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駕時代 黃華丹
吉利收購魅族的消息終于落地。但我們與其說吉利進軍手機行業,毋寧說將智能手機納入智能汽車產業鏈條。由智能手機開啟的萬物智能,在智能汽車時代,手機正被反噬,對吉利而言魅族的最大意義似乎是優化車機,其實它的出現旨在彌補吉利整個智能生態的一環。
吉利拓展業務的方式干脆直接,一個字,買!
造車要走高端化,買下沃爾沃和路特斯;進軍飛行汽車,買下大力飛行汽車;如今,手機業務迫在眉睫,那就把魅族買了。
6月13日下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執法二司發布一則股權案,星紀時代擬收購魅族科技79.09%的股權。星紀時代即為吉利旗下手機公司,于2021年9月成立,吉利持股32.3%,李書福為董事長。
對雙方而言,這都不失為一件好事。
以MP3起家的魅族,2009年轉型做智能手機后,憑著黃章的執著,魅族一度在國產手機圈中名列前茅。但后續的定位混亂,加上競爭加劇,導致市場份額一跌再跌,如今幾乎已銷聲匿跡。
此次吉利收購完成后,魅族創始人黃章的持股將降至9.79%,不再有話語權。
而對魅族來說,能拿到吉利的資金既是一種保障,也為眼下無法突破的僵局注入一些活力。
而在吉利方面,去年官方就宣布將拿出100億發展手機業務。
李書福表示:“手機是電子產品市場驗證及軟件創新的應用載體,既能讓用戶盡快分享創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移到汽車中應用,實現車機和手機軟件技術的緊密互動”。
對吉利來說,自研手機成本高且時間周期長,直接收購魅族,不僅能省下重要的時間成本,同時,魅族自帶的影響力也可以幫吉利快速進入手機市場,打通手機與車機的生態互聯。
而且,其軟件研發班底還能為吉利的車機加成。
不過如果看到上圖,我們發現吉利的目標不再是成為中國的大眾汽車集團,做一家覆蓋所有車型的綜合汽車公司,也不僅僅是一家科技出行公司。
它類似于韓國的三星,卻遠比三星有更強大的市場和野心支撐。
它正接近于我們對智能汽車對現代工業的影響。
智能汽車產業將成為沒有邊界的產業。它不僅僅切入芯片等高端智造業,也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密不可分。既依賴于動力電池,又可以承載數字科技的所有商業化模式。
吉利的目的也是成為一家沒有邊界的科技公司。它致敬馬斯克和特斯拉,但它又想走出中國特色。
01 赴美上市的億咖通
再說回收購魅族。
吉利并不是沒有自己的車機系統。
對于致力于打造科技全平臺的吉利而言,被稱為車輛靈魂的操作系統部分自然也要親自來打造。
湖北億咖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正式注冊成立,李書福占股70%,沈子瑜占股30%。
而到上個月底,億咖通已經與美國 SPAC 公司 Cova Acquisition Corp.簽署合并協議,通過 SPAC機制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ECX。公告顯示,億咖通估值為預估股權價值38.2億美金,或交易前股權價值34億美金。
5年時間內,億咖通的產品已經從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發展到智能座艙系統。
2018年3月,億咖通為吉利汽車深度定制的GKUI吉客智能生態系統正式上車。該系統在吉利旗下星越、博越 Pro、帝豪 GL及領克旗下等多款車型均有搭載。
2019年,億咖通發布全新GKUI 19,搭載由億咖通與聯發科聯合設計研發的E系列車機芯片,搭載于博越PRO、ICON等車型。到2020年7月底,GKUI用戶數突破200萬。
2021年7月,億咖通科技又推出了基于全新硬件平臺的新一代智能座艙系統銀河OS,基于高通驍龍第三代數字計算平臺打造,已搭載于星越L。
上市文件顯示,過去三年中,全球已有超過320萬臺汽車應用億咖通的技術解決方案。主要為吉利系的品牌,包括吉利汽車、路特斯、領克、Smart、梅賽德斯-奔馳、沃爾沃(極星)等。
