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SHEIN“闖關”青春期:中國學徒與叛逆者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SHEIN“闖關”青春期:中國學徒與叛逆者

SHEIN遠未到達安全區。

文 | 藍洞商業 賈紫璇

編輯 | 焦麗莎

「SHEIN是什么?不知道,沒有在上面買過東西。」

「沒聽過,有獨立的App嗎?」

「我以前都是上Buyee,上淘寶轉運,有點貴。現在直接上SHEIN。」

「一條裙子才不到20美元,我和SHEIN鎖了。」

這是「藍洞商業」采訪國內和海外的年輕女孩時,聽到的對于SHEIN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

這家總部位于江蘇南京的神秘的跨境電商公司,并未把業務放在國內,而且極其低調。無論是關于SHEIN,還是SHEIN的創始人,幾乎從未接受過媒體采訪,甚至百度百科上,許仰天的人物經歷也只有:希音公司創始人。

在《晚點 LatePost》報道中,有投資人表示,等聽說SHEIN的時候,早已過了自己能投的階段。其在2020年一度被稱為「中國最神秘的百億美金公司」。

但是SHEIN在海外的火爆程度,已經不允許其低調。2020年之后,SHEIN開始被動「活躍」在各家媒體的報道中。

從北美起家,如今SHEIN的業務已經拓展到南美、印度、東南亞等超過220個國家和地區,在Facebook、Instagram和TikTok三個平臺粉絲數共計近3億,其中Instagram上關于SHEIN的帖子超過550萬條。

線上的瘋搶已成常態,線下快閃店也是「一衣難求」。2021年9月,SHEIN在美國邁阿密嘗試快閃店。開店前線上預約人數超過3000,當天所有商品兩小時售罄。

全球消費疲軟,SHEIN依然逆勢增長。2020年銷售業績同比增長250%,2021年銷售額高達1000億元,增長89%。2022年1月,SHEIN的App下載量超越亞馬遜;4月據媒體報道,SHEIN完成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后,估值將達到千億美元,紅杉資本、IDG資本、順為資本都站在其身后。

跟蘭亭集勢學「站群」運營,SHEIN轉頭做起了獨立品牌;效仿ZARA的「多快好省」,SHEIN建立了柔性供應鏈新標桿。幾乎在隱形的狀態下,SHEIN已經長成了巨頭相。

但當下,SHEIN遠未到達安全區。

強大的身軀和品牌影響力之下,SHEIN很難再將自己隱藏起來,而是被放到放大鏡下。其產品質量、物流時效與售后服務成了低價之殤;用工超時與環境污染也成了品牌的掣肘。環顧四周,還有字節跳動與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虎視眈眈,想要體內復制一個SHEIN。

即便如此,SHEIN似乎也并不想走到聚光燈下。正處青春期叛逆的SHEIN,未來最大的對手是它自己。

造自己的浪

許仰天被更多人關注到,是他的名字出現在了2021年的胡潤百富榜U40青年企業家榜單中。

此前十多年的神秘,或許跟許仰天最初創業的業務形態「并不性感」有關。

2008年,許仰天創辦了SHEIN的前身:南京點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就是向海外出售家居用品、3C電子、服裝等,訂單平均價格14美元。許仰天采取買手模式,將批發商的商品拍成照片發到南京點唯上,有了訂單再去拿貨、發貨。

三年后,許仰天帶著初創團隊另起爐灶,拿下SheInside.com的域名,建起獨立站,做起了跨境女裝電商。

當時,還沒有更名為SHEIN的許仰天團隊,學習的第一位「老師」就是谷歌中國四大創始人之一郭去疾創辦的跨境電商品牌「蘭亭集勢」。

蘭亭集勢旗下有許多小網站,包括 toyinthebox、dropinthebox、onlyts、快樂盒子等。這樣的多站點運營模式,被稱為「站群」模式,即用建站工具快速建立許多網站,每個網站只銷售一類商品,并在Google或者Facebook上做測品。一旦某個網站被Google或Facebook禁止,就換下一個網站。一旦某個品類失敗了,也會立刻換其他品類。

