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事小說 無花果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相比4月份,5月份,疫情等外部因素對乘用車市場帶來的影響正在弱化。

6月8日,據乘聯會發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135.4萬輛,同比下降17%,環比增長30%。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量為155.7萬輛,同比下降3%,環比增長64%。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相比4月份,疫情等外部因素對乘用車市場帶來的影響正在弱化。
分國別及品牌來看,主流自主品牌繼續保持著高速上升勢頭。合資品牌則持續低迷表現,尤其日系車型銷量明顯出現動力不足。造車新勢力中單月“破萬”陣營再次擴大。

自主品牌表現持續強勁,比亞迪再創新高
“昨天你看不起,今天讓你買不起”,這句俚語用在今天的自主品牌身上最貼切不過。
僅僅在三年前,15-20萬元價格區間還是大部分自主品牌們的“天花板”,而如今,20萬元已經成為大部分自主品牌旗下主流車型的“起售價”,甚至個別品牌的頂配車型接近觸及百萬元。
這背后,最主要因素在于自主品牌在技術領域經過多年耕耘,已經進入了“收獲期”。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汽車消費已經有了思考辨別能力,不太容易被外資品牌們用老舊淘汰技術“忽悠”。尤其在新能源領域,以比亞迪汽車、長城汽車等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所擁有知識產權的核心“三電”技術超過多數外資品牌。
從市場反饋來看,自主品牌反超合資品牌這一趨勢非常明顯。
據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5月份,比亞迪乘用車實現銷量114183輛,同比增長152.8%。要知道,比亞迪汽車已經官宣停產燃油車型,所以5月份銷量表明,旗下新能源乘用車單月銷量已經站穩10萬輛+的市場地位。
其中,DM車型上月實現銷量60834輛,EV車型實現銷量53349輛。
具體來看,漢車型再次刷新銷量紀錄,5月實現銷量23934輛,同比增長高達359%。至此,漢車型已經累計實現銷量超過23萬輛。
旗艦SUV唐車型5月實現銷量8449輛,其中唐EV車型銷量同比增長269%。
宋車型銷量31989輛,同比增長779.4%;秦車型銷量20753輛,同比增長109.9%;元車型銷量13333輛,同比增長13.9%。剛剛上市的海洋系驅逐艦也有4558輛銷量,環比增長123.4%;海洋系另一款車型海豚則實現銷量6430輛。
另一自主車企長城汽車在5月份的市場表現同樣較為出色。數據顯示,5月份,長城汽車共銷售新車超8萬輛,環比增長48.9%;其中,海外銷售1.2萬輛,環比增長59.3%。
對此,長城汽車表示,隨著供應鏈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零部件供應和物流得到明顯緩解,長城汽車5月銷量穩步回升。
從銷售產品售價區間來看,5月份,長城汽車售出價格在15萬元以上的車型占比達14.9%。基于檸檬、坦克和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打造的車型銷售占比達64.1%。智能化車型占比已高達82.9%。
這組數據表明,長城汽車的發展不再是追求單純意義上的“銷量”,而是更加注重內在的“質量”。
具體來看,哈弗品牌在5月份實現銷量41748輛,環比增長43.3%。其中,哈弗H6單月銷量達20088輛;魏牌5月實現銷量2520輛,環比也有9.9%增長幅度;定義為女性座駕的歐拉品牌在5月份則實現銷量10768輛,環比增長248.7%。此外,長城皮卡在5月份也有17008輛的銷量。其中,長城炮實現銷量13190輛,環比增長29.9%;備注用戶追捧的坦克品牌在5月份則實現銷量8018輛,環比增長32.2%。其中,坦克500上市以來,已經累計實現銷量2500輛。
乘聯會數據顯示,雖然今年以來,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市場銷售情況持續出現下滑趨勢,但自主品牌則表現出強勁一面,一季度自主品牌的累計份額已達48%,同比增長9.7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甚至超過了日系和德系市場份額之和。
