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三次關鍵失誤,威馬能否叩開IPO大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三次關鍵失誤,威馬能否叩開IPO大門?

領先不是一蹴而就,落后也不是。

圖片來源:威馬汽車官方微博

文|Tech星球 喬雪

毫無疑問,威馬掉隊了,無論是上市速度,還是汽車銷量。

在一眾造車新勢力里,威馬同它的名字(德語:Weltmeiste,譯為世界冠軍)一樣,曾是最有冠軍相的,他的創始人沈暉,是一眾造車風潮履歷和背景最漂亮的——他曾是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吉利集團副總裁,主導過全世界聞名的那場收購案。

正因為如此,威馬的命運才令人唏噓。2019年,威馬的銷量能排到全國第二,那是一個僅銷售59輛車就能排進前十的時代;現在,如果無法月銷過萬,隨時都有可能在這場賽馬游戲里從馬背上跌落下來。

如今,再次站在上市的門前,威馬命運未卜。

6月1日,威馬汽車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在招股書里,它依然固執地給自己冠上“銷冠”的頭銜,但這個設定是有范圍的:15萬-30萬元里的SUV電動,把蔚來、小鵬、理想、特斯拉都精準地排除在外。

如此特定范圍的“銷冠”背后,是威馬早已被一眾造車新老勢力遠遠甩在身后。2021年全年銷量為4.4萬輛,而“蔚小理”三家均要突破十萬輛大關。這是一個關鍵的數字。業內普遍認為,年銷量突破10萬輛大關,便可以實現盈虧平衡。

剖析威馬7年的成長史,有3個關鍵性的抉擇,把威馬推向了危險的邊緣,甚至多次向銀行借款來周轉。上市可以為威馬帶來成本更低的資金,但對于威馬來說,如果不能更多投入智能化研發,不改變銷售模式,不能找到清晰的產品定位,依然無法讓其重回巔峰,問鼎真正的“冠軍”。

01 要資金,還是自主權?

2015年,45歲的沈暉,在拋下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吉利集團副總裁、菲亞特中國區副總裁、博格華納中國區總裁這一串“靚麗”的title后,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斌、何小鵬、李想三人中,沒有誰真的造過車,論行業經驗、資歷甚至人脈資源上,汽車老兵的沈暉怎么都看起來躊躇滿志,也正是基于此,也讓沈暉走上了一條相背的道路。

沈暉想造的車,是新能源世界里的另一個“大眾”,每年向全世界銷售上千萬級的用車,成為主流。10萬-20萬元的價位也是競爭最激烈的。

作為最復雜的工業明珠,造車的每一步都需要源源不斷的“糧草”資金支持。3月宣布造車,5月就融資到A輪。之后,在造車這樣的吞金獸行業里,威馬也基本保持著1年一輪的融資節奏。

2017年下半年,沈暉帶著威馬團隊向百度尋求投資。找上百度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在當年3月,百度已投資了蔚來。

據騰訊《潛望》報道,2018年初,理想汽車進行B輪融資時,創始人李想也找到了百度,談完本來以為很有希望,但是對方擬出的競業條款太過苛刻,涉及自動駕駛、地圖、音樂、等方方面面,比如理想在車機上搭載支付寶、QQ音樂、高德地圖等,還需要百度同意。

這其中的最為重要的競業條款,要讓被投資的車企選擇站隊,不能與同樣在研發自動駕駛的阿里、騰訊、滴滴等互聯網公司合作,而地圖、自動駕駛必須用百度的,等于握住了智能車的大動脈。

結果是,在苛刻的競業條款面前,理想團隊選擇拒絕,而沈暉和他的團隊接受了,并于當年12月,完成B輪10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百度集團、天奇創投、海納亞洲和百度投資部。

此后,百度和威馬的名字開始深度綁定:2018年10月,威馬的C輪30億元融資,由百度領投;2019 年CES上,雙方曾宣布共同組建了“威馬 &Apollo 智能汽車聯合技術研發中心”,威馬成為百度Appllo戰略的深度合作伙伴。2020年,雙方共同開發的AVP自主泊車技術,率先應用在威馬車型上。百度深入地切中了威馬的命脈。

