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產業評論 胡雁南
編輯|半島
內娛很久沒有這樣熱鬧的局面了。
《夢華錄》自播出以來,成為每天網絡最熱門的話題。8天播放超10億,豆瓣評分為8.7分,甚至超過了《還珠格格》(8.5分)《上錯花轎嫁對郎》(8.4分)《步步驚心》(8.4分)等經典劇集,成為兼具播放量與討論度的高分現象級古偶。
本期文化產業評論從《夢華錄》講起,試圖分析《夢華錄》為何能夠現象級爆火?古偶戲碼到底做錯了什么?
《夢華錄》為何能現象級爆火?
《夢華錄》爆火的原因無非是:古裝顏值天花板的男女主配置、審美在線的制作細節、聚焦女性情誼的內容敘事。
古裝顏值天花板的男女主配置
《夢華錄》最大的殺手锏是重出江湖、驚艷亮相的劉亦菲。與浪姐3的“王心凌效應”類似,消失在小熒幕十六年的劉亦菲勾起了大眾對“神仙姐姐”的集體記憶。
從《金粉世家》里嬌俏的白秀珠再到《天龍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王語嫣,《神雕俠侶》里深居古墓的小龍女,《仙劍奇俠傳》里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媧后人趙靈兒,賦予了劉亦菲“天仙”的符號的同時,也讓劉亦菲穩坐古裝美神第一把交椅。
當觀眾在被各式流量古偶摧殘之后,劉亦菲和陳曉的兩大古裝“顏霸”男女主從顏值到演技到默契配合的旗鼓相當,如同清風拂山崗。
審美在線的制作細節
視聽元素是觀劇體驗的先入印象,場景、道具、 臺詞、音樂等視聽元素是營造文化氛圍的首要依托?!秹羧A錄》除了演員顏值在線,在場景營建、服化道方面注重古代的情志意趣,沒有為了迎合現代審美而改造歷史,把這種美感通過畫面體現了出來,融進了很多細節當中,使整部劇具有了簡淡寧靜之美。
比如三位女性的造型,都妥帖地服務于角色本身,告別了古裝偶像劇清一色的美瞳、網紅妝容、不合時宜的披肩發、滿頭叮叮當當的配飾,雖然服裝制式并非完全符合情景,但其言行之間倒是做足了宋朝的風雅。
從綠意蔥蘢的錢塘,到樓宇林立的汴京,觀眾終于在一部古裝劇里看到了賞心悅目的運鏡和空鏡、自然而真誠的實景室外拍攝、符合時代背景的服化道。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視聽元素,成為《夢華錄》吸引觀眾、開拓市場的利器。
聚焦女性情誼的內容敘事
事實上,相比男女主之間之間的情愛糾葛,《夢華錄》里有一個更精彩的點,那就是三位女性角色的同性友誼。趙盼兒苦等三年的未婚夫歐陽旭,考上了探花就始亂終棄;孫三娘被老公休掉,兒子還認了小三當媽;戀愛腦宋引章嫁給了渣男周舍,被騙光了存款還遭到家暴都快打斷了腿。還是趙盼兒出手,有勇有謀地救了引章。
三位女性角色雖然生在不公和困厄中,突破了女性的依附性,建立了女性同盟,試圖擺脫男性的幫助,并利用女性情誼的正面價值,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父權制關于女性欲望的刻板規定?!癎irls Help Girls(女性幫助女性)”的現代價值觀內核被巧妙地融進了宋代的氛圍中。
其次,《夢華錄》劇中女性惺惺相惜,反套路地拒絕了“雌競”“黑化”的劇情。女性為什么一定要以互相爭斗為主要形式的永不停歇的競爭,獲得來自父親和丈夫的更多注目、關愛及隨之而來的賦權?女性為何一定要依靠傳奇性的命運、超乎尋常的運氣與機遇、瑪麗蘇附體來完成自我的成長與自我意識的解放?這是古偶電視劇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古裝劇20年,難止頹勢
