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元宇宙的光環下,元宇宙社交也成為諸多廠商爭搶的新戰場。借著元宇宙的風口,越來越多的廠商瞄準元宇宙社交這一賽道,推出了希壤、小冰島、啫喱等多款社交軟件。其中,不少元宇宙社交APP給人們帶來了一些新奇的社交體驗,像是虛擬演唱會、虛擬人物互動,甚至還有在“元宇宙”中買房等。
但無一例外的,這些元宇宙社交APP在火熱過一陣后都走向了落幕——雖然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元宇宙社交,但至今,元宇宙社交也并沒有創造出現象級的產品。不可否認,元宇宙的出現延伸了受眾關于社交的想象力,但問題是,為什么元宇宙帶不動元宇宙社交?人們離元宇宙社交,又還有多遠的距離?
曇花一現的元宇宙社交APP
實際上,當前,元宇宙社交APP的概念還在處于一個野蠻生長的階段,元宇宙社交APP的定義尚未有官方定論。不過,作為元宇宙的關鍵要素,社交一直被視為“短期內構建元宇宙的現實入口”。
于是,一方面,一些常見的社交軟件在版本更新時加上一些虛擬頭像和虛擬場景后,就自稱為元宇宙社交APP。另一方面,一些元宇宙社交APP則將社交空間擬化成一個“xx宇宙”、“xx星球”等,讓用戶將以新住民的身份入駐其中,開始自己的元宇宙生活。
數據公司Sensor Tower報告顯示,自“元宇宙”概念爆發以來,平均每天都會新增一個“元宇宙”APP。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大概有552個APP在自己的描述中增添上“元宇宙”三個字,其中有70個自稱為元宇宙社交的APP。
在市場對元宇宙社交的熱捧下,一些元宇宙社交APP也逐漸展露頭角,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比如,今年1月,元宇宙社交APP“啫喱”上線僅20天就憑借著龐大的下載量沖到蘋果商店免費排行榜第一,成為近兩年首個超過微信的社交APP。要知道,上個超過微信的社交軟件還是阿里的釘釘。
啫喱的定位是“和密友的線上公寓”,強調做喜歡的自己、邀請好朋友、真朋友進來,而且好友列表上限是50人。熟人社交的定位,讓年輕人敢于在這個APP上隨意而真實的展示狀態。同時,用戶還可以自行選擇發布現在的狀態。基于位置共享和狀態共享,啫喱的用戶們盡管與朋友們身處各地,但是同樣也能了解到朋友們的狀態和位置。
此外,設計感也是啫喱用戶迅猛增長的重要因素。進入啫喱APP,第一步操作是通過“捏臉”形式為自己創造一個潮玩虛擬3D形象。因為喜歡啫喱的虛擬形象穿搭,有不少年輕人在社交平臺專門記錄了自己的啫喱一周穿搭。
此外,百度的希壤、天下秀的虹宇宙,以及創業公司出品的緩緩星球等,也受到了人們極大的關注。以希壤為例,目前已經有十余家企業和機構入駐希壤。在希壤的地圖上,你不但能看到中國傳媒大學等學校,還能看見英偉達、領克、一汽等等多家企業身影。無論這些APP有沒有標榜元宇宙,但因為具備虛擬形象、社交關系、線上空間等特征,都被外界視為元宇宙概念的社交APP。
然而,遺憾的是,無一例外的,這些元宇宙社交APP在火熱過一陣后都走向了落幕。2月11日,啫喱下載量達到了49萬次,位于App Store榜首,該APP在一個月內下載宗量預計達到227萬次,啫喱出現后,很多年輕人都在微博,微信,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發布啫喱APP的相關場景,尋找愛好相同的玩家好友。但等到2月13日,啫喱APP就因為隱私、延遲、閃退、卡頓等問題迅速下架。
而百度的“希壤”和天下秀的“虹宇宙”幾乎同時上線于去年11月,稱得上這波熱潮中的先行者。無獨有偶,兩者的口碑同樣慘遭滑鐵盧。希壤開放后,也因畫質粗糙、加載速度慢等問題遭到使用者的吐槽。當前,希壤和虹宇宙的國區App store評分分別為2.3分和2.6分。
元宇宙社交APP,火得快,涼得也快。
元宇宙社交為什么熄火?
