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豬廠“風暴”靜悄悄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豬廠“風暴”靜悄悄

苦苦等待還是及時止損?

文|道總有理

豬價似乎已經熬過最低點,開始漸漸回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下旬全國生豬(外三元)價格為15.7元/公斤,比上期價格上漲1.3%。至此,今年3月下旬以來,豬肉價格實現“7連漲”,從11.9元/公斤漲至15.7元/公斤,漲幅為32%。

得益于豬肉價格上漲的趨勢,業內人紛紛持樂觀態度,認為新一輪豬周期正在開啟,后期豬價大幅下跌可能性非常小。然而,在新一輪豬周期真正開啟之前,誰也無法保證能堅持多久,去年大批大批養豬場、養殖戶虧到深不見底,以淚洗面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頭部豬企也難逃一劫。風暴已然席卷而來。

豬企沒“肉”吃,員工難喝“湯”

每年的互聯網大廠年會,爭相斗艷,壕氣沖天,最為打工人津津樂道,可是在頭部豬企面前,互聯網大廠似乎也不敢稱自己“壕”。

2017年年尾,牧原集團召開2017年終總結暨表彰大會,會上共評選出優秀員工4609名,其中集團級特別表彰獎139人,頒發金質獎章43枚,銀質獎章166枚,豪華轎車61輛,表彰模范夫妻約380對。沒過幾個月,溫氏股份和通威也開始“論功行賞”,前者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擬授予股數超過1億股,后者狂撒1.7億元年終獎,激勵優秀員工和優秀團隊。

據悉,通威當年最高的團隊年終獎為6300萬元,最少的也拿了876萬元。

到了2019年,頭部豬企仍舊賺得盆滿缽滿,正邦集團開總結表彰大會時,一輛輛嶄新的保時捷卡宴、寶馬X5…整齊地停在門口。

但是近兩年行情大變,豬企打工人的心理落差有些大。南方某上市企業員工表示,去年同期年終獎最高的同事可以拿到80萬,今年卻沒有了,另外一家上市豬企的員工也稱,“前兩年公司利潤高的時候,平均每個季度獎金能到5、6萬元,今年幾乎什么都沒有”。

2021年農牧企業的一份調研結果顯示,51%的行業人士表示,今年沒有年終獎,25%的投票者表示今年的年終獎比往年少了,還有10%的人表示今年年終獎與往年持平,僅13%的行業人士表示今年年終獎有所增加。

其實,現在打工人最關心的不是年底能拿多少年終獎,而是每月的薪酬會不會被降,又或者能不能正常發。

今年年初,一則網友披露的消息在行業內流傳,有網友發帖稱,“股權激勵的同時,牧原集團降薪了,除養殖技工外,后勤、干部不同程度下降,最高降幅達到40%”。一石激起千層浪,牧原集團不得不出面否認,但似乎外界仍舊存疑。

無獨有偶,正邦也出現了“員工自愿降薪”的新聞,有媒體從正邦員工口中得知,公司內部確實開始降薪10%。

頭部巨頭尚且能夠通過降薪、減少年終獎等方式來開源節流,可大量分散的中小型養殖場在去年的行情之下只能把員工工資一拖再拖。何楚是一位養殖場的打工人,去年離職后他先去了一家私人場,沒過半年,場子效益不好,連著四五個月沒發工資。隨后他又進了一家大企業做飼養員,可仍然逃不過被拖欠工資的命運。

一位從事十多年養豬行業的人坦言,“之前做分場長的時候,月薪1.5k,現在?難了”,他還告誡年輕人“千萬不要輕易辭職”。

“磨刀霍霍”向員工

前幾日,深圳有家公司推出了“競標式”降薪。何為“競標式”降薪?即要求每位員工分別填寫理想降薪表,由員工與員工之間進行競標,誰填寫的工資降得最多,誰就能留下。

進入2022年,互聯網大廠開啟的裁員潮逐漸席卷了整個互聯網經濟,各種“花式裁員”一次次把打工人的焦慮暴露在輿論之下,同時也扯下了曾經光鮮亮麗的互聯網公司的最后體面。而且似乎正是受互聯網大廠裁員的影響,各行各業的老板們一面以越來越離譜的方式無情地裁掉“不合心意”的員工,一面又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教導留下的人,稱其要知道感恩。