古偶劇以俊男美女的甜寵感情線、豐富瑰麗的夢幻想象、對中華歷史文化的還原與戲說等元素吸引了眾多觀眾,一直在中國偶像劇市場上占據重要分量。
20世紀90年代的《還珠格格》成為了中國電視劇的傳奇,轟動亞洲、風靡全球各國華人圈;《上錯花轎嫁對郎》憑借巧妙的故事、精美的服道化、一個個鮮活亮麗的角色讓人至今難忘,而且這部劇全部都是實景拍攝。
2005年,由胡歌、劉亦菲主演的《仙劍奇俠傳》播出,這部國劇歷史上首次改編自單機游戲的劇集一度引起萬人空巷,尤其備受年輕觀眾喜愛,被認為是古裝劇中“古偶劇”這一細分類別的盛行標志。
2011年的《步步驚心》也可謂是現象級作品,穿越清宮也成為當時的最熱題材,《宮鎖心玉》《宮鎖珠簾》等作品也為這股熱潮添了一把火?!墩鐙謧鳌返拇鬅衢_啟宮斗劇全新熱潮。古偶、大女主和爽劇這幾個關鍵詞開始逐漸成為爆款電視劇的標配。
2015年《花千骨》《瑯琊榜》先后火爆,前者以虐心情節稱霸周播劇場,后者除了精彩復仇故事外,也以畫面質感帶動古裝劇再度邁上新臺階。
2017年,楊冪主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累計播放量超450億,成為全民大爆款,楊冪憑借白淺一角奠定了古偶一線女星的地位,這個角色也成為她的經典古裝造型,同時也證明了IP和流量結合的“王炸”效果。
2018年,突破圈層的小爆款《香蜜沉沉燼如霜》,收官累計播放量近150億,之后再無同體量大爆作品。當各類大制作再無新意,只有《傳聞中的陳芊芊》《御賜小仵作》這種類型特別、小而美的作品實現了破圈。
隨著“限古令”升級,政策限制下,古裝劇全面降溫,現實題材電視劇崛起,古偶劇頹勢漸顯。然而,整體數量的減少,并沒有帶來質量的增加,沒有百花齊放,更沒有一枝獨秀。近幾年,古偶劇豆瓣評分鮮少有上7分的。2020年以來,S+古偶大劇頻頻失利,進一步暴露出古偶劇“出圈艱難、難出爆款”的問題。
2020年以來古偶劇豆瓣評分(據不完全統計)
古偶劇到底做錯了什么?
相比于多年前的《仙劍奇俠傳》《古劍奇譚》《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現在觀眾的片單中,真的太缺少一部爆款古偶了。古偶劇如何出新破圈成為近幾年電視劇行業里廣受關注的一個議題。除了政策管理的原因,其實古偶劇本身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創作的模式化、劇情設定雷同
大部分古裝偶像劇都陷入了這樣的怪圈,要么追求架構宏大的世界觀和大量的特效鏡頭,完全本末倒置。要么追求劇情“低幼”的甜寵/甜虐和命定之感,為男女主角撒糖制造完美契機,絲毫不顧劇情是否流暢順滑,起承轉合是否符合邏輯。
圖片來源:《鏡·雙城》男女主意外結識
有網友點評《夢華錄》,這是他第一次看到“說悄悄話要小聲說”“女主睡覺要散發”“男女主相撞不必接吻”的電視劇,話說得夸張,但也算得上是事實。對常識的尊重,對套路的摒棄,讓《夢華錄》扳回一局。
古偶劇在成為類型電視劇的同時,也表現出創作模式化的特征。古裝劇被牢牢禁錮在“流量明星+大IP+大型特技”的公式枷鎖中。大IP和流量演員因為受眾員擁躉眾多,為宣傳聲量做好了前期鋪墊,同時奠定了劇集播出后市場表現。然而批量“大IP+流量明星”背后,匱乏新意的劇情走向、流量明星的排列組合、缺乏美感又雷同的角色造型,這一切都加劇了觀眾的審美疲勞。
圖片來源:上為《且試天下》中的趙露思,下 為《琉璃》袁冰妍
演員選角差強人意,服化道、布景頻頻翻車
古裝裝扮相好看對演員的先天條件要求其實是非常高的,偏愛的那些有古典美感的五官、立體度的面容輪廓、恰到好處的頭身比例。本來符合硬件條件的演員就有限,但古偶劇的批量生產導致了供不應求的市場情況,在演員挑選方面不是不夠亮眼,就是表演著實尷尬,實在“辣眼睛”。比如《君九齡》中金瀚在劇中的人設是美男子,出場時一群女性演員紛紛震驚和花癡,讓人無比尷尬。