SheInside一邊學習蘭亭集勢的「站群」模式,建立多個小網站,一邊由許仰天在Google上不斷做流量優化測試。

故事的轉折,發生在2012年。就在那一年,許仰天預判「站群」模式不是長久之計。用戶體驗差,灰色手段多,不具品牌效應。

在許仰天為數不多的采訪中,曾有一篇名為《走快一點、做精一點、想遠一點 ——看80后「行動派」如何開辟在線服裝外貿藍海》的文章。他提到:「做品牌,一定要找專業的人,用專業的方式經營。從市場上隨便找一批便宜暢銷的貨,隨便用什么方式賣出去,這種野蠻生長的路子越來越行不通了。」

之后,許仰天將公司更名為SHEIN,深耕品牌獨立站。

網紅營銷,是SHEIN早期獲取流量的重要方式。曾經做跨境電商推廣的小琪對「藍洞商業」說:「以前做跨境電商時,SHEIN在Google、Instagram和Facebook上的推廣案例,經常會被我們拿來當做優秀案例學習。」

當時,SHEIN抓住了圖片社交網絡Pinterest的紅利期。據《晚點 LatePost》報道,2013—2014年,Pinterest是SHEIN的第一流量來源。Pinterest用戶主要是女性,比較像小紅書,適合女裝用戶。

此外,SHEIN還采用了AB Test測試。利用投放廣告的方式,把用戶引到網站后,SHEIN會對產品進行批量測試,根據用戶的行為和數據對產品受歡迎度進行判斷。

可以說,SHEIN是較早使用推薦算法的公司,網站上有根據用戶選擇來推薦「you may like」(你可能喜歡)的模塊。如今,負責個性化推薦的團隊已經有幾百人規模。

時間來到2013年,「師傅」蘭亭集勢的營銷成本從2009年的21%提高到28.8%;SHEIN網站的注冊用戶已經達到25萬,復購率40%,公司員工已有100人。

也是在這一年,SHEIN完成了500萬美元A輪融資;2015年又完成3億元B輪融資。SHEIN開始「造自己的浪」。

7<14

快時尚巨頭ZARA,是SHEIN的第二個「師傅」。

傳統服裝行業從設計制作到門店,往往需要三個月。而ZARA不需要做市場預判,而是派設計師到各大秀場、品牌服裝門店去「學習」、拍照、找靈感,然后將這些流行元素設計成衣。

但ZARA不會將所有款式都大規模生產,只是做款式試水。利用全球7000家門店搜集到的客戶需求和銷售數據,結合流行元素,制成成衣,投放在市場,等待反饋效果。每款服裝通常會生產1500-3000件,效果好的大規模生產,效果不好的直接淘汰。

如此,依靠西班牙總部周邊的大量工廠,ZARA將成衣上架周期縮短到14天。

但是,SHEIN只需要7天。快時尚行業的競爭點有二,其一是SKU的更新,其二是供應鏈的效率。這兩點曾是ZARA引以為傲的優勢,SHEIN「以強打強」,正在從中國學徒變成挑戰者。

同樣是靠設計師組合流行元素,并進行款式試水,SHEIN做得比ZARA更極致,這依賴于SHEIN內部的IT系統。

準確來說,這套系統是SHEIN為其設計師團隊提供的「核武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流行元素收集,另一部分是設計輔助。

前者利用Google Trends Finder和網頁爬蟲工具,采集各大服裝網站和品牌流行數據,并擴充到自己的元素庫內,供設計師使用;后者幫助設計師做線上SaaS化工作,設計師在公司設定好的范圍內,在線作畫。

IT系統帶來的結果是,SHEIN在用人成本和設計生產效率上優于ZARA。倚賴這套系統,SHEIN選擇的設計師,大多來自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等的大專畢業生,工作年限僅為1-2年,坐在電腦前就能有產出「設計」。

據「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統計,SHEIN一名設計師的生產效率,是ZARA一名設計師的2-3倍。但人力成本和差旅成本,又都顯著低于ZARA。