“畢業式”裁員讓互聯網公司成為眾矢之的,但其實裁員的遠不止互聯網公司,畜牧業早已悄悄上演了裁員風暴。

去年6月,一位名為“雅致飄逸”的雪球用戶發帖,稱牧原裁員6萬,一時引發熱議,雖然后來牧原出面否認,可業內關于牧原裁員的傳聞依然甚囂塵上。

差不多同一時間,正邦科技大規模裁員的消息也傳播開來。一位網友投訴,表示重慶正邦養殖有限公司6月計劃裁員全片區40%以上的員工,共906人,明確稱不會給經濟補償。而對不接受無償被優化的員工,直接下文安排去豬場飼養員輪崗學習,三天不到,視為曠工并開除。

對于裁員,正邦始終沒有正面回應,但這似乎并不妨礙公司內部進行“開源節流”。

據知情人士透露,前兩年正邦狼性發展的時候,租賃了不少中小型的養殖場,一個養殖場差不多配置十來個工作人員。現在這些小場基本清退了,規模稍大的場子開始合并,一波下來,人員必然減少。

東方財富choice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A股共有4650家企業公布了員工變動人數,其中有1697家企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員,裁員總數為909993人。其中,農牧行業有三家裁員人數進入前20,分別是正邦裁員30234人、新希望裁員15825人、溫氏裁員8844人,正邦的裁員比例高達57.78%,新希望和溫氏分別為16.49%和16.75%。

前幾年,豬肉價格飛漲,頭部豬企紛紛趁機擴張。以正邦為例,僅在2019—2020年期間,正邦科技共新布局29個生豬養殖項目,在全國成立近160家養豬子公司(含分子公司),投入的資金高達43億多元。

但是,持續下跌的豬價使本就受挫的生豬養殖利潤銳減,甚至豬價低于行業成本線時,養一頭豬起碼要虧五六百元。養得越多,虧得就越多,從頭部豬企的財報可看,五大頭部豬企中,僅牧原股份去年實現歸母凈利潤69.04億元,正邦科技、溫氏股份、新希望和天邦股份去年分別虧損達188.2億元、134.億元、95.91億元和44.62億元。

虧損嚴重、資金重壓,很多養豬人都感慨前兩年賺的錢,去年全虧完了,行業巨頭不外如是。當豬不賺錢了,他們只能朝自家員工“舉刀”。

中小養殖場可能等不到曙光來臨

新一輪的豬周期,從2018年持續至今。

受非洲豬瘟的影響,2019年,我國生豬產能大幅銳減,生豬出欄量銳減,由此推高了豬肉價格,帶來了一輪上行豬周期。記得2019年,豬肉價格一度高達56元/公斤,與2018年豬周期開始時相比,大漲了220%。而隨著行業進行產能擴充,供過于求下,豬肉價格開始下跌。

由近兩個月的價格趨勢來看,很多人都認為最低點已經過去,新一輪豬周期正在開啟,但是,現在是不是拐點其實并不能確定。從2021年10月上旬到2022年3月下旬,生豬價格已經演繹了一次“W”形的二次探底,當前或許處于上一輪周期的尾部,價格變化仍可能較大。

這對于頭部豬企及中小型養殖場或家庭養豬場來講,都不是好消息。廣州一位從事生豬養殖多年的養殖戶,稱“豬價最低的時候才賣6塊多一斤,我們成本價要8元一斤,一頭豬起碼虧500塊”。他去年養了500頭豬左右,算下來,一年下來虧了20多萬,如今只能苦苦等著新一輪豬周期的到來。