元宇宙社交APP的熄火并不難理解。實際上,無論是啫喱、希壤,還是其他元宇宙APP,它們的運作內核共通,都是通過3D技術,給用戶創造仿真生活模式的沉浸式場景。玩家在這些APP創造的世界里,可以做日常生活里的各種事情,讀書、吃飯、睡覺等等,但卻沒辦法獲得與生活有所差別的體驗感。
理想中,元宇宙對傳統社交的顛覆在于“數字擬真世界”,在連接范圍更廣、溝通效率更高、溝通方式更擬真的優勢下,改變以往文字或視頻的溝通交流模式,雙方可以用更真實的數字形態進行交流互動,但實際上,元宇宙社交APP仍處于一種虛空狀態,與現實的連接極其薄弱。
玩家固然能看見形形色色的3D人物,也能與它們進行文字交流,但它們之間的聯系和QQ、微信等社交媒體沒有什么差別,而且不易建立信任感。另外,這些APP的布景同質化嚴重,基本操作也只有換裝、捏臉等動作,偶爾會有一些難度較低的互動小游戲,用戶自然出現審美疲勞和操作疲勞。
并且,當前的元宇宙APP因為技術、資金等各種問題,畫面中的3D場景與現實涇渭分明,沒辦法給用戶帶來電影里的沉浸式實景體驗感。
比如,嗜喱雖然宣傳時有使用元宇宙熱點概念,可目前App中無與虛擬形象在場景中的互動玩法,只有一個虛擬形象,且與整體內容上缺乏聯系,暫時離元宇宙社交還很遠;與此同時,虛擬形象穿搭的玩法也并不新鮮,嗜喱在這方面也無核心差異化區別;除了性能及LBS這些技術問題之外,整體產品結構沒有脫離于無數過時的社交產品內核,也無核心的用戶留存功能。
簡言之,目前的元宇宙社交軟件在核心玩法上并沒有帶來一個全新的社交交互方式。無論是位置共享還是島嶼類社交,早在互聯網發展的初期就曾出現類似的產品,并且經過市場的選擇,這類產品并沒有成為社交軟件的主流也從一定程度說明了這種類型社交軟件的局限性。
不僅如此,我們現在主流的、或者用戶在線時間最長的幾款社交軟件都具有較強的工具屬性,能適用于各類辦公場景。而目前的這幾款元宇宙社交軟件離效率工具還存在一定差距,甚至可以說,它們還沒有任何能和辦公場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功能。
元宇宙社交需要從底層做起
北京大學學者董浩宇在《元宇宙特征與屬性START圖譜》中寫道:“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也就是說,元宇宙是一個需要依靠多重前沿技術發展下所搭建的科技產物。因此,元宇宙的發展必然要遵循科技本身的產業技術發展規律,需要在產業技術的研發上進行突破才能推進技術朝著未來的方向發展。
然而,當前的元宇宙社交APP本質上還是一些舊玩法的升級或者是3D化,并沒有滿足用戶的一些硬性需求。Roblox曾在招股書中以8大特征定義元宇宙:身份、朋友、低延遲、沉浸感、多元、隨地、經濟、文明。當前階段的元宇宙社交App能做到的大概只有“朋友”“沉浸感”等要素,相比人們真正需要的元宇宙“第二人生”,再成熟的App都只不過是“半成品”。
面對群雄逐鹿的戰局,元宇宙App的競爭自然稱不上是沿著一條既定的路線進化,“地圖社交”“語音社交”“虛擬社交”“匿名社交”等各類社交玩法交織,雖是“元宇宙”的新瓶,但仍舊裝著“社交賽道之爭”的舊酒。
從元宇宙的發展形勢來看,盡管元宇宙風頭正勁,但元宇宙社交仍然處于蠻荒生長期,并非時下主流趨勢。要知道,真正的元宇宙社交App,除了立體虛擬形象外,還至少需要呈現三個基本特征:一是元宇宙社交空間可以進行虛擬場景創作;二是元宇宙社交場景可以進行虛擬與現實畫面疊加;三是元宇宙社交過程可以是多人交互協作。
而這種依靠技術產業突破所推動的元宇宙社交App,其底層的核心就是技術的突破,但目前,連最基礎的VR、AR技術都還沒有實現,根本談不上元宇宙時代。說到底,元宇宙是一個生態系統,它的構建需要硬件入口,以及配套的操作系統、底層技術、人工智能、內容等多個組件,相關產品創新需要組織自上而下的系統化支持。
回望過去20年,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經濟結構;未來20年,元宇宙或許將更加深遠的影響人類社會,重塑數字經濟體系。元宇宙聯通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是人類數字化生存遷移的載體,提升體驗和效率、延展人的創造力和更多可能。數字世界從物理世界的復刻、模擬,逐漸變為物理世界的延伸和拓展。數字資產的生產和消費,亦將顯著反作用于物理世界。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腳踏實地的在元宇宙的底層產業技術的實現上進行突破、創新、探索。畢竟,核心技術的構建與突破不是依靠口號就可以實現,而是要向華為這樣企業一樣的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不懈的重金投入在研發上,堅持不懈的在技術突破上默默的坐冷板凳。
只有全社會形成這樣的共識,我們才能有機會在未來真正實現元宇宙社交,并在全世界的元宇宙底層產業鏈層面獲得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