搭建起如今的「王炸」柔性供應鏈,SHEIN花了不少的功夫。

2014年年底,SHEIN在海外已經小有名氣,每月的訂單量可以達到2000—3000萬。這些貨源都來自于著名的服裝產業鏈集中區: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

一個個小檔口背后,都有自己的小型服裝加工廠,也具有一定的「扒款」技能,售賣的衣服頗為流行。當時的許仰天,就是將這些衣服拍照發在網站上,有了訂單就去檔口拿貨,類似于無貨源模式銷售。

但高訂單、出貨少,成了一個「凡爾賽的煩惱」。許仰天決定去攻下這些小工廠,為自己的品牌供貨。但由于每個款式試水數量小,工廠開模成本高,沒有工廠愿意接SHEIN的訂單。

無奈之下,SHEIN只能加大對工廠訂單的補貼力度。后來在接觸中,許仰天意外發現了小工廠們的痛點:回款周期長,品牌方拖欠款嚴重。

許仰天做出了打破行業規則的舉動,在與廠家合作時,不僅會及時打款,有些訂單還會提前付款。對于一些急需款項來擴張規模的工廠,SHEIN還會給予應急貸款,像極了蘋果公司扶持供應商的方式。

SHEIN因此收獲了大批忠實的供應商,自此建立起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柔性大后方,也有了「小單快返」的優勢。

這些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帶的小作坊,是跨境電商品牌們毛細血管般的存在。據《第一財經》報道,廣州十三行地區平均每0.1平方公里就有超過6000家服裝商鋪,一萬多名業主和數不盡的工人。

在這些工廠里,SHEIN還配置了數字化供應鏈系統:SCM。不僅將SHEIN的訂單任務、截止日期、已完成和未完成內容進行詳盡記錄,工廠根據時間靈活處理,還能為工廠記錄工作任務與效率。

至此,SHEIN完成了從設計到生產的完整數字化管理體系建設,也是其強有力的競爭堡壘。2021年6月,SHEIN每天的SKU可以達到5000—6000款,且只有10%的產品遭遇滯銷,低于ZARA 5%。

據外媒CNBC報道,Daxue咨詢公司分析師Allison Malmsten認為,SHEIN建立起了實時零售的新規范,被稱作「超快時尚」。

SHEIN高調喊出口號,在2022年結束之前,銷售額要趕超ZARA。

供應鏈上的高效,也給SHEIN帶來了價格優勢。據「藍洞商業」觀察,淘寶上,ZARA女裝的平均價格在200元左右,約30美元。而SHEIN上,10-15美元價格的衣服比比皆是,淘寶上代購SHEIN的女裝沒有超過百元的,有些單品甚至不到20元。

ZARA的主要供應商之一蘇美達與SHEIN總部同在南京,但直至2020年,其業務員才第一次聽說SHEIN。而早在2019年,SHEIN的銷售額就已經超出蘇美達四倍之多。

以這樣的速度來看,SHEIN在2022年結束前銷售額超越ZARA是極有可能的。

多面埋伏

創業14年的許仰天,早已憑實力撕下了「學徒」的標簽;如今的SHEIN也從單一的女裝跨境電商,成長為了集合男裝、童裝、飾品、美妝、家居、寵物等的綜合性跨境電商。除了巨頭們虎視眈眈,SHEIN最大的挑戰,就是自己。

完整高效的供應鏈系統讓其插上成長的翅膀,但忽視產品質量、物流與服務也會讓「會飛的魔法」消失。

2016年嘉御基金創始人衛哲與SHEIN簽訂投資意向書后,讓老婆在SHEIN下單了5件衣服,等了29天才收到,其中3件嚴重縮水。衛哲發給許仰天并調侃自己「是不是中了頭彩」,但許仰天告訴他,「你不是中頭彩,這就是平均水平」。

為此,衛哲放棄了投資SHEIN。

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sheinofficial賬號下方控訴最多的就是物流和客服問題:

「我的訂單無法取消,也沒有收到貨物,不想再來SHEIN買東西了。」

「我來自摩洛哥,5月5日下的訂單,到現在(6月8日)還沒收到。」

「收不到貨物,線上客服都是機器人,根本沒有人解決問題。」

在SHEIN的商品質量評分中,也是兩極分化。給出差評的用戶多被SHEIN的低價吸引;重視產品質量的人群,抱怨無法獲得良好的購物體驗。

SHEIN走的就是超低價路線,在利潤微薄的前提下,商品質量無法保證是意料之中。

但被高頻淘汰的衣服與非環保材質的外包裝,使SHEIN在海外長期面臨環境友好的問題,如今SHEIN也在尋求解決方案。

2022年6月7日,SHEIN與Or基金會創建了一個生產者責任延伸基金(EPR)。專門關注服裝行業的生態問題,解決處理全球二手服裝貿易市場的服裝廢棄物。

同時,低利潤下導致的超時勞動,也一直被詬病。

「藍洞商業」發現,社交媒體上有多位網友控訴SHEIN用工超時。一位來自墨西哥的網友在Facebook上留言:「SHEIN在勞動中剝削人們,是奴隸品牌。」

SHEIN的開發訂單周期是5天,工廠要如期交貨,卻不會付出更多成本招更多員工,只是無限度壓榨已有勞動力。

小琪告訴「藍洞商業」:「不僅是工廠員工,連SHEIN的辦公室員工也開始像國內互聯網公司一樣卷。」

除了內部問題,SHEIN在外部也面臨著如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巨頭的虎視眈眈。

倚靠著珠江三角洲柔性供應鏈的強大力量,字節跳動按照SHEIN的路數,也做起了快時尚女裝生意。

2021年2月,字節跳動全資子公司入股服裝柔性供應鏈服務公司飛榴科技,該公司一直是SHEIN的供應商之一,還曾獲得 SHEIN「2021年度最佳供應商」稱號。

2021年先后推出TikTok Shopping、Fanno;同年11月,上線了女裝獨立站Dmonstudio。Dmonstudio從SHEIN挖來近100名骨干,從網頁風格到Logo設計,都與SHEIN如出一轍。但不同的是,Dmonstudio主打「high-quality prouducts」(高品質商品),每件商品價格在30美元左右。

雖然今年2月,字節跳動關停了Dmonstudio,但其旗下跨境電商平臺Fanno依然在發力服裝品類,背靠TikTok強大流量。更有消息稱,字節跳動已經在廣州布局跨境電商業務。

字節跳動想學SHEIN做跨境電商,供應鏈依然是關鍵。

從設計、打板、采購、生產到上架,SHEIN花了10年時間搭建的供應鏈,字節跳動想要「抄近路」——互聯網化,即投資能夠為供應鏈管理提供SaaS和ERP服務的供應商,如辛巴達、秒優科技等。這些供應商利用數字化科技,將傳統供應鏈流程分段拆解,并利用物聯網和排單系統跨廠協同完成生產與制作。當然,結果還有待考證。

此外,SHEIN必然繞不開阿里巴巴的海外業務:全球速賣通、Lazada等。

據界面報道,相關數據顯示,過去一年,Lazada全年訂單量強勁增長,增速達到60%,是阿里體系內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今年3月,Lazada的月度活躍賣家數量再創歷史新高,突破100萬。

國內店家與供應商依靠平臺銷往海外,也使得全球速賣通在B端的市場份額僅次于亞馬遜和eBay。

同時,阿里巴巴還在Shopify建立與SHEIN相同的自營模式跨境電商站Allylikes,在多個維度對SHEIN「圍追堵截」。

雖然短時間內,阿里巴巴與字節跳動的新動作還無法與SHEIN抗衡,但他們發力跨境電商的心意顯露無疑,畢竟海外市場已然是他們的「心頭好」。另一邊,對于SHEIN來說,留給它的難題還有更多。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SHEIN

412
  • 特朗普終止“小額免稅”,中國跨境電商如何接招?
  • TOPBRAND | Shein承諾投資7000萬美元;傳奢侈品店王SKP將被賣;LVMH CEO之子將進入Moncler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SHEIN“闖關”青春期:中國學徒與叛逆者