不是所有的養豬人都能堅持下去。頭部豬企尚能通過大規模裁員節省成本,很多中小養殖戶在看不見行情轉好的情況下,都選擇了退場。江西贛州一家生豬養殖戶表示,一面是豬肉價格接連下跌,另一面是養豬的成本越來越高,“去年實在虧得太厲害,以后再也不想養豬了”。

一般來講,飼料成本約占到生豬養殖成本的五成至七成,尤其是豆粕價格漲幅較大,無論是養殖散戶還是規模化養殖企業都面臨不小的成本壓力。今年開年以來,豆粕一度升至5500元/噸,4月原料價格終于迎來回落,而到了5月下旬,原料價格再次開啟上漲,豆粕回到4500元/噸以上,玉米也來到3100元每噸。

“現在買飼料一個月差不多要三萬元,豬飼料又漲得很厲害,一噸差不多漲了一百元”,很多養殖戶普遍表示生存壓力更大了。

頭部豬企今年也致力于降低養豬成本。從部分養殖企業公開的完全成本來看,2022年一季度,各大養殖企業成本在16-18元/公斤之間,以全國平均豬價來看,即便豬價向好,這樣的成本水平依然處在盈虧線下,沒有來到盈利區間。

由此可見,除非豬肉價格有明顯上升,不然飼料上漲這一因素依然會嚴重影響養豬場的利潤。

《農財寶典》新牧網曾在4月中下旬對豬價上升后的養殖意愿進行調研,結果顯示,依然有30%的人表示養豬風險太大,不打算繼續,只有37%的人看好未來豬價。

苦苦等待還是及時止損?是當前所有養殖戶共同面臨的問題,而上市豬企的打工人則擔心降薪、擔心變相裁員、擔心有沒有補償。在這輪艱難的豬周期尾聲以及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之下,誰都無法獨善其身。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豬廠“風暴”靜悄悄

苦苦等待還是及時止損?

文|道總有理

豬價似乎已經熬過最低點,開始漸漸回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下旬全國生豬(外三元)價格為15.7元/公斤,比上期價格上漲1.3%。至此,今年3月下旬以來,豬肉價格實現“7連漲”,從11.9元/公斤漲至15.7元/公斤,漲幅為32%。

得益于豬肉價格上漲的趨勢,業內人紛紛持樂觀態度,認為新一輪豬周期正在開啟,后期豬價大幅下跌可能性非常小。然而,在新一輪豬周期真正開啟之前,誰也無法保證能堅持多久,去年大批大批養豬場、養殖戶虧到深不見底,以淚洗面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頭部豬企也難逃一劫。風暴已然席卷而來。

豬企沒“肉”吃,員工難喝“湯”

每年的互聯網大廠年會,爭相斗艷,壕氣沖天,最為打工人津津樂道,可是在頭部豬企面前,互聯網大廠似乎也不敢稱自己“壕”。

2017年年尾,牧原集團召開2017年終總結暨表彰大會,會上共評選出優秀員工4609名,其中集團級特別表彰獎139人,頒發金質獎章43枚,銀質獎章166枚,豪華轎車61輛,表彰模范夫妻約380對。沒過幾個月,溫氏股份和通威也開始“論功行賞”,前者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擬授予股數超過1億股,后者狂撒1.7億元年終獎,激勵優秀員工和優秀團隊。

據悉,通威當年最高的團隊年終獎為6300萬元,最少的也拿了876萬元。

到了2019年,頭部豬企仍舊賺得盆滿缽滿,正邦集團開總結表彰大會時,一輛輛嶄新的保時捷卡宴、寶馬X5…整齊地停在門口。

但是近兩年行情大變,豬企打工人的心理落差有些大。南方某上市企業員工表示,去年同期年終獎最高的同事可以拿到80萬,今年卻沒有了,另外一家上市豬企的員工也稱,“前兩年公司利潤高的時候,平均每個季度獎金能到5、6萬元,今年幾乎什么都沒有”。

2021年農牧企業的一份調研結果顯示,51%的行業人士表示,今年沒有年終獎,25%的投票者表示今年的年終獎比往年少了,還有10%的人表示今年年終獎與往年持平,僅13%的行業人士表示今年年終獎有所增加。

