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美商 沐清
2019年10月25日,頂著“全國醫美線下機構第一股”的光環,深圳鵬愛醫美國際(以下簡稱:醫美國際)在紐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風光上市。時過境遷,如今醫美國際不得不面對這些“至暗時刻”:虧損的賬面金額、股市“預摘牌”的警示,不過也不乏出現光明時刻,例如近日獲得了家化龍頭拉芳家化的億元融資。
一首“冰”與“火”之歌正在「醫美國際」這個舞臺上悄然奏響。
醫美國際的“冰點”:經營虧損比例擴大 + “預摘牌”警示
在這個看似多金、看似裝著繁華盛景的醫美賽道,并非所有掘金者都能如愿以償滿載而歸,有些玩家反而是事與愿違鎩羽而歸,這一情況在疫情的沖擊下更為顯著。
收購醫美相關企業,曾是醫美國際擴大規模的一張“王牌”,企查查顯示,深圳鵬愛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對外投資的公司曾接近40家,2021年財報顯示,醫美國際不惜斥資1.25億元計劃收購美容企業廣州韓妃集團51%的股權。
而如今昔日的“收購狂魔”不得不選擇了“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除了中止收購韓妃集團的股權,2021年年報中表示,醫美國際還進行了戰略重組,剝離或停止了位于非核心市場或不符合公司內部業績要求的某些醫院和診所的運營。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僅保留13家醫美機構。
戰略重組的背后是醫美國際業績跌入“冰點”的現實。
醫美國際2021年財務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6.46億元,同比下降28.39%,歸屬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5.87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49.12%。
面對營收大幅下降以及大幅虧損的情況,醫美國際給出解釋:終止收購廣東韓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股權的一次性影響、剝離或停止了某些位于非核心市場或不符合公司內部要求的治療中心的運營、疫情影響。
除了以上提到的虧損原因,銷售費用居高不下、醫療糾紛也是壓在醫美國際身上的一根根“稻草”。
2019—2021年,醫美國際的銷售費用逐年升高,分別為2.312億元、4.13億元、5.1億元、4.04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47.5%、56.6%、62.7%。醫美國際表示銷售費用增加原因主要是由于持續實施積極的營銷和銷售舉措以應對充滿挑戰的市場情況。而促銷是醫美國際實施的主要營銷策略之一,這一策略也導致了醫美國際毛利率從2020年的60.4%降至2021年的41.7%。不難看出,若不加強對銷售費用的控制,醫美國際的毛利率將無法保證,進而醫美國際的經營能力也極有可能被投資者打上一個問號。
除了毛利率的降低,這一促銷也沒有給醫美國際帶來更多的新晉求美者,2021年財報顯示,醫美國際的新客戶數量從2020年的9.57萬人驟減至2021年的5.65萬人。

醫美國際2021年財報
除了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牽絆,醫療糾紛也一直讓醫美國際頭疼不已。據鵬愛醫美國際上市前的招股書披露,2011年、2012年、2013年,鵬愛醫療因客戶對服務不滿或醫療過失提出索償而支付的賠償分別為230萬元、170萬元、220萬元,2014年1—3月為90萬元,當時美監會還對此情況做了問詢。
據鵬愛醫療美容集團法務部總監兼醫療管控部副總監表示,“集團一年有‘1000多例’投訴,經其手處理的就有兩三百例。”特別是2020年與湖南籍女歌手的醫療糾紛案更是在全網鬧得沸沸揚揚。
“屋漏偏逢連夜雨” 營收虧損的醫美國際收到了美國證監會的“預摘牌”警示。在美國證監會發布的第八批“預摘牌”名單中,醫美國際在新增8家中概股公司之列。
美國證監會表示,上述8家公司需在15個工作日內(即6月13日前)向SEC提供證據,證明自己不具備被摘牌的條件,否則會被列入“確定摘牌名單”。
最終醫美國際是否會從美股離場,還有待觀察。
醫美國際的“星星之火”:拉芳家化注資1億元的“寵愛”
老牌日化公司拉芳家化(以下簡稱:拉芳)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全年,拉芳家化實現營收11.01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11.9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6905萬元,同比下滑40.98%;扣非凈利潤僅341萬元,同比下滑96%。可見拉芳正經歷增收不增利之困,“窮則變,變則通”,求變則是拉芳關鍵的求生之路。
關于如何求變,拉芳董事長吳桂謙曾給出過答案:拉芳在2022年要著重高端與功效產品,發力彩妝和護膚。除了主營業務計劃外,他還特意提及了公司正涉足醫美產業。
關于進軍醫美賽道,拉芳選擇了簡單粗暴的方法:投資。
據納斯達克披露,拉芳家化全資子公司(以下簡稱:拉芳)同意認購醫美國際新發行的合計21413276股普通股,總金額為人民幣1億元,相當于4.67 元/股,這一認購股份將占醫美國際已發行總股數的約23.2%。這1億元資金足以見拉芳對醫美國際的“寵愛”以及對醫美市場的看好。
然而,這一認購并不被市場看好。有人認為拉芳這是在豪賭,東方財富股友甚至表示,醫美國際市值才4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億元),拉芳就注資1億元。

東方財富網站截圖
醫美國際在會議紀要上表示,關于拉芳認購了1億的定增,未來這一資金使用規劃主要用于:一是繼續并購計劃,二是開展在深圳、上海試點“旗艦+衛星”的模式,三是進行醫院升級改造。
毋庸置疑,于醫美國際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而是否扶搖之上,扭轉虧損局面,有了“星星之火”,醫美國際是否“可以燎原”,還有待時間檢驗。
聲明: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天下美商不對因采納本文信息而產生的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版權:搜揚天下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