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周二晚間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我國寬松貨幣可能還剩半年左右的時間窗口,應利用好這個窗口期,進一步降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他表示,雖然目前物價水平總體可控,但是豬肉價格的下行拐點已經過去,食品價格開始回升,考慮到俄烏沖突會進一步推升全球食品價格,因此1-2個季度后豬肉價格可能出現迅猛上升,進而推高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CPI同比上漲2.1%,和上月持平。但值得注意的是,豬肉價格環比上漲5.2%,漲幅位居CPI各分項之冠。
“我們的寬松貨幣政策還有半年的時間窗口,在物價明顯攀升之前,我們應該利用好這個時間窗口,進一步實施降息降準這樣總量性的貨幣政策的放松。”他說。
張明表示,制約貨幣政策放松的一個外部因素是匯率,不過,總體上看,美元指數上行空間不大,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半年很可能穩定在6.6到6.9左右,進一步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這一輪美聯儲的加息還沒有結束,所以本輪美元指數的上升期恐怕也沒有結束,但是從整個空間來看已經非常狹窄,所以我的判斷是今年美元指數大致在100-110之間盤整,明年可能會降到100以下。”他說。
“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通脹還沒有回升前,人民幣匯率隱憂不大的這個窗口,果斷地放松貨幣政策。”張明強調。
除了貨幣寬松,他表示,財政政策也需進一步發力,譬如,加大對制造業企業增值稅留底退稅的力度,進一步落實各種企業緩繳社保的政策,提高財政性融資擔保的力度,擴大基建投資的規模,通過這些財政政策來激發社會的總需求,進而提升信貸需求。
“此外,我們還要避免繼續出臺收縮性的政策,同時調整之前出臺的一些收縮性比較強的行業監管政策,來穩住市場主體的信心。”他說。
對于今年整體的經濟走勢,張明表示,會呈現比較明顯的V字形,全年經濟增速可能會在3%-4%之間。
他預計,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在1%左右,能夠實現正增長,但是增速不會太高。三季度經濟增速會在3%-4%左右,四季度進一步升至4%-5%左右。
“預計全年的經濟增速可能會在3%-4%之間,雖然距離兩會提到的5.5%(左右)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但3%-4%也非常不容易。”他說。
張明特別指出,上述預測是建立在三個前提條件下:一是宏觀政策會按照國務院部署的“33條”明顯放松;二是一些緊縮性的行業監管政策如房地產調控和互聯網監管,會有比較明顯的調整;三是下半年新冠疫情總體可控。
5月3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總共涉及財政、貨幣金融、穩投資促消費、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本民生等六個方面共33項措施,被市場稱為“33條”。
“如果這三個條件滿足,今年就是一個V字形,二季度最低的這樣一個格局。”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