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沈庹
當國內豬價逐漸回暖,眾多豬企正展望新一輪豬周期之際,江西養豬大王正邦科技卻走到懸崖邊緣。
2021年,公司巨虧近200億元,成為生豬養殖行業的虧損王。日前,超5億元商票逾期兌付,這家企業再次陷入風暴之中。
5億商票難倒江西豬王
9日早間,正邦科技(002157.SZ)一則公告披露,超過5億元商票逾期兌付,一時引發軒然大波。
當日開盤,公司股價即遭重挫6%,收盤跌幅7.32%,報收每股5.70元,總市值179.35億元。
公告披露,公司及子公司江蘇正邦養殖等11家企業,截至當日逾期未兌付商票余額合計5.42億元。其中,上市公司名下逾期未兌付規模5.174億元。
公司稱,將持續與債權人協商,妥善處理相關事項。
在4月份,公司首次發生商票逾期兌付事件,當時逾期金額1.02億元;至5月底商票逾期規模增至4.79億元。
這家企業之所以備受關注,一方面是去年巨虧188.2億元,創下行業之最。另外,今年一季度公司再次出現虧損,虧損高達24.33億元。
作為頭部養豬企業之一,公司股價在二級市場表現低迷,昨日股價收盤相比今年初已近腰斬,市值較高峰時期已縮水近7成。
為緩解債務,公司已在5月份終止202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投資項目,將結余資金36億元永久轉為補充流動資金。
不過,這觸發了可轉債回售條款,公司需要將“正邦轉債”回售,涉及資金16億元,這對正邦科技無疑是雪上加霜。
豬沒長肥急出欄
今年以來,生豬價格開始逐步回暖,甚至出現“七連漲”局面,一部分豬企已著手應對新一輪豬周期布局生豬產能,正邦科技卻在疲于應對現金流危機。
去年以來,公司不斷下調出欄商品豬均重,對于資金的渴求程度顯露無疑。
在去年8月之后,公司商品豬出欄均重明顯低于110公斤的行業平均水平,這一趨勢延續到今年5月。
甚至,公司在今年4月、5月出欄均重跌破百公斤,分別為86.96公斤、86.58公斤,遠遠低于去年同期公司商品豬140公斤的出欄均重。
同時,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長期低于養殖成本紅線。今年一季度,公司生豬育肥完全成本為每公斤20元,剔出各項費用后養殖成本為每公斤16.45元。而自去年6月開始,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均低于每公斤16元。今年3月甚至低至11.30元/公斤。
除了讓生豬提前出欄之外,公司還通過變賣資產、與其他企業合作,以緩解流動性問題。
今年2月,公司將3家飼料子公司股權和5家飼料企業的控制權轉讓給大北農(002385.SZ),將回籠20億元至25億元資金。
今年1月,控股股東正邦集團與江西鐵路航空投資集團簽訂合作不低于100億元的合作,正邦科技與雙匯發展(000895.SZ)、廈門建發股份簽訂戰略合作,在生豬輸出、供應鏈等方面有了穩定的合作伙伴。
擴張埋隱患
多年前,正邦科技主業是飼料業務,涉足生豬養殖業務還是在2007年上市之后。
2010年,正值新舊豬周期更迭,生豬養殖業務收入占公司收入比重還不到10%。在這之后,公司在生豬養殖業務上的激進擴張讓行業咋舌。
2017年是公司生豬養殖業務跨越式發展之年,生豬出欄量達342.25萬頭,同比增長51.14%,躍居生豬養殖上市企業前三。
2019年,公司通過引進美系、法系及加系種豬進一步提速,同時建設和租賃豬場擴大養殖規模,當年公司生物性資產達51億元,同比大增3.6倍。當年,全國生豬出欄量減少21.56%,公司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4.41%,達到578.4萬頭。
2020年,公司再度豪賭養豬業務,從搶母豬到搶仔豬到搶人才,還大力融資輸血養豬業,并在當年發行一筆16億元可轉債,還發布一宗總額75億元定增預案,其中近28億元用于養豬。
豪橫擴張態勢之下,2020年公司實現生豬銷售量955.97萬頭,僅次于牧原股份(002714.SZ)。當年,公司營業收入實現491.7億元、歸母凈利57.44億元,超過上市以來所有財年利潤之和。
得益于豬價和出欄量上漲,公司生豬養殖收入在2020年首次超過飼料主業。在胡潤2020百富榜單上,公司實控人林印孫以320億元財富成為江西首富。
但隨之而來的行業寒冬,打了林印孫一個措手不及。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現有貨幣資金30.73億元,遠難覆蓋短期借款121.5億元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40.1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