于百度而言,在自動駕駛領域布局良久,Apollo立志要成為自動駕駛界的Android(安卓系統),就需要找到一家車企,為其智能操作系統、自動駕駛技術充當載體和數據收集中心。李彥宏曾立場鮮明地表示:“百度不會自己造車”。彼時的百度,在時任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COO)陸奇的帶領下,一心撲在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只想做主機廠的服務商。

于威馬而言,既能在關鍵時刻遇到關鍵先生,解決眼前不斷虧空的現金庫,又能補足自己的智能化,也是一舉兩得。

融資后,威馬把重心瞄準在工廠,在汽車老兵沈暉眼里,“想到由別人代工,我晚上就睡不著覺?!?018年3月,威馬只用了16個月就量產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車,此后又收購黃岡工廠,兩座工廠合計產能能達到25萬輛每年,這一數字,4年后,威馬依然沒能見到。

而創業更早的小鵬汽車,2019年肇慶工廠才竣工;2018年12月,理想汽車以6.5億元收購重慶力帆,才剛獲得了新能源整生產資質;蔚來直到現在都還在和江淮合作代工模式,合肥的第一工廠目前還未量產。

資源畢竟總是有限的,當把大部分重心放在工廠上,威馬的智能化就更依賴百度,招股書顯示,威馬的研發投入占比一直下降,2019年到2021年,威馬的研發投入分別為8.93億元、9.92億元、9.81億元,三年累計開支不到30億元,分別占同期總營收的50.7%、37.1%及20.7%。

威馬放心地將自己的后背交給了百度,而百度信守的承諾是,不造車。3年過去,當百度也親自進場參與這場造車游戲,威馬只能后背一涼。

更糟糕的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是智能化,蔚來、理想、小鵬都在為此不斷蓄力,比如廣納自動駕駛人才。但威馬接受百度合作條款之時,就失去了決定未來智能化路徑的自主權,這無異于把自己向危險的邊緣推了一下。

02 直銷還是經銷,威馬變陣搖擺

直銷還是經銷,這是擺在車企面前的一道問題。

在長達百年的汽車銷售歷史上,更多的車企選擇了經銷的模式,因此,4s店也已經成為消費者最重要的購車渠道,在其之下又有小型汽貿經銷商,甚至二級經銷商。

作為創造汽車革命性的新興產物,新能源汽車走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特斯拉誕生之初,就選擇了直面消費者,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沒有經銷商賺差價,車企能獲得全部利潤,但是也最考驗產品,考驗主機廠建立銷售體系的能力,所有的銷售結果也全部由主機廠承擔。

在布局渠道的早期,威馬采用的是直銷+代理的模式,由當時的副總裁陸斌負責,但之后隨著陸斌被調到出行部門,直銷模式終止。事實上,沈暉對這一模式并不認可,曾在2018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表示,直營模式更適用于小眾高端市場,并不適用于威馬這種大批量生產交付的品牌定位。

此后,威馬設立首席零售官,回歸傳統經銷商模式。經銷商的模式的好處是,經銷商從威馬那里批發拿車,資金和銷售壓力全部都由經銷商承擔,但劣勢是,車企無法直面消費者,中間商在其中可以隨意加價,無法了解真實的銷售數據。

另一方面,由于推陳出新較快,舊款車常常不如新車賣得好,但經銷商拿的車多又賣不出去就變成了庫存,Tech星球此前采訪到的一位威馬經銷商表示,舊款車賠錢也要賣,只為了清除擠壓的庫存,不然時間越舊就越賣不出去。

在這種模式下,威馬靠經銷商轉移了銷售和建立渠道的壓力,但是因為銷量不佳導致前述經銷商的問題增加,一大批經銷商退出威馬體系。但威馬為此提出的解決方法是,找到更多的經銷商,并于2020年9月推出「千城千店」計劃。

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0年開始,威馬還開啟自產自銷的“內循環”模式。多位內部高管投資控股了多家經銷商,成為了威馬的“大客戶”。而大客戶能比經銷商的價格更低,轉手一道,再賣給城市里的經銷商,賺取差價,內部形成了混亂的銷售體系。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威馬再次調整銷售體系,推出直購模式,甚至效仿手機的合約制度,推出合約車,用總價二分之一的價格購車,之后可以每月套餐的方式繳費。

事到如今,直銷、授權、經銷、直購的模式威馬都嘗試過,但在2021年接受采訪時,沈暉仍然把威馬在銷量上的掉隊歸結為,“與一些整體銷量較高的企業相比,威馬的網點布局相對偏少,新品推出速度也沒有那么快。”