其實,現在打工人最關心的不是年底能拿多少年終獎,而是每月的薪酬會不會被降,又或者能不能正常發。

今年年初,一則網友披露的消息在行業內流傳,有網友發帖稱,“股權激勵的同時,牧原集團降薪了,除養殖技工外,后勤、干部不同程度下降,最高降幅達到40%”。一石激起千層浪,牧原集團不得不出面否認,但似乎外界仍舊存疑。

無獨有偶,正邦也出現了“員工自愿降薪”的新聞,有媒體從正邦員工口中得知,公司內部確實開始降薪10%。

頭部巨頭尚且能夠通過降薪、減少年終獎等方式來開源節流,可大量分散的中小型養殖場在去年的行情之下只能把員工工資一拖再拖。何楚是一位養殖場的打工人,去年離職后他先去了一家私人場,沒過半年,場子效益不好,連著四五個月沒發工資。隨后他又進了一家大企業做飼養員,可仍然逃不過被拖欠工資的命運。

一位從事十多年養豬行業的人坦言,“之前做分場長的時候,月薪1.5k,現在?難了”,他還告誡年輕人“千萬不要輕易辭職”。

“磨刀霍霍”向員工

前幾日,深圳有家公司推出了“競標式”降薪。何為“競標式”降薪?即要求每位員工分別填寫理想降薪表,由員工與員工之間進行競標,誰填寫的工資降得最多,誰就能留下。

進入2022年,互聯網大廠開啟的裁員潮逐漸席卷了整個互聯網經濟,各種“花式裁員”一次次把打工人的焦慮暴露在輿論之下,同時也扯下了曾經光鮮亮麗的互聯網公司的最后體面。而且似乎正是受互聯網大廠裁員的影響,各行各業的老板們一面以越來越離譜的方式無情地裁掉“不合心意”的員工,一面又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教導留下的人,稱其要知道感恩。

“畢業式”裁員讓互聯網公司成為眾矢之的,但其實裁員的遠不止互聯網公司,畜牧業早已悄悄上演了裁員風暴。

去年6月,一位名為“雅致飄逸”的雪球用戶發帖,稱牧原裁員6萬,一時引發熱議,雖然后來牧原出面否認,可業內關于牧原裁員的傳聞依然甚囂塵上。

差不多同一時間,正邦科技大規模裁員的消息也傳播開來。一位網友投訴,表示重慶正邦養殖有限公司6月計劃裁員全片區40%以上的員工,共906人,明確稱不會給經濟補償。而對不接受無償被優化的員工,直接下文安排去豬場飼養員輪崗學習,三天不到,視為曠工并開除。

對于裁員,正邦始終沒有正面回應,但這似乎并不妨礙公司內部進行“開源節流”。

據知情人士透露,前兩年正邦狼性發展的時候,租賃了不少中小型的養殖場,一個養殖場差不多配置十來個工作人員。現在這些小場基本清退了,規模稍大的場子開始合并,一波下來,人員必然減少。

東方財富choice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A股共有4650家企業公布了員工變動人數,其中有1697家企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員,裁員總數為909993人。其中,農牧行業有三家裁員人數進入前20,分別是正邦裁員30234人、新希望裁員15825人、溫氏裁員8844人,正邦的裁員比例高達57.78%,新希望和溫氏分別為16.49%和16.75%。

前幾年,豬肉價格飛漲,頭部豬企紛紛趁機擴張。以正邦為例,僅在2019—2020年期間,正邦科技共新布局29個生豬養殖項目,在全國成立近160家養豬子公司(含分子公司),投入的資金高達43億多元。

但是,持續下跌的豬價使本就受挫的生豬養殖利潤銳減,甚至豬價低于行業成本線時,養一頭豬起碼要虧五六百元。養得越多,虧得就越多,從頭部豬企的財報可看,五大頭部豬企中,僅牧原股份去年實現歸母凈利潤69.04億元,正邦科技、溫氏股份、新希望和天邦股份去年分別虧損達188.2億元、134.億元、95.91億元和44.62億元。

