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碼Decode 袁喜樂
傳聞數月之后,吉利收購魅族的靴子終于落地。
6月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執法二司發布的一條公示,披露了關于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收購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的交易細節:
本次交易涉及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星紀時代”)與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魅族”)、黃秀章先生等簽署協議,星紀時代收購珠海魅族79.09%的股權,珠海魅族主要從事智能手機制造。
本次交易前,黃秀章先生與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淘寶中國)分別持有珠海魅族49.08%、27.23%的股權,共同控制珠海魅族。本次交易完成后,黃秀章先生對于珠海魅族的持股將降低至9.79%,淘寶中國將退出對于珠海魅族的持股與控制;收購方星紀時代將持有珠海魅族79.09%的股權,取得對珠海魅族的單獨控制。
也就是說,吉利對魅族的收購已接近尾聲。魅族在給媒體的回應中也稱,本次交易尚需履行相關監管機構的審批手續,交易細節還在協商中。
魅族原有股東中黃章僅保留9.79%股份,淘寶中國解套離場,其余股東是否變動并未披露。
在魅族股東名單中還有海通開元基金、天音通信控股以及有珠海國資委關聯背景的珠海虹華新動能股權投資基金,三者股權分別為1.384%、1.392%和2.089%。
另外,珠海市啟亞投資、瑞科投資分別占股2.111%和4.288%,前者股東名單中包括李楠、楊顏等魅族前高管,后者實控人為白永祥。
至于交易金額,魅族和吉利都三緘其口。如果參考阿里投資魅族時的金額及股份,此次吉利的收購價格應在110億-120億人民幣之間。不過考慮彼時魅族估值能達40億美金,而當下的魅族可能不那么值錢了。
01
如果復盤魅族這家公司,基本可以定性為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魅族一度被視為國產手機品牌智能化的先驅。初代iPhone發布兩年后,魅族就發布了基于Windows CE MyMobile系統的M8,盡管一年后這款手機就消失了,但它仍是許多數碼愛好者眼中的神機。
隨后魅族在M9上擁抱安卓,用夢想機和Flyme系統打好了開局。2011年前后,智能手機市場是產品經理的時代,小米最大的標簽是雷軍,而魅族則是黃章。
這位保守、執著、不愛露面的創始人兼產品經理,常年以「J.wong」的昵稱出沒在魅族論壇,而他的每一次出現幾乎都在回答用戶的提問。
或許也正是因為創始人的神秘性格,魅族在2015年迎來一次重要改變。
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達到4.52億部,同期魅族為500萬部,而小米則有6112萬部。
銷量的承壓迫使魅族開始學習小米打法,于當年12月推出注重性價比的「青年良品」魅藍品牌,主打線上市場。2015年初,又首次接受戰略投資,拿到阿里 5.9億美元注資。
而恰恰也是這筆投資,為魅族的沒落埋下了伏筆。
據稱當時阿里與魅族達成了對賭協議,魅族需在2015年出貨量達到2000萬部,并逐步將Flyme系統底層遷移至阿里的YunOS。
于是魅族在2015年開始了頻繁的新品發布。根據魅族官方及賽諾數據,2015年-2019年,魅族銷量分別為2482萬、2200萬、2000萬和948萬。但打贏對賭的代價卻是魅族產品線的混亂,以及系統層面用戶體驗的降低。
魅族前副總裁李楠在知乎上面對“如何評價2016年魅族手機全線混亂?魅族是戰略失誤嗎?”一題時,更是寫下了這樣的答案——是失誤,三個字。產品節奏和戰略不如2015年,不夠聚焦。
與此同時,與高通的專利官司也是魅族的重要轉折點之一。
2016年6月,高通對魅族提起上訴,將其告上北京知識產權局,索賠5.2億元。雙方圍繞專利授權展開了長達半年的口水戰,最終在當年12月達成和解。
魅族與高通的糾紛雖然和解,而在糾紛過程中魅族給予厚望的PRO 7也遭遇滑鐵盧,其中一個原因正是處理器的選擇。
而圍繞PRO 7又能拉扯出魅族的另一個轉折點——前高管楊柘。
楊柘曾經在華為負責Mate系列手機的營銷,從P7的君子如蘭、P8的似水流年到Mate 7的爵士人生,楊柘想在魅族上復制華為的成功。但急功近利和生硬搬套,令PRO 7和魅族15的市場定位產生錯配。不僅導致魅族內部出現分歧,更重要的是用戶并不買賬。
2020年,魅族手機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只有120萬。2021年魅族象征性的發布兩款機型后便銷聲匿跡,產品發布會的主角也變為配件和周邊。至于粉絲苦等的魅族19,有數碼爆料稱新機項目沒有砍掉,也有媒體稱被吉利收購后會有一款新機面試,但不會公開售賣,而會搭配吉利旗艦的高端運動品牌路特斯的新車附贈給消費者。
無論如何,魅族這一次應該是揮手告別了。但復盤下來,無論是與高通的專利官司還是與阿里的對賭協議,亦或者引進高管引發的動蕩,這些問題的背后都指向了一處:作為創始人和一把手的黃章。
黃章的堅持自我、不向市場妥協的態度,是不是造成魅族今天變賣的主要原因?