而事實是,截至2021年年底,威馬共有621家合作伙伴門店,相比2020年的252家增長150%。而蔚來、小鵬、理想擁有的銷售中心的數量分別是358家、357家和206家。

根據會計準則,會計報表中確認的收入需要扣除經銷商返利等最后的結果,因此,招股書中,近三年威馬汽車共向經銷網點合作伙伴提供返利及補貼3.48億元、7.75億元和16.21億元。

這不僅變相增加了威馬的成本,還讓其成為為數不多沿用“舊模式”的新勢力車企。而同一時期,蔚來、小鵬、理想全都堅定的選擇了直銷的模式,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獨特的用戶體驗文化,也受益于此。

03 To B or To C,這是一個問題

要成為一款“大眾”車,威馬欠缺的是走量的爆款。

2018年底,威馬第一款EX5交付下線,在當時,既沒有太多同類競爭,配置也是誠意滿滿的情況下,2019年上半年,威馬EX5累計交強險上牌量達8548輛,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一。2019全年,威馬汽車交付16876輛,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二。

在可觀的銷量中,威馬的聯合創始人陸斌,曾大膽預測市場,“接下來的新能源車市的風向標會從北京轉向海南?!币虼?,同年,威馬與海南簽訂合作關系,開始做起B端生意,并預計3年內投放1500臺新車。而根據威馬的測算,在海南的投放,不用3年便會回本。而當年可觀的銷量里應該就已經算上了用于海南的B端銷量,這也為威馬埋下了一個伏筆。

2020年,對威馬來說是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年,新造車各家都已經拿出1-2款產品進入了市場,真正到了比拼銷量和交付的時間段。但在EX5交付前一個月,威馬成都研發中心突然發生試驗車自燃。交付后,新車又出現掉電、漏風等問題,緊接著10月,威馬EX5連續發生四起自燃起火事件。這讓才樹立起來一點聲量的威馬再次陷入危機。

但已經嘗到了B端甜頭的威馬,并不忍放掉一次就有大幾千銷量的市場。

為此,威馬把海南B端市場視作第三階段的一小步,而第三戰略則是把自己定位在“智慧出行的服務商”這一角色上,為了第三戰略,威馬不僅成立共享出行智慧出行子品牌“GETnGO 即客行”,還與與互聯網大廠的出行業務合作,在上海試水新零售加網約車模式。

為了在銷量上發力,威馬幾乎保持著一年推出一款新車的節奏,2021年的新車發布中,直接放棄掉C端市場,面向B端出行市場的推出轎車E.5,這是一款專為網約車市場而開發的車型。

以低價策略靠B端市場確實能夠快速打開銷量,根據大搜車的銷售數據顯示,2022年1月和2月威馬的銷量分別為2685、3311輛。其中,面向B端出行市場的轎車E.5一直都是銷售主力,這兩個月的銷量分別達到1028和1882輛,占比分別約40%和56%。因此,在上海、海南等地,威馬成為了網約車出行的一個選擇,但同時這也在暗暗損傷著品牌的整體定位和調性。

低價B端市場的需求是有限的,并不像C端消費市場那樣可持續。一月幾千的銷量還是無法撐起一家要做“大眾”的車企,威馬再次想到了C端。在將E.5既有網約車模式略微調整后,2022年4月,威馬開始向對C端用戶市場銷售改款車型,遭遇了用戶的用腳投票,畢竟沒有多少用戶愿意買一輛網約車的同款。

而在威馬的計劃中,未來將推出更高端的新能源汽車。但既無法舍棄B端的一次性沖量,也無法完全放下C端市場,接下來的高端市場將會更難攻克。

在威馬近7年的成長史中:接受百度投資,解決現金和智能化的燃眉之急;放棄直銷到回歸最傳統的經銷模式,解決了短期的銷售壓力;“垂涎”B端市場,解決了一段時間的業績承壓。每一次抉擇,都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困難,也的確解決了當下的困境。

但每一次關鍵抉擇,都在不知不覺中用現在的自己,將未來的自己向懸崖邊推近了一步。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三次關鍵失誤,威馬能否叩開IPO大門?