而據規劃,計劃到2024年,億咖通將量產汽車中控計算平臺,圍繞中控平臺整合一個統一的OS平臺,覆蓋座艙、車身與自動輔助駕駛。
但另一方面,吉利系內部的高端品牌卻選擇了自研道路。
路特斯去年宣布將自建團隊自研智能座艙系統,極氪也搭載自研車載系統,而沃爾沃極星下一代車型則將搭載高通驍龍平臺。
由此可見,即便是在吉利系內部,對億咖通系統的信心也尚未達成一致。
極氪001作為吉利旗下熱賣的純電新能源轎車,在外觀和性能上頗受追捧,其車機卻頻頻因卡頓、升級失敗、車載互聯故障等問題遭車主吐槽。
而魅族自研的操作系統Flyme則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被魅族稱為“產品的靈魂所在”。
吉利收購魅族的消息傳出,極氪車主紛紛表示希望能拯救我的車機。
魅族的粉絲中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對Flyme的忠誠。
Flyme基于安卓系統定制,憑借其強大全面的功能、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和簡約素雅的界面風格,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優秀的手機操作系統之一。
相比于其他基于安卓開源開發的操作系統,Flyme操作系統最大的優點就是不卡頓。
手機行業已經成熟多年,市場競爭激烈,因而手機廠商在人機交互設計、軟硬件開發、供應鏈整合,乃至生態的塑造上都有著堪稱科技界之最的實力。加上目前國內大部分車機系統都是基于Android系統打造,在車機領域,魅族顯然能為吉利帶來不錯的優化。
而早在去年3月30日,小米宣布造車的當天,魅族也宣布要做車載系統:“Flyme的新生態,Flyme for Car車載系統已在路上。”
不過目前為止,似乎并沒有聽到魅族車載系統上車的消息。
我們猜測,皈依吉利后,魅族的車載系統團隊應該會與億咖通有一番資源整合。而Flyme for Car,也很可能仍會以獨立的系統進入市場。吉利系的車上也可能真的會出現Flyme for Car操作系統。
02 手機生態or汽車生態?
李書福曾表示:“手機業務對整個吉利汽車工業來講,意義非常深遠。手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帶來車機更好地發展,車機更好地發展就能推進智能座艙水平不斷提升,從而能夠幫助智能電動汽車競爭力不斷提高。”
這還只是一個方面。
而另一方面,雖然智能汽車未來必然會極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的生活,但從便攜性上來說,手機依然會占據我們大部分的時間。
中國城市設計規劃研究院《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檢測報告》顯示,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平均單程通勤時間最長的北京,達到47分鐘。而《2022年移動狀態報告》顯示,中國用戶使用手機時長全球排名第17,平均每天使用3.3小時,是通勤時間5倍以上。
因此,要在未來智能生活中打造生態閉環,提升用戶粘性,手機顯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李斌認為:“手機現在是蔚來用戶最重要連接車的設備,不造手機相當于家里的鑰匙不在自己手中。以蔚來用戶為例,50%以上都是用蘋果手機,但蘋果對汽車行業很封閉,到現在都不開放接口,搞得蔚來很被動。想想2025年,蘋果車出來了,我們的六成甚至更多的用戶都是用蘋果手機,我們一點兒防御都沒有。今天還不做點兒準備,到時不好辦。”
隨著萬物互聯的發展,手機與汽車間的界限正在逐漸模糊。前有華為、蘋果、小米等手機屆大佬下場造車,如今蔚來、吉利等主機廠也開始反向進軍手機行業。
此外,除了手機業務,魅族還有智能穿戴與智能家居業務。對吉利來說,這也有助于其打通手機、車機和智能家居之間的門檻,真正布局萬物互聯,實現生態閉環。
吉利是中國一家雄心萬丈的汽車公司,它的無邊界之路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