SHEIN遠未到達安全區。

文 | 藍洞商業 賈紫璇

編輯 | 焦麗莎

「SHEIN是什么?不知道,沒有在上面買過東西。」

「沒聽過,有獨立的App嗎?」

「我以前都是上Buyee,上淘寶轉運,有點貴。現在直接上SHEIN。」

「一條裙子才不到20美元,我和SHEIN鎖了。」

這是「藍洞商業」采訪國內和海外的年輕女孩時,聽到的對于SHEIN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

這家總部位于江蘇南京的神秘的跨境電商公司,并未把業務放在國內,而且極其低調。無論是關于SHEIN,還是SHEIN的創始人,幾乎從未接受過媒體采訪,甚至百度百科上,許仰天的人物經歷也只有:希音公司創始人。

在《晚點 LatePost》報道中,有投資人表示,等聽說SHEIN的時候,早已過了自己能投的階段。其在2020年一度被稱為「中國最神秘的百億美金公司」。

但是SHEIN在海外的火爆程度,已經不允許其低調。2020年之后,SHEIN開始被動「活躍」在各家媒體的報道中。

從北美起家,如今SHEIN的業務已經拓展到南美、印度、東南亞等超過220個國家和地區,在Facebook、Instagram和TikTok三個平臺粉絲數共計近3億,其中Instagram上關于SHEIN的帖子超過550萬條。

線上的瘋搶已成常態,線下快閃店也是「一衣難求」。2021年9月,SHEIN在美國邁阿密嘗試快閃店。開店前線上預約人數超過3000,當天所有商品兩小時售罄。

全球消費疲軟,SHEIN依然逆勢增長。2020年銷售業績同比增長250%,2021年銷售額高達1000億元,增長89%。2022年1月,SHEIN的App下載量超越亞馬遜;4月據媒體報道,SHEIN完成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后,估值將達到千億美元,紅杉資本、IDG資本、順為資本都站在其身后。

跟蘭亭集勢學「站群」運營,SHEIN轉頭做起了獨立品牌;效仿ZARA的「多快好省」,SHEIN建立了柔性供應鏈新標桿。幾乎在隱形的狀態下,SHEIN已經長成了巨頭相。

但當下,SHEIN遠未到達安全區。

強大的身軀和品牌影響力之下,SHEIN很難再將自己隱藏起來,而是被放到放大鏡下。其產品質量、物流時效與售后服務成了低價之殤;用工超時與環境污染也成了品牌的掣肘。環顧四周,還有字節跳動與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虎視眈眈,想要體內復制一個SHEIN。

即便如此,SHEIN似乎也并不想走到聚光燈下。正處青春期叛逆的SHEIN,未來最大的對手是它自己。

造自己的浪

許仰天被更多人關注到,是他的名字出現在了2021年的胡潤百富榜U40青年企業家榜單中。

此前十多年的神秘,或許跟許仰天最初創業的業務形態「并不性感」有關。

2008年,許仰天創辦了SHEIN的前身:南京點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就是向海外出售家居用品、3C電子、服裝等,訂單平均價格14美元。許仰天采取買手模式,將批發商的商品拍成照片發到南京點唯上,有了訂單再去拿貨、發貨。

三年后,許仰天帶著初創團隊另起爐灶,拿下SheInside.com的域名,建起獨立站,做起了跨境女裝電商。

當時,還沒有更名為SHEIN的許仰天團隊,學習的第一位「老師」就是谷歌中國四大創始人之一郭去疾創辦的跨境電商品牌「蘭亭集勢」。

蘭亭集勢旗下有許多小網站,包括 toyinthebox、dropinthebox、onlyts、快樂盒子等。這樣的多站點運營模式,被稱為「站群」模式,即用建站工具快速建立許多網站,每個網站只銷售一類商品,并在Google或者Facebook上做測品。一旦某個網站被Google或Facebook禁止,就換下一個網站。一旦某個品類失敗了,也會立刻換其他品類。