領先不是一蹴而就,落后也不是。

圖片來源:威馬汽車官方微博

文|Tech星球 喬雪

毫無疑問,威馬掉隊了,無論是上市速度,還是汽車銷量。

在一眾造車新勢力里,威馬同它的名字(德語:Weltmeiste,譯為世界冠軍)一樣,曾是最有冠軍相的,他的創始人沈暉,是一眾造車風潮履歷和背景最漂亮的——他曾是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吉利集團副總裁,主導過全世界聞名的那場收購案。

正因為如此,威馬的命運才令人唏噓。2019年,威馬的銷量能排到全國第二,那是一個僅銷售59輛車就能排進前十的時代;現在,如果無法月銷過萬,隨時都有可能在這場賽馬游戲里從馬背上跌落下來。

如今,再次站在上市的門前,威馬命運未卜。

6月1日,威馬汽車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在招股書里,它依然固執地給自己冠上“銷冠”的頭銜,但這個設定是有范圍的:15萬-30萬元里的SUV電動,把蔚來、小鵬、理想、特斯拉都精準地排除在外。

如此特定范圍的“銷冠”背后,是威馬早已被一眾造車新老勢力遠遠甩在身后。2021年全年銷量為4.4萬輛,而“蔚小理”三家均要突破十萬輛大關。這是一個關鍵的數字。業內普遍認為,年銷量突破10萬輛大關,便可以實現盈虧平衡。

剖析威馬7年的成長史,有3個關鍵性的抉擇,把威馬推向了危險的邊緣,甚至多次向銀行借款來周轉。上市可以為威馬帶來成本更低的資金,但對于威馬來說,如果不能更多投入智能化研發,不改變銷售模式,不能找到清晰的產品定位,依然無法讓其重回巔峰,問鼎真正的“冠軍”。

01 要資金,還是自主權?

2015年,45歲的沈暉,在拋下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吉利集團副總裁、菲亞特中國區副總裁、博格華納中國區總裁這一串“靚麗”的title后,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斌、何小鵬、李想三人中,沒有誰真的造過車,論行業經驗、資歷甚至人脈資源上,汽車老兵的沈暉怎么都看起來躊躇滿志,也正是基于此,也讓沈暉走上了一條相背的道路。

沈暉想造的車,是新能源世界里的另一個“大眾”,每年向全世界銷售上千萬級的用車,成為主流。10萬-20萬元的價位也是競爭最激烈的。

作為最復雜的工業明珠,造車的每一步都需要源源不斷的“糧草”資金支持。3月宣布造車,5月就融資到A輪。之后,在造車這樣的吞金獸行業里,威馬也基本保持著1年一輪的融資節奏。

2017年下半年,沈暉帶著威馬團隊向百度尋求投資。找上百度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在當年3月,百度已投資了蔚來。

據騰訊《潛望》報道,2018年初,理想汽車進行B輪融資時,創始人李想也找到了百度,談完本來以為很有希望,但是對方擬出的競業條款太過苛刻,涉及自動駕駛、地圖、音樂、等方方面面,比如理想在車機上搭載支付寶、QQ音樂、高德地圖等,還需要百度同意。

這其中的最為重要的競業條款,要讓被投資的車企選擇站隊,不能與同樣在研發自動駕駛的阿里、騰訊、滴滴等互聯網公司合作,而地圖、自動駕駛必須用百度的,等于握住了智能車的大動脈。

結果是,在苛刻的競業條款面前,理想團隊選擇拒絕,而沈暉和他的團隊接受了,并于當年12月,完成B輪10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百度集團、天奇創投、海納亞洲和百度投資部。

此后,百度和威馬的名字開始深度綁定:2018年10月,威馬的C輪30億元融資,由百度領投;2019 年CES上,雙方曾宣布共同組建了“威馬 &Apollo 智能汽車聯合技術研發中心”,威馬成為百度Appllo戰略的深度合作伙伴。2020年,雙方共同開發的AVP自主泊車技術,率先應用在威馬車型上。百度深入地切中了威馬的命脈。

于百度而言,在自動駕駛領域布局良久,Apollo立志要成為自動駕駛界的Android(安卓系統),就需要找到一家車企,為其智能操作系統、自動駕駛技術充當載體和數據收集中心。李彥宏曾立場鮮明地表示:“百度不會自己造車”。彼時的百度,在時任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COO)陸奇的帶領下,一心撲在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只想做主機廠的服務商。

