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近期,瑩特麗起訴名創優品的兩起案件都有了結果,名創優品分別被判支付瑩特麗173萬元定作款及損失,被判向瑩特麗支付貨款68.34萬元,合計241萬元。
根據裁判文書可知,雙方自2016年開始合作,此番對簿公堂,均因為瑩特麗備貨生產后,名創優品不提貨也不結款。具體是怎么一回事?
瑩特麗兩次起訴名創優品
瑩特麗起訴名創優品的起源,要從2016年開始說起。
在名創優品(廣州)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名創優品”)與瑩特麗科技(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下稱“瑩特麗”)買賣合同糾紛民事二審民事判決書中,瑩特麗辯稱,名創優品公司于2016年10月起開始向公司下達產品采購訂單,因所涉產品銷售不佳,原本應在2017年底至2018年期間由名創優品提貨完成的合同未能按原計劃執行,相關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以及包材等積壓于瑩特麗公司的倉庫中。


貨品長期積壓,保質期臨近導致無法變現,由此,瑩特麗將名創優品告上法庭。一審判決名創優品向瑩特麗支付貨款68萬余元。雖然名創優品上訴,但二審最終維持了原判。
在該案中,根據二審期間名創優品提交的聊天記錄證據,瑩特麗曾提到:“兩個部分的庫存:1.之前的庫存協議還涉及差不多68萬。2.青玫瑰共計有170多萬金額的庫存成品和半成品。”

兩筆庫存,兩起案件。根據瑩特麗與名創優品定作合同糾紛民事一審民事判決書顯示,原告瑩特麗訴稱,名創優品于2017年11月29日通過郵件向其下達水光真潤青玫瑰柔膚乳、新肌水、精華液、玉肌霜及睡眠面膜產品的定做指令,每種產品約6萬件。瑩特麗依照指令備貨和生產,后被告不予提貨亦不支付貨款,經催告仍不予履行。
由此,瑩特麗訴請解除與名創優品之間青玫瑰系列產品定作合同,并索賠已生產產品所造成的損失173萬余元。具體包括瑩特麗已生產成品69347件,金額為1090400.59元;剩余的包材數量為379938件,價值金額505336.61元;剩余的原材料約300公斤,價值為140188.38元。上述各項損失共計1735925.58元。

在定作合同糾紛案中,名創優品辯稱,其一直是通過EC系統(供應商協同平臺)向瑩特麗發送采購計劃,涉案訂單為名創優品公司員工(張某杰)個人違規行為,與公司無關。作為長期的合作伙伴,自合作以來,均是通過EC系統完成產品相關交易,只有通過EC系統下的訂單才是經過被告公司審核通過的訂單,原告對此交易方式亦是明知的,但未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明顯存在過錯。

對于雙方的定作合同是否生效,以及原告要求解除合同的訴求,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法院認為,原告與被告之間存在長期合作關系,之前的業務聯系均與張某杰(郵箱號Venus)進行聯系,且涉案的訂貨信息也是通過該郵箱向原告發送,原告根據郵件中顯示的訂貨信息進行生產,結合雙方長期形成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法院確認被告通過電子郵件向原告訂制涉案五樣產品的定作合同成立,被告應按約定支付定作產品的貨款并提取產品。
在這起案件中,名創優品同樣敗訴。判決書顯示,雙方青玫瑰系列產品定作合同自解除;名創優品向瑩特麗支付定作款及損失共計173萬余元;同時,瑩特麗也要將水光真潤青玫瑰柔膚乳等5樣產品,把印有MINISO的包裝外箱等包裝材料,以及原材料交給被告名創優品。

先貨后款埋下隱患
瑩特麗是全球知名的化妝品代工集團,為40%的全球高端化妝品品牌提供服務,如Dior、YSL、CHANEL,在中國也與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自2013年在中國開設第一家門店,到2021年底,名創優品全球門店數5000家,中國市場超3100家。短短10年擴張速度如此之快,離不開極致供應鏈帶來的極致性價比。
名創優品以銷售自有品牌產品為主,涵蓋化妝品、日用家居等。在名創優品與瑩特麗的合作中,雙方采取的是先貨后款模式。判決書也顯示,瑩特麗根據名創優品的訂單,自行采購原材料以及組織生產,產品生產好以后,存放在瑩特麗的倉庫,然后由瑩特麗根據名創優品的指令發貨。
“名創優品從開始創立,就是這種模式了,先下單給工廠,提貨賣掉的才算錢。以前可以,但是現在疫情擠壓,流動不起來就容易出問題。”一位化妝品資深行業人士告訴青眼。
另一彩妝企業研發主任也透露,“名創優品一直如此,提貨賣掉的才跟你(工廠)結算。賣不掉的,要工廠自己承擔?!?/p>
化妝品行業風口來得快去得也快、流行趨勢難以捉摸,所以產品的生命周期普遍較短,先貨后款模式對工廠是很大的考驗,如果產品不能及時推向市場銷售流動起來,大量包材、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積壓不僅占用了工廠庫存空間,資金周轉也會存在問題。
化妝品不好賣了
瑩特麗與名創優品對簿公堂?也再次反映出化妝品零售環境變差的事實。在買賣合同案件二審中,名創優品補充證據顯示,其曾提到“國外很多關口和港口都已關閉,現在客戶對貨品拿貨意愿不高”“無法進一步推動海外客戶需求”。
根據名創優品的招股書顯示,2019-2021財年,3年虧損近20億元,尤其是2021年虧損拉大至14.29億元。2022年第三財季(即今年1-3月份),名創優品凈利下降26%。

值得注意的是,名創優品2020年推出的美妝集合店WOW COLOUR曾定下1000家門店的目標。但從WOW COLOUR官網可看到,目前其有記錄的全國門店總數僅約為136家,數量相去甚遠。
反觀工廠端,據瑩特麗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營收47.23億元,增長了11.1%,但凈利潤1.86億元,同比下降29.7%。不僅是瑩特麗,青眼在《虧損過億、裁員千人……工廠入冬!》一文中梳理了多家工廠的情況,去年諾斯貝爾、科瑪股份、琪嘉日化、安特股份4家出現虧損,合計虧損1億元。
從整個大環境來看,從2020年疫情開始,我國化妝品零售增速就有明顯放緩跡象。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4月份化妝品零售總額為1168億元,同比下降了3.6%。上述彩妝企業的研發主任也感慨道,“現在行情不好,尤其是彩妝,毀滅性的打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