SheInside一邊學習蘭亭集勢的「站群」模式,建立多個小網站,一邊由許仰天在Google上不斷做流量優化測試。

故事的轉折,發生在2012年。就在那一年,許仰天預判「站群」模式不是長久之計。用戶體驗差,灰色手段多,不具品牌效應。

在許仰天為數不多的采訪中,曾有一篇名為《走快一點、做精一點、想遠一點 ——看80后「行動派」如何開辟在線服裝外貿藍海》的文章。他提到:「做品牌,一定要找專業的人,用專業的方式經營。從市場上隨便找一批便宜暢銷的貨,隨便用什么方式賣出去,這種野蠻生長的路子越來越行不通了。」

之后,許仰天將公司更名為SHEIN,深耕品牌獨立站。

網紅營銷,是SHEIN早期獲取流量的重要方式。曾經做跨境電商推廣的小琪對「藍洞商業」說:「以前做跨境電商時,SHEIN在Google、Instagram和Facebook上的推廣案例,經常會被我們拿來當做優秀案例學習。」

當時,SHEIN抓住了圖片社交網絡Pinterest的紅利期。據《晚點 LatePost》報道,2013—2014年,Pinterest是SHEIN的第一流量來源。Pinterest用戶主要是女性,比較像小紅書,適合女裝用戶。

此外,SHEIN還采用了AB Test測試。利用投放廣告的方式,把用戶引到網站后,SHEIN會對產品進行批量測試,根據用戶的行為和數據對產品受歡迎度進行判斷。

可以說,SHEIN是較早使用推薦算法的公司,網站上有根據用戶選擇來推薦「you may like」(你可能喜歡)的模塊。如今,負責個性化推薦的團隊已經有幾百人規模。

時間來到2013年,「師傅」蘭亭集勢的營銷成本從2009年的21%提高到28.8%;SHEIN網站的注冊用戶已經達到25萬,復購率40%,公司員工已有100人。

也是在這一年,SHEIN完成了500萬美元A輪融資;2015年又完成3億元B輪融資。SHEIN開始「造自己的浪」。

7<14

快時尚巨頭ZARA,是SHEIN的第二個「師傅」。

傳統服裝行業從設計制作到門店,往往需要三個月。而ZARA不需要做市場預判,而是派設計師到各大秀場、品牌服裝門店去「學習」、拍照、找靈感,然后將這些流行元素設計成衣。

但ZARA不會將所有款式都大規模生產,只是做款式試水。利用全球7000家門店搜集到的客戶需求和銷售數據,結合流行元素,制成成衣,投放在市場,等待反饋效果。每款服裝通常會生產1500-3000件,效果好的大規模生產,效果不好的直接淘汰。

如此,依靠西班牙總部周邊的大量工廠,ZARA將成衣上架周期縮短到14天。

但是,SHEIN只需要7天。快時尚行業的競爭點有二,其一是SKU的更新,其二是供應鏈的效率。這兩點曾是ZARA引以為傲的優勢,SHEIN「以強打強」,正在從中國學徒變成挑戰者。

同樣是靠設計師組合流行元素,并進行款式試水,SHEIN做得比ZARA更極致,這依賴于SHEIN內部的IT系統。

準確來說,這套系統是SHEIN為其設計師團隊提供的「核武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流行元素收集,另一部分是設計輔助。

前者利用Google Trends Finder和網頁爬蟲工具,采集各大服裝網站和品牌流行數據,并擴充到自己的元素庫內,供設計師使用;后者幫助設計師做線上SaaS化工作,設計師在公司設定好的范圍內,在線作畫。

IT系統帶來的結果是,SHEIN在用人成本和設計生產效率上優于ZARA。倚賴這套系統,SHEIN選擇的設計師,大多來自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等的大專畢業生,工作年限僅為1-2年,坐在電腦前就能有產出「設計」。

據「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統計,SHEIN一名設計師的生產效率,是ZARA一名設計師的2-3倍。但人力成本和差旅成本,又都顯著低于ZARA。

搭建起如今的「王炸」柔性供應鏈,SHEIN花了不少的功夫。

2014年年底,SHEIN在海外已經小有名氣,每月的訂單量可以達到2000—3000萬。這些貨源都來自于著名的服裝產業鏈集中區: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