于威馬而言,既能在關鍵時刻遇到關鍵先生,解決眼前不斷虧空的現金庫,又能補足自己的智能化,也是一舉兩得。

融資后,威馬把重心瞄準在工廠,在汽車老兵沈暉眼里,“想到由別人代工,我晚上就睡不著覺?!?018年3月,威馬只用了16個月就量產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車,此后又收購黃岡工廠,兩座工廠合計產能能達到25萬輛每年,這一數字,4年后,威馬依然沒能見到。

而創業更早的小鵬汽車,2019年肇慶工廠才竣工;2018年12月,理想汽車以6.5億元收購重慶力帆,才剛獲得了新能源整生產資質;蔚來直到現在都還在和江淮合作代工模式,合肥的第一工廠目前還未量產。

資源畢竟總是有限的,當把大部分重心放在工廠上,威馬的智能化就更依賴百度,招股書顯示,威馬的研發投入占比一直下降,2019年到2021年,威馬的研發投入分別為8.93億元、9.92億元、9.81億元,三年累計開支不到30億元,分別占同期總營收的50.7%、37.1%及20.7%。

威馬放心地將自己的后背交給了百度,而百度信守的承諾是,不造車。3年過去,當百度也親自進場參與這場造車游戲,威馬只能后背一涼。

更糟糕的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是智能化,蔚來、理想、小鵬都在為此不斷蓄力,比如廣納自動駕駛人才。但威馬接受百度合作條款之時,就失去了決定未來智能化路徑的自主權,這無異于把自己向危險的邊緣推了一下。

02 直銷還是經銷,威馬變陣搖擺

直銷還是經銷,這是擺在車企面前的一道問題。

在長達百年的汽車銷售歷史上,更多的車企選擇了經銷的模式,因此,4s店也已經成為消費者最重要的購車渠道,在其之下又有小型汽貿經銷商,甚至二級經銷商。

作為創造汽車革命性的新興產物,新能源汽車走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特斯拉誕生之初,就選擇了直面消費者,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沒有經銷商賺差價,車企能獲得全部利潤,但是也最考驗產品,考驗主機廠建立銷售體系的能力,所有的銷售結果也全部由主機廠承擔。

在布局渠道的早期,威馬采用的是直銷+代理的模式,由當時的副總裁陸斌負責,但之后隨著陸斌被調到出行部門,直銷模式終止。事實上,沈暉對這一模式并不認可,曾在2018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表示,直營模式更適用于小眾高端市場,并不適用于威馬這種大批量生產交付的品牌定位。

此后,威馬設立首席零售官,回歸傳統經銷商模式。經銷商的模式的好處是,經銷商從威馬那里批發拿車,資金和銷售壓力全部都由經銷商承擔,但劣勢是,車企無法直面消費者,中間商在其中可以隨意加價,無法了解真實的銷售數據。

另一方面,由于推陳出新較快,舊款車常常不如新車賣得好,但經銷商拿的車多又賣不出去就變成了庫存,Tech星球此前采訪到的一位威馬經銷商表示,舊款車賠錢也要賣,只為了清除擠壓的庫存,不然時間越舊就越賣不出去。

在這種模式下,威馬靠經銷商轉移了銷售和建立渠道的壓力,但是因為銷量不佳導致前述經銷商的問題增加,一大批經銷商退出威馬體系。但威馬為此提出的解決方法是,找到更多的經銷商,并于2020年9月推出「千城千店」計劃。

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0年開始,威馬還開啟自產自銷的“內循環”模式。多位內部高管投資控股了多家經銷商,成為了威馬的“大客戶”。而大客戶能比經銷商的價格更低,轉手一道,再賣給城市里的經銷商,賺取差價,內部形成了混亂的銷售體系。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威馬再次調整銷售體系,推出直購模式,甚至效仿手機的合約制度,推出合約車,用總價二分之一的價格購車,之后可以每月套餐的方式繳費。

事到如今,直銷、授權、經銷、直購的模式威馬都嘗試過,但在2021年接受采訪時,沈暉仍然把威馬在銷量上的掉隊歸結為,“與一些整體銷量較高的企業相比,威馬的網點布局相對偏少,新品推出速度也沒有那么快?!?/p>

而事實是,截至2021年年底,威馬共有621家合作伙伴門店,相比2020年的252家增長150%。而蔚來、小鵬、理想擁有的銷售中心的數量分別是358家、357家和206家。

