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李書福收購魅族,終于塵埃落定。
6月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一則股權案件公示。
該公示信息顯示,星紀時代已與魅族科技以及交易的股東簽署協議,星紀時代擬收購珠海魅族79.09%的股權。
本次交易之前黃秀章(黃章)與淘寶中國分別持有珠海魅族49.08%、27.23%的股權,共同控制珠海魅族。
本次交易完成之后,黃章持有珠海魅族的持股降低至9.79%,而淘寶中國則直接退出股東序列。
魅族走到今天這一步,好似一個時代畫上了一個句號。
物聯網時代,手機與汽車之間的聯動已經成為了行業的標配。在后智能手機時代,當華為、vivo、OPPO、小米占據了絕對市場份額的情況下,賣身吉利或許是魅族最好的選擇。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曾表示,手機業務對于吉利汽車而言,意義非常深遠。手機更好的發展就能帶來車機更好地發展。
實際上,汽車智能化是未來新能源的主力方向,大部分的汽車廠商都在“死磕”電池,也有一部分開始嘗試“系統”的問題,誰未來能銷售出更多的新能源車、有更大的交付量、能在系統上占有一席之地,誰就能在物聯網時代穩穩的勝出。
當下,小米已經切入汽車板塊,盡管蘋果造車依舊“遙遙無期”,但是在智能軟件上,蘋果卻絲毫沒有落后。在6月7日蘋果舉行的2022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大幅的更新了CarPlay,并且試著重新定義智能手機與汽車的車載交互體驗。
所以,對于吉利這樣的車企而言,盡可能完善汽車以及手機聯動是未來的一個決勝點,因此收購魅族對于吉利而言的確意義重大。
而對于黃章和魅族而言,他們都已經錯過了智能手機最后的時代,其后的追趕也已經不太可能。當然,市場也并非沒有給魅族機會,只是黃章沒有抓住。
魅族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但直到2007年魅族才完全放棄了MP3業務進軍手機業務。2009年魅族M8 的發布為黃章敲響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門。
這款手機發布之后,短時間就風靡市場,5個月便創造了5個億的銷售額。紅極一時的魅族在國當時的內市場絕對算得上是一線品牌。
2010年,黃章搬出了魅族大廈,將公司的日常工作交給了白永祥負責,并且鮮有跟外界接觸。2011年,魅族M9發布之后,黃章選擇了“歸隱”。作為一家頭部手機的創始人,動輒歸隱并且不和外界接觸對于企業而言,絕對是一種忌諱,也容易把企業推向危險的邊緣,只是黃章并沒有察覺。
2013年,小米等競爭對手的崛起以及魅族原副總裁馬麟帶動部分骨干跳槽威脅到了魅族的基本盤。直到2014年黃章才正式復出。當時馬云對智能手機產生的濃厚的興趣。本來這是一個絕佳的翻身機會,但是黃章依舊沒能抓住。
5.9億美元投資魅族旨在推廣阿里OS智能操作系統,如果做得好我相信阿里還會繼續加碼。但是數月之后黃章又以身體不適為由選擇了隱退,他把公司的日常事務交給了CMO李楠。結果可想而知,沒有創始人掌舵的公司充滿了風險。2018年李楠離開了魅族,而黃章重新出山就砍掉了魅藍的生產線。
完全放棄低端市場,徹底地將魅族逼上了懸崖,再也無力回天了。到了2021年,魅族的市場份額就只剩下了0.1%。換句話說,如果黃章一直在魅族主持大局,不“任性”的動輒就選擇隱退,魅族也不會走到今天。
綜合而言,魅族獨立重新崛起的機會幾乎已經喪失,加入吉利這個龐大的系統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對于魅族而言,盡快做出新的產品融入吉利,至關重要。因此,李書福時代的魅族應該加快新機型的研發,從而實現手機與汽車的加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