一個個小檔口背后,都有自己的小型服裝加工廠,也具有一定的「扒款」技能,售賣的衣服頗為流行。當時的許仰天,就是將這些衣服拍照發在網站上,有了訂單就去檔口拿貨,類似于無貨源模式銷售。

但高訂單、出貨少,成了一個「凡爾賽的煩惱」。許仰天決定去攻下這些小工廠,為自己的品牌供貨。但由于每個款式試水數量小,工廠開模成本高,沒有工廠愿意接SHEIN的訂單。

無奈之下,SHEIN只能加大對工廠訂單的補貼力度。后來在接觸中,許仰天意外發現了小工廠們的痛點:回款周期長,品牌方拖欠款嚴重。

許仰天做出了打破行業規則的舉動,在與廠家合作時,不僅會及時打款,有些訂單還會提前付款。對于一些急需款項來擴張規模的工廠,SHEIN還會給予應急貸款,像極了蘋果公司扶持供應商的方式。

SHEIN因此收獲了大批忠實的供應商,自此建立起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柔性大后方,也有了「小單快返」的優勢。

這些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帶的小作坊,是跨境電商品牌們毛細血管般的存在。據《第一財經》報道,廣州十三行地區平均每0.1平方公里就有超過6000家服裝商鋪,一萬多名業主和數不盡的工人。

在這些工廠里,SHEIN還配置了數字化供應鏈系統:SCM。不僅將SHEIN的訂單任務、截止日期、已完成和未完成內容進行詳盡記錄,工廠根據時間靈活處理,還能為工廠記錄工作任務與效率。

至此,SHEIN完成了從設計到生產的完整數字化管理體系建設,也是其強有力的競爭堡壘。2021年6月,SHEIN每天的SKU可以達到5000—6000款,且只有10%的產品遭遇滯銷,低于ZARA 5%。

據外媒CNBC報道,Daxue咨詢公司分析師Allison Malmsten認為,SHEIN建立起了實時零售的新規范,被稱作「超快時尚」。

SHEIN高調喊出口號,在2022年結束之前,銷售額要趕超ZARA。

供應鏈上的高效,也給SHEIN帶來了價格優勢。據「藍洞商業」觀察,淘寶上,ZARA女裝的平均價格在200元左右,約30美元。而SHEIN上,10-15美元價格的衣服比比皆是,淘寶上代購SHEIN的女裝沒有超過百元的,有些單品甚至不到20元。

ZARA的主要供應商之一蘇美達與SHEIN總部同在南京,但直至2020年,其業務員才第一次聽說SHEIN。而早在2019年,SHEIN的銷售額就已經超出蘇美達四倍之多。

以這樣的速度來看,SHEIN在2022年結束前銷售額超越ZARA是極有可能的。

多面埋伏

創業14年的許仰天,早已憑實力撕下了「學徒」的標簽;如今的SHEIN也從單一的女裝跨境電商,成長為了集合男裝、童裝、飾品、美妝、家居、寵物等的綜合性跨境電商。除了巨頭們虎視眈眈,SHEIN最大的挑戰,就是自己。

完整高效的供應鏈系統讓其插上成長的翅膀,但忽視產品質量、物流與服務也會讓「會飛的魔法」消失。

2016年嘉御基金創始人衛哲與SHEIN簽訂投資意向書后,讓老婆在SHEIN下單了5件衣服,等了29天才收到,其中3件嚴重縮水。衛哲發給許仰天并調侃自己「是不是中了頭彩」,但許仰天告訴他,「你不是中頭彩,這就是平均水平」。

為此,衛哲放棄了投資SHEIN。

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sheinofficial賬號下方控訴最多的就是物流和客服問題:

「我的訂單無法取消,也沒有收到貨物,不想再來SHEIN買東西了。」

「我來自摩洛哥,5月5日下的訂單,到現在(6月8日)還沒收到。」

「收不到貨物,線上客服都是機器人,根本沒有人解決問題。」

在SHEIN的商品質量評分中,也是兩極分化。給出差評的用戶多被SHEIN的低價吸引;重視產品質量的人群,抱怨無法獲得良好的購物體驗。

SHEIN走的就是超低價路線,在利潤微薄的前提下,商品質量無法保證是意料之中。

但被高頻淘汰的衣服與非環保材質的外包裝,使SHEIN在海外長期面臨環境友好的問題,如今SHEIN也在尋求解決方案。

2022年6月7日,SHEIN與Or基金會創建了一個生產者責任延伸基金(EPR)。專門關注服裝行業的生態問題,解決處理全球二手服裝貿易市場的服裝廢棄物。

同時,低利潤下導致的超時勞動,也一直被詬病。

「藍洞商業」發現,社交媒體上有多位網友控訴SHEIN用工超時。一位來自墨西哥的網友在Facebook上留言:「SHEIN在勞動中剝削人們,是奴隸品牌。」

SHEIN的開發訂單周期是5天,工廠要如期交貨,卻不會付出更多成本招更多員工,只是無限度壓榨已有勞動力。

小琪告訴「藍洞商業」:「不僅是工廠員工,連SHEIN的辦公室員工也開始像國內互聯網公司一樣卷。」

除了內部問題,SHEIN在外部也面臨著如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巨頭的虎視眈眈。

倚靠著珠江三角洲柔性供應鏈的強大力量,字節跳動按照SHEIN的路數,也做起了快時尚女裝生意。

2021年2月,字節跳動全資子公司入股服裝柔性供應鏈服務公司飛榴科技,該公司一直是SHEIN的供應商之一,還曾獲得 SHEIN「2021年度最佳供應商」稱號。

2021年先后推出TikTok Shopping、Fanno;同年11月,上線了女裝獨立站Dmonstudio。Dmonstudio從SHEIN挖來近100名骨干,從網頁風格到Logo設計,都與SHEIN如出一轍。但不同的是,Dmonstudio主打「high-quality prouducts」(高品質商品),每件商品價格在30美元左右。

雖然今年2月,字節跳動關停了Dmonstudio,但其旗下跨境電商平臺Fanno依然在發力服裝品類,背靠TikTok強大流量。更有消息稱,字節跳動已經在廣州布局跨境電商業務。

字節跳動想學SHEIN做跨境電商,供應鏈依然是關鍵。

從設計、打板、采購、生產到上架,SHEIN花了10年時間搭建的供應鏈,字節跳動想要「抄近路」——互聯網化,即投資能夠為供應鏈管理提供SaaS和ERP服務的供應商,如辛巴達、秒優科技等。這些供應商利用數字化科技,將傳統供應鏈流程分段拆解,并利用物聯網和排單系統跨廠協同完成生產與制作。當然,結果還有待考證。

此外,SHEIN必然繞不開阿里巴巴的海外業務:全球速賣通、Lazada等。

據界面報道,相關數據顯示,過去一年,Lazada全年訂單量強勁增長,增速達到60%,是阿里體系內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今年3月,Lazada的月度活躍賣家數量再創歷史新高,突破100萬。

國內店家與供應商依靠平臺銷往海外,也使得全球速賣通在B端的市場份額僅次于亞馬遜和eBay。

同時,阿里巴巴還在Shopify建立與SHEIN相同的自營模式跨境電商站Allylikes,在多個維度對SHEIN「圍追堵截」。

雖然短時間內,阿里巴巴與字節跳動的新動作還無法與SHEIN抗衡,但他們發力跨境電商的心意顯露無疑,畢竟海外市場已然是他們的「心頭好」。另一邊,對于SHEIN來說,留給它的難題還有更多。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阳县| 噶尔县| 洛扎县| 分宜县| 吉隆县| 黔西县| 朝阳市| 泰来县| 恩平市| 吕梁市| 平潭县| 岳池县| 漠河县| 六枝特区| 新乐市| 自治县| 阳高县| 陆河县| 城步| 盐城市| 登封市| 丰原市| 洮南市| 天等县| 洛浦县| 邢台县| 天气| 文水县| 乌什县| 新龙县| 和政县| 伊宁市| 中卫市| 三都| 五常市| 扎鲁特旗| 唐河县| 漳平市| 富锦市| 通榆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