虧損嚴重、資金重壓,很多養豬人都感慨前兩年賺的錢,去年全虧完了,行業巨頭不外如是。當豬不賺錢了,他們只能朝自家員工“舉刀”。

中小養殖場可能等不到曙光來臨

新一輪的豬周期,從2018年持續至今。

受非洲豬瘟的影響,2019年,我國生豬產能大幅銳減,生豬出欄量銳減,由此推高了豬肉價格,帶來了一輪上行豬周期。記得2019年,豬肉價格一度高達56元/公斤,與2018年豬周期開始時相比,大漲了220%。而隨著行業進行產能擴充,供過于求下,豬肉價格開始下跌。

由近兩個月的價格趨勢來看,很多人都認為最低點已經過去,新一輪豬周期正在開啟,但是,現在是不是拐點其實并不能確定。從2021年10月上旬到2022年3月下旬,生豬價格已經演繹了一次“W”形的二次探底,當前或許處于上一輪周期的尾部,價格變化仍可能較大。

這對于頭部豬企及中小型養殖場或家庭養豬場來講,都不是好消息。廣州一位從事生豬養殖多年的養殖戶,稱“豬價最低的時候才賣6塊多一斤,我們成本價要8元一斤,一頭豬起碼虧500塊”。他去年養了500頭豬左右,算下來,一年下來虧了20多萬,如今只能苦苦等著新一輪豬周期的到來。

不是所有的養豬人都能堅持下去。頭部豬企尚能通過大規模裁員節省成本,很多中小養殖戶在看不見行情轉好的情況下,都選擇了退場。江西贛州一家生豬養殖戶表示,一面是豬肉價格接連下跌,另一面是養豬的成本越來越高,“去年實在虧得太厲害,以后再也不想養豬了”。

一般來講,飼料成本約占到生豬養殖成本的五成至七成,尤其是豆粕價格漲幅較大,無論是養殖散戶還是規模化養殖企業都面臨不小的成本壓力。今年開年以來,豆粕一度升至5500元/噸,4月原料價格終于迎來回落,而到了5月下旬,原料價格再次開啟上漲,豆粕回到4500元/噸以上,玉米也來到3100元每噸。

“現在買飼料一個月差不多要三萬元,豬飼料又漲得很厲害,一噸差不多漲了一百元”,很多養殖戶普遍表示生存壓力更大了。

頭部豬企今年也致力于降低養豬成本。從部分養殖企業公開的完全成本來看,2022年一季度,各大養殖企業成本在16-18元/公斤之間,以全國平均豬價來看,即便豬價向好,這樣的成本水平依然處在盈虧線下,沒有來到盈利區間。

由此可見,除非豬肉價格有明顯上升,不然飼料上漲這一因素依然會嚴重影響養豬場的利潤。

《農財寶典》新牧網曾在4月中下旬對豬價上升后的養殖意愿進行調研,結果顯示,依然有30%的人表示養豬風險太大,不打算繼續,只有37%的人看好未來豬價。

苦苦等待還是及時止損?是當前所有養殖戶共同面臨的問題,而上市豬企的打工人則擔心降薪、擔心變相裁員、擔心有沒有補償。在這輪艱難的豬周期尾聲以及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之下,誰都無法獨善其身。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大新县| 祁门县| 化隆| 嵩明县| 贵州省| 黄大仙区| 汽车| 玉龙| 武乡县| 铁岭市| 安吉县| 明光市| 鸡泽县| 罗甸县| 乌苏市| 韩城市| 普格县| 广州市| 石首市| 枝江市| 阜平县| 岫岩| 错那县| 剑川县| 慈利县| 成武县| 临海市| 元氏县| 吴旗县| 恩平市| 大安市| 伊宁县| 禹城市| 康乐县| 安陆市| 襄汾县| 临高县| 桦南县| 赤水市| 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