對于自主品牌在終端市場的崛起,據J.D.Power發布的2022年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顯示,有高達53%潛在消費者有意購買自主品牌。
面對自主品牌在汽車消費市場的崛起,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在不久前的社交平臺點贊中國自主車企。據其表示,中國電動車領域正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新勢力多家單月交付破萬輛,蔚來繼續“低迷”
自誕生起就自帶光環的造車新勢力們在剛剛過去的5月份也一掃上個月份的頹勢,得到了反彈。據數據顯示,多達4家新勢力單月銷量達到萬輛。不過,“老大哥”蔚來繼續表現低迷。
在新造車“三傻”中,理想汽車再次拔得頭籌,在5月份實現交付11496輛,同比增長165.9%,環比增長175.9%。對此,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表示,“位于長三角地區的零部件供應商恢復部分生產,一定程度緩解零部件供應緊張的情況”。
哪吒汽車緊隨其后,5月交出11009輛銷量成績,同比增長114.2%。小鵬汽車5月交付也實現破萬輛,為10125輛,同比增長78.1%。據零跑汽車發布數據顯示,其在5月份交付新車也突破萬輛,達10069輛。
“三傻”中的老大哥——蔚來汽車在5月份僅僅交付7024輛,雖然同比也有4.7%的增幅,但與小伙伴們相比,顯然蔚來近一段時間以來有些“不在狀態”。對于5月份交出的這份成績,蔚來在公告中解釋稱,“5月公司的汽車生產已從國內部分地區疫情的影響中逐步恢復,但車輛交付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關防疫措施的限制,自6月起將加快恢復車輛交付”。
當前,在市場銷售方面,雖然造車新勢力格局隨著哪吒和零跑的崛起,已然從最初“3強”,逐漸演變成諸侯割據態勢。不過,從發展“質量”方面來看,無論是哪吒或還是零跑,距離真正追上“3強”還有較大差距。
市場銷量通過價格等因素撬動相對較為容易,但技術層面,顯然“3強”更據實力。如果這一場競賽,很顯然只會是一場比拼耐力的馬拉松,不會是100米的短跑。從這一維度來看,現在判斷誰將笑到最后還為時尚早。
日系下滑顯著,本田前景最不明朗
合資品牌的下滑速率在近年來大有提速態勢。自主品牌在終端市場表現有多猛,合資品牌在終端市場退縮就有多慘烈。即便是日系品牌,也已經開始節節敗退。
數據顯示,5月份,本田在華累計實現銷量89083輛,同比下降30.8%。對此,本田將其歸咎為“受疫情及零部件供應緊張影響”。事實上,無論是廣汽本田或還是東風本田,其產品在終端市場中的優勢已經逐漸消失不在。
燃油車型隨著市場大變革,整體開始示弱,這并非某一家車企能夠左右。近兩年來力推的混動車型也隨著比亞迪DM-i、長城汽車三大技術品牌等推出市場而變得沒那么“香”了。
長期以來滿不止半拍的本田汽車,雖然今年也終于意識到了純電市場重要性,并在中國市場推出了首款真正意義上的純電車型。但糟糕的造型設計、并不智能的座艙,以及不知所云的拗口命名,很難想象其在終端市場能夠有好的表現。坦白來說,“e:N”系列首款車型將會是今年最失敗的一款純電車型。
日系沒落的另一個表象,日產汽車在終端市場也開始大幅滑落。
據其在6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日產汽車在華銷量為68844輛(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同比下跌38%。今年1-5月,累計實現銷量436969輛(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同比下跌26.2%。
對此,日產汽車解釋稱,這份銷量成績是受到了全行業芯片等零部件短缺、以及因新冠疫情引致的重點區域及城市管控等外部因素的持續影響。
但細分來看,乘用車版塊在5月份累計銷量為55924輛。其中,日產49875輛、啟辰5609輛、英菲尼迪440輛。很顯然,單月不足6萬輛的日產乘用車已經頹勢非常明顯。

隨著全國疫情的逐漸好轉,供應鏈供應能力的提升,以及接下來新車型推出頻次,下半年車市整體表現將好于上半年。尤其是國家層面各項利好汽車消費的政策推出,以及各地方政府的疊加補貼政策出臺,今年1-5月份受外部因素影響失去的銷量份額或將能夠在下半年追回。