02
2021年9月28日,李書福創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宣布要投入100億元,專攻高端手機市場。今年1月有傳聞稱,吉利旗下的手機公司正在與魅族接觸洽談收購,正在進行盡職調查。
6個月后,交易接近完成。迄今為止,有關吉利為何要造手機的內因仍是謎團,市場普遍認為是為了車機系統,考慮到外界有關吉利部分車型車機系統的詬病,這個答案似乎也合情合理。
另外一個輔助證據是,6月7日魅族科技轉發領克新能源的官方微博,暗示雙方將圍繞車機系統展開合作。
以當下的市場吉利收購魅族,然后踏踏實實做手機生意看上去并不是一樁劃算的生意。所以大概率吉利是希望通過收購魅族,獲得后者在人機交互和系統底層的經驗。
李書福曾在談及手機業務時表示,首先,做手機是為了形成汽車業務的相互賦能,形成一定協同作用;其次,是為了打通手機端和車機端軟件技術和應用生態的互動;最后,也是最關鍵的,是要打造用戶生態,形成企業護城河。
其背后邏輯很好理解,以手機為中心,搭建人-車-生活的智能生態,而億咖通也在承接這一塊業務。直接證據便是,星紀時代的董事成員中也有億咖通沈子瑜的身影。
億咖通科技創立于2017年,為吉利控股旗下的智能網聯生態開放平臺,其負責吉利智能座艙中心的研發,目前擁有GKUI19、領克OS、銀河OS 三大系統。
而智能座艙也是目前外界對吉利收購魅族呼聲最高的內因,歸根結底還是吉利自己不爭氣。
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下的首款車型極氪001,本應是吉利智能化先鋒軍,但就目前反饋來看,結果并不如意。
首先是,極氪001采用的輔助駕駛系統,是極氪/億咖通與Mobileye EyeQ5合作完成的。早在2020年,雙方就官宣Supervision 純視覺城市輔助駕駛將于2021年秋交付,但事實上,截止目前依然還未上線。
其次是智能座艙,億咖通并不負責極氪001的整套智能座艙系統,硬件配套是另一家T1,億咖通科技的身份只是T2級別的供應商,配合T1工作,負責部分導航、多媒體、云端語音的優化工作。
盡管有消息稱,極氪下一代車型將搭載由億咖通科技研發的8155解決方案,但首款亮相車型的失利,依然值得思考。
03
或許對魅族來說,被收購算是一個比較體面的結局。而對于吉利而言,征程才剛剛開始。
吉利要面對的不止是傳統車企智能化挑戰,還有造車新勢力在新能源市場的優勢,以及若隱若現的造車新玩家。
如今小米已經正式官宣造車,vivo也公布了自動駕駛相關專利,OPPO、DJI都曾經有過造車傳聞,蘋果造車的曝光也斷斷續續傳了好幾年。
面對已知和未知的市場競爭,將魅族收入囊中的吉利,可能還要繼續加碼,才能不斷闖關。同樣的,魅族的工程師們也能在一個更大市場創造新的成就。
參考資料:
[1] 吉利汽車(00175):4.0全新造車時代,從精品到標桿,華安證券
[2] 魅族老員工親身講述公司內訌始末,虎嗅
[3] 吉利的野心,億咖通還撐不起,賽博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