圖片來源:《君九齡》劇照
其次就是古偶劇的布景和服化道頻頻翻車。近20年來,國產古偶劇的成本水漲船高,制作水準卻并沒有同步提升的現狀,越發塑料的布景襯得劇情空洞虛浮,用頻頻翻車服化道和各種蹩腳的特效鏡頭來糊弄觀眾。《嘉南傳》兩位男女主站在山頂,像是身處游戲世界。
圖片來源:《嘉南傳》截圖
圖片來源:《夢華錄》截圖
過分追求宏大敘事,底層敘事退出古偶舞臺
如今的古偶劇追求宏大的世界觀,王爺貝勒與格格郡主已是低配了,動輒就是四海八荒、寰宇天下、諸天神怪,世間萬物不及女主(男主)萬分之一,凡人如螻蟻?!断忝鄢脸翣a如霜》的錦覓是先花神與水神之女,虐戀天界正統太子,真身為鳳凰的火神?!度朗锾一ā防锏陌诇\是青丘女君兼四海八荒第一美人,與九重天太子夜華上演凄美虐戀。2020年《琉璃》里,天界戰神轉世的褚璇璣是和天帝之子轉世的男主角禹司鳳有著十世情緣,前九世的苦情為基礎襯托第十世的美好。
古偶劇好看是因為在各個時代的觀看背景中,它都能讓觀眾“移情”,把自身投射到其中的角色,相信劇中人物比真人更“真實”,相信虛構世界要比具體世界更深刻。但動輒四海八荒第一美男/美女、天上地下上神至尊的設定,讓一群不接地氣的仙界高干子弟上演愛恨情仇,現實被拋到九霄云外,底層敘事黯然退出古偶舞臺。
甜寵文化的價值空虛
某種程度上,女性觀眾之所以喜愛古裝偶像劇,是因為代入感。盡管是古代背景,但核心的情感價值取向則是向現代看齊。如今的觀眾不再買古偶劇甚至古裝大女主劇的賬,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近年來女性意識的逐漸覺醒。
很長一段時間,傳統古偶劇里為了打造“甜虐”感情線,“雌競”似乎成為了標配。除去勤勞勇敢的女主角之外,其他女性形象必然要因為“雌競”而黑化,走向邪惡。這不僅解構了女性豐富的形象,也是對女性形象另一種形式的貶低。
女性角色刻畫要具有時代精神與意識,古裝偶像劇雖然是少女心的造夢工廠,但女性已經不再是渴望被拯救的公主。對于新一批觀眾來說,不再想看女性互相傾軋,更想看到真正獨立自信、立體多樣、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以及女性互助。
傳統的古偶劇正在被觀眾拋棄
《夢華錄》的高分是觀眾對“苦古偶已久”后地報復性打分,慶祝的是久旱逢甘霖的喜悅。大家慶祝神仙姐姐時隔16年再度出山,重整肅清古偶丑;慶祝看夠了工業糖精之后,終于等來了一對真正演技在線“眼神拉絲”的熒幕CP;慶祝終于有一部制作精良的古裝劇,不再糊弄觀眾。
在當下的創作環境和敷衍沒有新意的眾多古偶劇中,《夢華錄》的破圈不是它做對了什么,而是其他古偶劇做錯了太多。誠懇地說,《夢華錄》并不算完美之作,內容價值上仍有硬傷,比如戲里反復用“賤”字來形容“以色事人”的底層妓女,趙盼兒救送宋引章卻最終還是要靠男主角拯救……
在熱烈的討論以及兩極分化的評論背后,如果說《夢華錄》會成為古偶劇的新巔峰恐怕是過譽,只是大家更期待《夢華錄》能夠成為這些年欠缺心意誠意的古偶劇的一個分水嶺。
“在對藝術作品的機械復制時代,凋謝的東西就是藝術品的光韻?!边^去的“大IP+流量演員+特效”創作邏輯已經變得吃力不討好,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審美品味的提高和對劇作厚度的要求,意味著古偶劇的創作者必須改變。
參考文獻:
胡雁南 《甄嬛傳》歷久彌新,但“大女主”終被雨打風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