根據會計準則,會計報表中確認的收入需要扣除經銷商返利等最后的結果,因此,招股書中,近三年威馬汽車共向經銷網點合作伙伴提供返利及補貼3.48億元、7.75億元和16.21億元。

這不僅變相增加了威馬的成本,還讓其成為為數不多沿用“舊模式”的新勢力車企。而同一時期,蔚來、小鵬、理想全都堅定的選擇了直銷的模式,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獨特的用戶體驗文化,也受益于此。

03 To B or To C,這是一個問題

要成為一款“大眾”車,威馬欠缺的是走量的爆款。

2018年底,威馬第一款EX5交付下線,在當時,既沒有太多同類競爭,配置也是誠意滿滿的情況下,2019年上半年,威馬EX5累計交強險上牌量達8548輛,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一。2019全年,威馬汽車交付16876輛,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二。

在可觀的銷量中,威馬的聯合創始人陸斌,曾大膽預測市場,“接下來的新能源車市的風向標會從北京轉向海南?!币虼耍?,威馬與海南簽訂合作關系,開始做起B端生意,并預計3年內投放1500臺新車。而根據威馬的測算,在海南的投放,不用3年便會回本。而當年可觀的銷量里應該就已經算上了用于海南的B端銷量,這也為威馬埋下了一個伏筆。

2020年,對威馬來說是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年,新造車各家都已經拿出1-2款產品進入了市場,真正到了比拼銷量和交付的時間段。但在EX5交付前一個月,威馬成都研發中心突然發生試驗車自燃。交付后,新車又出現掉電、漏風等問題,緊接著10月,威馬EX5連續發生四起自燃起火事件。這讓才樹立起來一點聲量的威馬再次陷入危機。

但已經嘗到了B端甜頭的威馬,并不忍放掉一次就有大幾千銷量的市場。

為此,威馬把海南B端市場視作第三階段的一小步,而第三戰略則是把自己定位在“智慧出行的服務商”這一角色上,為了第三戰略,威馬不僅成立共享出行智慧出行子品牌“GETnGO 即客行”,還與與互聯網大廠的出行業務合作,在上海試水新零售加網約車模式。

為了在銷量上發力,威馬幾乎保持著一年推出一款新車的節奏,2021年的新車發布中,直接放棄掉C端市場,面向B端出行市場的推出轎車E.5,這是一款專為網約車市場而開發的車型。

以低價策略靠B端市場確實能夠快速打開銷量,根據大搜車的銷售數據顯示,2022年1月和2月威馬的銷量分別為2685、3311輛。其中,面向B端出行市場的轎車E.5一直都是銷售主力,這兩個月的銷量分別達到1028和1882輛,占比分別約40%和56%。因此,在上海、海南等地,威馬成為了網約車出行的一個選擇,但同時這也在暗暗損傷著品牌的整體定位和調性。

低價B端市場的需求是有限的,并不像C端消費市場那樣可持續。一月幾千的銷量還是無法撐起一家要做“大眾”的車企,威馬再次想到了C端。在將E.5既有網約車模式略微調整后,2022年4月,威馬開始向對C端用戶市場銷售改款車型,遭遇了用戶的用腳投票,畢竟沒有多少用戶愿意買一輛網約車的同款。

而在威馬的計劃中,未來將推出更高端的新能源汽車。但既無法舍棄B端的一次性沖量,也無法完全放下C端市場,接下來的高端市場將會更難攻克。

在威馬近7年的成長史中:接受百度投資,解決現金和智能化的燃眉之急;放棄直銷到回歸最傳統的經銷模式,解決了短期的銷售壓力;“垂涎”B端市場,解決了一段時間的業績承壓。每一次抉擇,都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困難,也的確解決了當下的困境。

但每一次關鍵抉擇,都在不知不覺中用現在的自己,將未來的自己向懸崖邊推近了一步。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五台县| 安化县| 陆良县| 玛沁县| 兴海县| 台州市| 五台县| 日喀则市| 东方市| 龙州县| 万安县| 清新县| 翁源县| 托克托县| 察隅县| 武山县| 荆州市| 景东| 康定县| 太谷县| 尼木县| 孝感市| 临武县| 名山县| 沧州市| 伊川县| 施甸县| 准格尔旗| 绥棱县| 原阳县| 渝北区| 应用必备| 界首市| 孟州市| 沙洋县| 曲阜市| 康马县| 清河县| 青冈县|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