,占比超過70%;中國磷礦石儲量為32億噸,占比為4.51%,較摩洛哥和西撒哈拉規模差距較大。
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擁有世界最大磷礦儲量, 但2020年產量僅為3740萬噸,約為我國的40%。
2021年,全球每年開采磷礦約2.2億噸,我國是世界最大磷礦石生產國, 貢獻了全球磷礦產量的40%。2020年中國磷礦石產量8800萬噸,儲采比僅為36,遠低于世界平均值324,開采過度問題突出。
近5年內,鋰電池下游行業迎來快速發展,帶動磷需求快速提升。
據GGII和EVTank數據,2016-2020年,全國鋰電池出貨量由64GWh增長至143GWh,CAGR達到 22.26%;2020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達到294.5GWh,同比增長26.4%。2020年,在國內鋰電池出貨量中,動力電池對鋰電池的需求量占 比為56%,動力電池基數大且增速快,為鋰電池需求帶來了最大的增量。
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47萬噸,同比增長277%。
另一方面,俄烏沖突影響全球糧食供給,糧食價格創階段性新高,糧食價格上漲有助提升農民的種植熱情,糧食種植面積與產量有望逐步增長,帶動磷肥及復合肥的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
截止4月,磷酸一銨的價格上漲至3740元/噸,同比漲幅達到38.89%;磷酸二銨、復合肥分別上漲至3580元/噸和3300元/噸,漲幅分別達到26.72%和54.92%。
總之,磷需求正在快速提升。
供給收縮
我國共有 26 個省擁有磷礦資源, 集中分布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五省內,約占全國磷礦儲量的 81%。其中,湖北磷礦儲量為63.4億噸,占比約 29.4%,位居全國第一。同時,國內磷礦近90%為中低品位磷礦,平均品位僅為 16.85%,因此我國磷礦資源總體呈富礦少、貧礦多,開采難度大等特征。
2016 年是國內磷礦資源供給變化的轉折點,此前磷礦開發長期處于增長狀態,2016年以后伴隨供給側改革和一系列環保文件出臺,磷礦產量明顯下滑。
當前磷礦石產量較2016年下滑近 40%,預計未來我國磷礦開采進度會進一步受到環保、資源等限制,在下游應用需求激增背景下,供需偏緊有望持續,磷礦石也將受益行業高景氣實現價值增長。
云天化作為我國最大的磷礦石生產企業之一,具備原礦年產能 1450萬噸,化肥總產能達到876萬噸,擦洗選礦年產能618萬噸,浮選年產能750萬噸,磷礦資源儲量近8億噸,擁有濕法凈化磷 酸和工業級磷酸一銨生產能力。
在自有磷礦和配套產業鏈下具備較大成本優勢,主營產品市場持續景氣,順周期背景下業績保持向好態勢。同時積極延伸產業鏈,布局新能源產業鏈。目前公司10 萬噸/年精制磷酸項目正在建設,預計2022年建成,2萬噸/年電子級氫氟酸項目年底投產,0.5萬噸/年六氟磷酸鋰,3萬噸/年污水氟化氫項目快速推進。
興發屬于國內磷化工行業龍頭企業,目前擁有磷礦產能415萬噸、黃磷 16 萬噸、精細磷酸鹽18萬噸、草甘膦18萬噸、有機硅單體36萬噸、濕電子化學品 8 萬噸,打造完整的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條,形成行業獨特的“礦電化一體”、“磷硅鹽協同”和“礦肥化結合”的產業鏈優勢。
隨著磷礦資源被列為國家戰略性資源以及出臺的一系列環保政策,磷礦開采將持續受限,公司擁有豐富的磷礦儲量,提前鎖定市場份額,有益于向下繼續拓展延伸業務。此外,公司與華友鈷業合作磷酸鐵鋰項目,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持續放量,疊加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新洋豐是國內復合肥龍頭企業,隨著復合肥步入景氣周期,公司加速布局磷酸鐵賽道,產業優勢將進一步鞏固。
公司擁有復合肥年產能708 萬噸,磷酸一銨產能 185 萬噸,工業級磷酸一銨產能15 萬噸,磷肥龍頭企業穩固,由于國內供給側改革和“三磷”整治等政策導致國內磷肥供給受限,加速落后產能出清,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磷肥競爭格局優化,預計未來強者恒強趨勢將逐漸形成。此外,隨著農民對肥料質量要求的提升,公司積極創新,大力研發新型復合肥。2021年新增復合肥產能 50 多萬噸,均為新型肥,包括水溶肥、高品質經濟作物專用肥,未來人們對食品安全和質量要求的提升將保障新型復合肥價穩量增。
需求提升,供給受限,磷化工的景氣周期大概率將繼續進行下去,而占領上游礦石資源的企業將持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